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尘人间客
“我的妻子要死了,你跟我谈文人风骨有什么用?”
2018年中旬。
在短视频大兴之际。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火了。
他注册的短视频账号,仅仅十天,便收割107万粉丝。
这是现在,甚至是李佳琦、薇娅这样的带货主播,一开始想都不敢想的数据。
他们在短视频初有低潮期。
而他没有。
这个人就是网红教授戴建业。
对于他。
喜欢的人特别喜欢。
不喜欢的人,也极度地讨厌。
他趁短视频风口而起。
在网络上的口碑却是严重的两极分化。
这是为什么呢?
戴建业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老师。
他的大半辈子,都贡献在了这里。
而说到他同华中师范的结缘,那么又得从他的前21年来说起了。
戴建业出生在湖北黄冈麻城市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那年是1956年,正是赶上国家的一个重大节点。
那就是三大改造完成时期。
那个时候。
国家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已经算是步入正轨了。
经济制度什么的,都在稳步建设当中。
教育也不例外。
所以,日子苦是苦了一些。
但是孩子的生活还是相对有保证的。
即使只是出生农村,他也依然能够拥有学习资源。
获得学习的机会。
不过一辈人有一辈人所见证的历史。
戴建业所见证的便是那个波澜起伏的历史。
从1956到1966年。
10岁。
他便又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一次动荡。
这是历史课本上写的动荡。
这一次。
本应该上中学,再继续考学甚至上到大学的戴建业。
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有句老话说得好。
活到老学到老。
对于戴建业来说亦如是。
出生农家,但父亲对他的文化教育却是非常重视的。
只是一个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平凡普通的老农民。
他会懂得什么寓教于乐,劳逸结合,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之类的吗?
并不然。
他的父亲和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父亲一样。
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但是也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在幼年时期的学习,父亲就曾因为这些事,多次打他。
据他的自述回忆来说,父亲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拳头。
打的部位也非常的固定,就是打头,偶尔因为母亲的劝说才改打其它地方。
在这种惨烈的教育经历之下。
戴建业教授自然是对学习印象极为深刻的。
即使在高考中断的那十来年,他也没有放弃过学习。
一直在等待着机会呢。
到1977年,国家要重新恢复高考政策。
作为第一批高考生。
已经21岁的他坚定地走上考场。
也迎来了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管什么时候,高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那个年代的高考,虽然没有现在这般夸张,但是也不容易。
不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戴建业通过前期的蛰伏学习,还是拿到了优异的成绩。
289分。
那一年。
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270分。
他整整比分数线高出了17分。
这个分数。
在当时,那是清华北大随便选的料子。
然而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局限性。
信息并没有那么发达。
尤其是他那一年还是恢复高考后的头一次。
一切还不算完善。
在信息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他只能根据自己了解的来填自己的高考志愿。
于是就这么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北大清华。
来到了华中师范大学。
高考决定命运的两个点,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专业。
在专业的选择上。
戴建业这个也有一个小故事插曲。
现在的戴建业。
那是文学上的大家了。
不过在过去,他应该算是“误入歧途”。
戴建业上学的时候。
功课好的不是文学课。
而是数理化。
之所以和文学结缘。
只是因为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那个年代的爱情,纯真而美好。
这个姑娘有着文学的浪漫情怀。
为了和她有共同的话题,戴建业便让自己学着去了解这些。
还将一些好的词句给摘抄下来,拼抄成词。
机缘巧合之下,这些词句被发现了,还被刊登到了报纸上。
头一回见报。
他写的东西,大获认可,备受夸赞。
这可是让年轻的戴建业心里的满足感极度飙升。
此后便开始有了作为一个诗人,和文字结伴的想法,才会大量阅读和写作。
考上大学,并且选择了文学专业。
不过很不幸的。
他的父亲并没有亲眼看到他走进大学的校门。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前一天。
人下葬了。
自此,永远的离开了他。
对于这个坚持着传统教育的父亲。
父子二人的关系并不算太好,至少是有隔阂的,不能像现在很多的亲子关系那样。
什么都能同家里人诉说。
这样的关系,直到父亲离世,都没有和解。
父亲对他的期望太高了。
以至于哪怕他考入大学。
甚至到后来的功成名就。
他都在自我怀疑一件事。
自己,是否满足了父亲的期待?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遗憾。
他走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的门。
开始了他和教书匠结缘的人生。
我们现在看到的戴建业教授,那是口若悬河,将文学伟人用幽默有趣的风格叫他们脱离书本,走近我们。
不过,在当年。
那可是另一番景象了。
这个从小县城来的小子。
连普通话都没有好好的学习过。
只操着一口麻利的家乡口音。
在求学时。
他就因为这口音被人笑话模仿过。
还不止一个。
当然了。
同学之间嘛。
或许只是觉得好玩而已,没什么太大的而已。
所以即使是因为口音出现这种听不懂,沟通交流有障碍的情况下。
他似乎也没有觉得是太大的事情。
并未像进入大学之后,头一次和英文相遇。
下定决心要拿下它的那股子努力劲儿。
没有特意去做改正。
就这么操着一口麻城口音,在华中师范大学,上了四年的学。
毕业实习。
他被分配到了武汉的一所中学去教书。
因为这个口音,又是闹了笑话。
学生们根本听不懂他在讲什么?
这让戴建业感到非常受挫。
然而他那时候想的也还不是纠正这个口音的问题。
他想的是,大不了我就不教书了!
只要不教书,那么就不用面对这种课堂上的尴尬。
为了实现这个不教书的愿望。
他,读研了!
只是人生或许早就为他写好了剧本。
不管他怎么样辗转,职业的最后选择,还是一个教书匠。
研究生出来的他,又是当了老师。
在本校上起了课。
他的第一堂课,是给当时中南各省长上的。
是一个考察课。
作为师范大学毕业的研究生。
专业上,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败就败在了他的口音上。
从小带出来的口音实在太重了。
即使长大后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
但是没有特意去改,就依然还是那样。
因为这个口音。
当时听课的各省长们纷纷都表示听不懂,要求撤换掉他。
那时候。
他要脱离教师这一行,可谓是只差一点了。
可惜……最后他还是留了下来。
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那是1985年。
在1985到1986年之间。
因为口音出现的课堂尴尬,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入错了行。
人活着就为了一口气。
他这么教了两年也不行,学校便说算了,让他去行政岗吧。
不再课堂上教书,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尴尬了。
那时候的他还说不上对这一行到底有多热爱。
只是为了争一口气而已。
不是不能去行政岗,只是不能这么去。
太窝囊了!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教好书,他终于痛定思痛,决心将口音改掉。
学习普通话,以后用普通话上课。
只要有恒心,铁杵都能磨成针,何况是个普通话呢?
两年后。
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上讲台,第一次赢得了课堂上的满堂彩。
慢慢的。
才有今日能够在网络上走红的名师。
戴建业的专业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在学校满堂彩,课堂人数爆满。
网络上也是呼声一片。
但是人红是非多。
随着2018年他在网络短视频上的走红。
争议也纷至沓来。
原因是,他的外活儿太多了。
被指捞金,吃相太过难看。
在这个争议过后。
也就引出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关于戴建业的感情史。
戴建业在自己儿子上的婚礼祝福说:
“好男人沿途都有风景纯属一派胡言,妻子永远是丈夫最美的风景,有些异性远处看优雅迷人,走近相处可能难以容忍,因此,在婚姻上决不能相信在野党,要切记妻子还是自己的好。”
从这一番言论上来看,不难瞧出戴建业对于感情的态度。
那就是忠这个字!
忠于妻子。
忠于家庭。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他和他的妻子何小平是通过相亲认识的。
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
一个城里的白富美。
要是按照现在来说,那可能是万中之一的结合概率。
不过在那个年代。
却是算不得什么了。
大学老师这个头衔,便足以让他同妻子的条件是相配的,能够走到一起。
那时候,结婚了,那就是一辈子。
所以尽管在结婚的七八年里,两人总是免不了因为各种生活上的差异而闹矛盾,甚至他还一度想过要离婚,然最终没有。
在四十不惑的年纪。
他幡然醒悟,想起过去的种种,终于看到了妻子对于这个家的付出。
夫妻俩才成了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可惜好景不长。
在2015年。
他的妻子何小平被查出了肺癌晚期。
治疗这个病的药,极其的贵,一盒便是51000元。
平均算下来,一粒就1700元。
天价药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存在。
对于戴建业教授也不例外。
于是便有了那所谓的被质疑到处走穴捞金,没有文人风骨的回应。
如果妻子没了,我要这文人风骨有什么用?
关于这两点。
其实不过是媒体嘘头罢了。
药确实很贵。
他也曾同友人说过,还将买药的发票给了友人看。
但是课堂的质疑和所谓回应都并非为真。
他作为知名大学的名师,稿费上便能够支撑这笔治疗的费用。
不存在什么为了妻子的医药费而疯狂走穴捞金之事。
只是很多事情,向来都是人云亦云,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
讯息朝夕而改。
真相如何,或许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而闹得如此的沸沸扬扬。
戴建业教授,到底也没有能够留住陪伴他,二人相互扶持着走过了人生大半风雨的妻子。
在2020年的元宵节那一天,永远的离开了他。
戴建业在事业上的危机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口音问题险些遭转岗。
第二次是走红网络,被指没文人风骨,消费跟妻子的感情。
这种私人的事,让他的口碑日渐下降。
不过真正让他形象大跌的。
并不是这两次。
而是另外的一件事。
2019年。
武汉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的那一年。
可以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国上下齐心协力。
然而一篇“某某日记”却是犹如一道惊雷。
直接炸掉了国内上下人的所有努力。
她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一种对国外的向往。
将国内人民的生活说的犹如人间炼狱一般。
这篇日记还在外国的出版社上出版报道了。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
这简直是对国家形象的抹黑。
然而……
戴建业教授点了一个“赞”。
或许他只是看到开头作为女性的勇敢,并没有想到对方居然是个叛徒,但是依然被网友记住。
63岁。
他功成名就,走红于网络,不再是一个局限于学术圈内的学者,他拥有着极为大的粉丝体量。
这样的他,在公开场合发表这样的言论。
自然而然的,也就落了一个“晚节不保”的声名。
将自己这么多年来在教育上树立起来的优秀教授形象在网络中破败掉了。
以至于。
喜欢他讲课风格的人极度吹捧他。
另外一些,记着这些过往的人,极度不喜他。
评价两极分化。
不过对于一个已经65岁的退休老人。
大概大众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到底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吧。
“我一生嫉恶如仇,敢说、敢写、敢做、敢当,为此常常惹火烧身,有些话或许稍失偏激,但它们都出自我的内心,有些事可能办得有欠妥当,可那全是因为我缺乏经验。”
这个在短视频风口上起来的老教师。
他其实也清醒的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不过,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
为此。
我们只能说。
祝他在退休之后的老年生活,能够平静而祥和一些。
犹如他所喜欢的苏轼那般。
乐观豁达,通透又清醒。
如此,便好。
看完记得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