(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武汉报道)2025年4月17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慧萍的带领下走进当阳关陵 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华文媒体,以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境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湖北省宜昌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邓希康等领导陪同参访。

关羽,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人;三国时蜀汉五虎将之首。因斩颜良于万军之中,解白马围,曹操封他为汉寿亭侯,刘备率军南下,收江南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是年,关羽率大军攻曹仁地樊城;于禁督七路大军相救,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死后,后主刘禅追谥羽为“壮缪侯”。
全国现有三处关羽陵墓。一是关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称为关庙;二是河南洛阳厚葬关羽首级处,称为关林;三是当阳关陵,唯此处按皇帝陵寝定制,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 千百年来,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广泛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宋代以来,关羽不仅为民间百姓广为敬奉,还为儒家、佛家、历代帝王所极力推崇。据宋《佛祖统纪》载,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即封为武圣人,还加封为大帝。到清代,关羽则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显然,作为武圣,关羽已与文圣孔子齐名;而作为大帝,他也便与皇帝齐位了。

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当阳城区西北3公里处,坐西朝东,面临沮水,和景山遥遥相望。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并称中国三大关庙,已有1800余年历史。关陵是为纪念三国蜀将关羽而建,乃关羽之陵寝之地。
荆门当阳关陵祭祀是以纪念三国名将关羽为核心的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规范的仪式流程。当阳是关羽遇害葬身之地(别名麦城),关陵为其陵寝所在地,与山西解州关帝庙、河南关林并称中国三大关庙。清代文献记载此地"以茔墓所在建立祠宇,有司以时致祭",民间祭祀习俗可追溯至明清时期。
核心仪式有,斋戒习仪:祭祀前十日需斋戒,强调仪式庄重性;三跪九叩:主祭环节包含传统跪叩礼;颂祭文奏乐:通过诵读祭文、演奏乐章表达敬意。除主祭仪式外,还包括演关戏(如"当阳杀故事")、民间娱乐、许愿还愿及庙市等民俗内容,形成集文化、信仰与商贸于一体的庙会。

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 关陵陵冢为一圆形封土堆,高7米,围70余米,石墙、石栏环抱,占地45000平方米。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甃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

据史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巧袭荆州,占据江陵,遣将击关羽,追至当阳,于临沮杀关公。但恐刘备兴师问罪,于是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又按诸侯之礼葬其尸骸于当阳境内。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头颅葬于洛阳南门外。这就是关羽“身卧当阳,头枕洛阳”传说的由来。
当阳市关陵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于1984年,与当阳市博物馆合署办公。内设办公室、档案室、文博科、保卫科、财务科、旅游接待中心等。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文物政策法令;负责全市地上、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考古发掘及文物收集、陈列、保管、研究,主管全市的文博业务,协管全市的文物安全、执法等工作;负责关陵文物保护、管理、维修、利用、旅游开发接待等工作。

关陵作为纪念三国名将关羽的陵寝,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关陵位于湖北省当阳市城区西北3公里处,坐西朝东,面临沮水,与景山遥遥相望。关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2006年被列入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并称为中国三大关庙。
关陵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而建,关羽以其忠义勇猛的形象深受后人敬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关陵不仅是关羽的安息之地,也是三国文化的源发地和传承者。关陵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园内古柏参天,大殿内供奉着关羽的神像,展示着三国时期的文化特色。
据史料记载,关羽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时被孙权所袭,身首异处。孙权为了防止刘备的复仇,将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并按照诸侯之礼将其遗体葬于当阳境内。曹操识破了东吴的计谋,同样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头颅葬于洛阳南门外,形成了“身卧当阳,头枕洛阳”的传说。
关陵不仅是关羽的陵寝,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关陵的建筑和装饰充满了三国时期的特色,展示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此外,关陵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陵园周围山峦环绕,绿树成荫,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提供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环境。

荆门当阳关陵文化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关公文化是当阳唯一的世界级文化符号,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关公文化不仅是当阳市的战略性资源,还在全球华人圈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关公被赋予了忠、义、仁、勇、信的品格,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化身。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建设“信义当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关公文化在当阳有着独特的亮点。关公神话故事的源头就在当阳玉泉山,这里不仅是关公显圣护民的地方,也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通过深入研究阐释关公文化,当阳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关公崇拜的源发地、关公文化精神的阐发地、关公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义文化的践行地。
此外,当阳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研究和推广关公文化。成立了关公文化研究院,并与湖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关公文化研究3。同时,开展了“关公文化六进”活动,将关公文化普及到学校、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和景区,使关公文化家喻户晓3。这些措施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还提升了当阳的城市品牌和知名度。(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