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故事/虚构文学
主题及内容/均属作者原创

时间到了晚上六点半,夜幕降临。胜德糖厂的各大车间,都在昏黄的电灯映照下,一片恬静。
平时会在七点后再次加班,然后机器声又一次响起,可这天副厂长张志民却下达生产指示,暂停加班,让工人和机器都休息一下。
顾长风被送到厂医室里继续接受治疗,打点滴并且吃药。
而张志民就亲自去食堂给他打饭,看着他好好吃完,这才准备离开厂医室,并且叮嘱顾长风要以身体为重。
顾长风能感受到老厂长对他的恳切关怀,他叫张志民不用为他而担忧,回宿舍去好好休息。
张志民点了点头,走了出去。
可他一直没有回宿舍,尽管他知道老婆已经做好晚饭,等他回去就能吃,但他这时真的没有心思吃喝。
他最终迈着蹒跚的步伐,一直步行回到他的副厂长办公室,坐在硬板椅子上,很久都没有再动,只是陷入了沉思。
甚至他根本没有打着电灯,就在这昏暗一片的灰白墙壁环绕的狭小办公室内,苦苦的想来想去,只想着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是相当严重。
因为他深信,顾长风这个年轻人,在厂内工作多年,工作相当严谨认真,从不出错,并且对那台机器的熟悉程度,是无人能比。
假若顾长风认为机器出了问题,基本就不会误判。
张志民以前在部队多年,转业后,他保持着俭朴以及自律无比的工作以及生活作风,这个办公室也是简单而整齐,除了一些基本用品,就没有余物。
他不抽烟,唯一的爱好,就是繁忙的工作之余,喝一两杯白开水。

本来他转业到这个糖厂工作后,身体依然很不错,可在两年前由于一场大病,却让现年四十八岁的他,似乎一下子快速衰老,无论是体力还是容颜,都变化很大。
但他却不在乎,只想着把工作做好最要紧。
正当他只感到头脑发昏,为眼前的困境而茶饭不思,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时,他听到办公室外面的走廊,响起脚步声。
他这办公室的门没有关上,是敞开着的。
这脚步声,他听得出来,是隔壁另一个副厂长周延梅发出的,他没想到,周延梅也是这么晚还工作着,这时才下班。
周延梅这年三十九岁,在胜德糖厂是负责行政人事的副厂长,她也是恢复高考后几年的其中一批大学生当中一个,学的是行政管理学,此前被分配到县府机关,后来被调到县糖厂担任副厂长。
糖厂共有一正三副四个厂长,周延梅是唯一的一个女厂长。
可她虽然是女同志,但却是很有铁娘子的风范,在管理方面总是坚持原则,一旦职工犯错,她处罚起来绝不手软,并且在行政人事方面,她可以说把所学所长发挥到极致,一直把糖厂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时周延梅经过张志民的办公室,发现办公室内,他竟然在暗灰一片的环境里发呆,静静坐着,即时惊讶地问:“老张,你这是怎么了?”
张志民苦苦笑了一下,说他刚才因为心烦,忘记开灯了,并且觉得在暗暗的环境里,能更冷静思索,或许能想到什么新的思路出来。
周延梅立刻走进去,为他按了一下电灯的按钮,并且坐到他办公桌前面的木凳子上,向他询问,究竟他为啥事而烦。
昏黄色的电灯光下,张志民把这天发生的一切,都跟周延梅说个清楚。
他心想,哪怕周延梅不走进来向他问起,他也得找周延梅以及另外一个副厂长,也就是常务副厂长李学成,好好的商量这个事,毕竟事关重大。
当周延梅听完张志民说的一切,显得无比震惊。
她对张志民说:“老张,这事可不能拖,虽然老李可能已经下班了,但咱们还是得找到他,然后立刻想办法,得开个紧急会讨论一下。”
张志民点了点头。
本来他考虑到,时间已经是厂里下班的时候,李学成或者已经回宿舍休息,他不想打扰李学成,然而现在情况紧急,他也觉得周延梅说得对,必须尽早找李学成一起商量。
最终,周延梅在厂部办公室大楼,找了办公室副主任梁兴,让梁兴尽快去找常务副厂长李学成,从而一起在会议室里好好商议重要事情。
这时的李学成,正在家属宿舍区他的宿舍内,逗着孙子,而他的老伴,已经做好饭,把吃饭的碗碟放好。

五十二岁的他,儿子已经结婚成家,只不过儿子没在厂里工作,把孙子放在他们这边,由他老伴来照顾看管。
李学成跟张志民以及周延梅的覆历是完全不同。
他有着更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早年中专毕业的他,下乡当知青,后来就当上生产队长,最终在镇委机关任职,当过副镇长,镇长,镇委书记,再接着又被调到了县委。
在胜德县糖厂初创的时候,他跟副县长梁万安,一起被调到这里主持筹办兴建工作,工厂落成后,两个人分别担任副厂长和厂长。
后来,梁万安退休,李学成一直担任常务副厂长。可以说,他是看着这个工厂从无到有的少数厂领导之一。
因此他对这个糖厂的感情是相当深厚,见证着糖厂的发展历程。
最终,李学成没吃晚饭,匆匆地从宿舍赶到厂部办公楼的会议室,看到了两个副厂长,张志民和周延梅,已经坐在那里等他。
三个人可以说是熟悉无比,每天都是有共同探讨工作事务的必要,因此客气的话也没说,只是都点了点头,然后就围在一起商议。
李学成在开始听到张志民说起,是厂里一个年轻的维修组组长,凭着听声音,就判断机器有问题,他还不怎么相信。
他对张志民问:“老张!这靠谱吗?”
张志民只是苦恼地点头,然后对李学成说,假若是厂里其他职工的判断,那么他还真的不太相信,但由于顾长风这个年轻人,一直从来都相当作风严谨,他估计顾长风也绝不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
三个副厂长的表情都变得无比严肃,并且苦瓜一般的模样。
毕竟这涉及到糖厂的正常生产秩序,一旦那台进口机器设备无法运作下去,糖厂也就陷入停滞。

更大的麻烦是,县内种甘蔗的农民,他们的甘蔗就无法得到采购,也就得不到一整年的收入。
“那个卖设备给我们的比利时佬约克,他当时口口声声的说,给我们保修五年,可现在他的公司一直联系不上,他本人也像人间蒸发一样,究竟他跑哪里去了?呵,估计是发明这么一个机器后,卖出就不想承担责任!”李学成说。
他这刻有些懊悔,当年去购入这台机器设备的时候,他也是主要厂领导之一,结果现在出问题了,那个卖机器的卖家却找不到。
张志民听后,思索了一下,对李学成说,他觉得继续找一找约克,或许是解决办法,如果找到的话,让这个家伙派一些人过来维修,毕竟当年可是斥巨资购入这台设备,现在出问题了,还是要找到卖家本人。
李学成就望向周延梅,周延梅点了点头,表示她将再一次打国外长途,试图联系约克那个公司以及约克本人,她在外语方面是相当了得的,精通英语的同时,也懂一些德语,因此这个沟通方面没什么问题。
“打电话联系,还是不够的。老李,你能不能让咱们省进出口公司的驻外办事处,根据地址,查一查约克那个公司到底怎样。”张志民说。
紧接着,张志民又担忧,他不知道约克是否还在世。
李学成点了点头,他也有这样的担忧,只想着,当年约克这个比利时籍科学家,在做出这么一台无与伦比的制糖设备时,已经是七十岁高龄,现在是否在世,很难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