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宋与辽朝为例,试析经济贸易对战争的抑制

如南评历史 2023-02-11 05:16:07

众所周知,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就有着很严重的“重农抑商”思想,秦国的商鞅变法更是把“重农抑商”写到了国家法令之内,使得商品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压制。

当然,重农抑商的目的更多不是为了抑制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巩固国内农业的发展,毕竟若是农业发展得不到保障,那么这样的政权就很容易出现危机进而崩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重农抑商的政令虽然依旧存在于各个朝代,但限制的力度却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在宋朝时期重农抑商几乎名存实亡,甚至于商品贸易所带来的经济远远超过了农业经济。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与农业发展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唐朝之时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这就导致单位面积的土地能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大量农作物出现剩余就会产生商品交换,如此以来商品贸易也就间接被带动了起来。

赵匡胤发生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对于南方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基本都是呈现出压倒性优势,所以无论是中原亦或者是南方的经济基础都没有被破坏,也为后来北宋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宋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与周边各大政权的贸易,尤其是与北方辽朝的经济贸易,表面上看是一场经济贸易,深层次分析又会发现它是一场政治贸易。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利害关系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用钱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

1.北宋与辽朝

自赵匡胤建立北宋开始,北宋与北方辽国的利益冲突从来就没中断过,但因燕云十六州一直被辽国所控制,所以北宋与辽国的战争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虽然不断发动战争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却因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不仅没能更进一步,反而将北宋初期的兵马损耗殆尽。

其子宋真宗执政之后,北宋在军事实力上对战辽国更加被动,无奈之下不得不签订“澶渊之盟”,这是北宋最早的、以钱财来购买和平的条约。

根据“澶渊之盟”的规定,北宋每年要给辽朝一笔财货,每年大约死布匹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多年后这一数字又增加到了绢十万匹、银十万两。

2.岁币

这样一种花钱购买和平的方式被称之为“岁币”,终北宋一朝岁币都存在,几乎到辽朝灭亡这一笔财货才算结束。

根据相关记载,北宋一共向辽朝缴纳了3100万匹布、银钱1900多万,在封建王朝时期堪称一笔巨额的财产。

任何一种事情的存在既有利又有弊,岁币的存在对辽朝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既改善了辽朝经济落后的情况,又改善了辽朝国内的民生生活。

比如,每年的岁币就可以解决辽朝巨大的军费问题,而每年数十万匹布料极大地改善了辽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即使布料有所剩余也可以拿到其它少数民族部落进行物品交换。

对于北宋而言岁币是个极大的财政负担,不仅加深了北宋内部的社会矛盾,还加大了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北宋前中期经济不断恶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岁币。

当然,岁币政策对北宋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最起码他稳定了北宋与辽朝边疆地区的和平,和平的政治环境下促进了双方经济贸易上的交流与发展。

二、北宋、辽朝的官方贸易

1.馈赠贸易

北宋与辽朝最初的贸易形式可以概括为两种形式,一种就是馈赠贸易,还有一种就是官使贸易。严格来说,这两种贸易虽然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经济贸易,但却具备经济贸易大部分的特点。

何为馈赠贸易?简单来说辽朝和北宋在交往的过程中,官方使者会不断彼此馈赠礼物,这些礼物没有固定的商品形式,但大部分都是等价值的物品。

比如,辽朝会把本国的骏马、铁鞍等作为礼物馈赠给北宋,而北宋则会把本国的金银、衣物等赠送给辽朝,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用于交换的物品都是彼此所需要的。

比如辽朝处于北方苦寒之地,他们那里的经济并不发达,非常缺少金银和衣物等。反观北宋一方,虽然经济非常发达,可是因缺少养马之地使得辽朝的良马成为了他们的急需品。

当然,在这样一种相互馈赠的过程中,北宋因为军事实力衰弱所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也就是说他们支出的总体价值要比辽朝高出许多,但这也是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的,毕竟弱国无外交。

在这样彼此交往的过程中,也使得北方的商品经济与南方的商品经济产生了交流和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相互独立却无形中又相互依存,这也使得北宋、辽朝迎来了长时间的和平。

辽朝和北宋完成这样一种相互馈赠的贸易后,会在对方国家的城池进行大量的采买,其购买的数额非常巨大,直接带动了双方的贸易经济发展,以至于辽朝和北宋的这类贸易频繁且昌盛。

2.官使贸易

与馈赠贸易不同的是,官使贸易更像是一种比较正规的官方贸易,这样一种贸易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一般所交易的商品都是两国彼此禁止的战略物资。

比如,在官使贸易中北宋会从辽国购买大量的骏马,以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亦或者满足国内的需求,而辽朝则会从北宋购买数量庞大的盐铁、丝绸等,以满足自己国内的民生发展与生活。

总的来说,无论是馈赠贸易还是官使贸易,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都会获得各自想要得到的东西,表面上来看是双方的官方人员政治往来,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贸易,促进了双方贸易经济的发展。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北宋和辽朝的经济被绑定在同一辆马车上之后,双方之间的边疆战争几乎没怎么发生过,可见北宋与辽朝的贸易影响有多大。

三、边疆设立特定的贸易市场

1.榷场的设立与废除

根据历史的记载,北宋和辽朝之间除了有特定的官方贸易之外,民间还存在一定的经济往来,只不过这样一种经济往来主要集中在双方的边境区域,当时被称之为“榷场”。

榷场的建立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发展过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废除与建立,分被发生于太平兴国二年、雍熙三年、淳化二年、咸平五年和景德元年。

在此期间,契丹与北宋民间的商品贸易反反复复,一直到澶渊之盟建立以后榷场才算是彻底稳定下来,并且辽朝和北宋都派遣了官方人员进行管理,由此榷场走上了正规化。

北宋曾在于辽朝的边境设立了许多的榷场,其中以河北的四大榷场最为有名,也是北宋与辽朝民间的商品贸易中心,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久。

北宋设立榷场的同时契丹也在自己的疆域内设立贸易的榷场,新城、雄州榷场一度是辽朝疆域内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此两地的商品贸易极其繁荣,有利推动了辽朝国内的民生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因辽朝整体经济水平落后于北宋,所以他们输出的商品多为原料,而北宋输出的东西多为成品商品,这中间存在的利润也弥补了岁币带给北宋的经济压力和财政负担,有时候甚至还有盈余。

可惜的是,这样繁荣的经济贸易并不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与诸多少数民族皆开辟了榷场,与辽朝的商品贸易额逐渐降低,期间的营收也不再能够满足岁币的供给,不得不从朝廷财政中支出。

2.经济贸易带来的政治稳定

为何榷场贸易会那么繁荣呢?这与它的性质有极大的关系,榷场贸易在古代又可以官方贸易,它是北宋、辽朝统治者为了自己的需求建立了,因有官方的支持所以繁荣且茂盛。

不过,榷场也有它存在的弊端,此贸易主要是统治者服务的,所以进行贸易的商品有着极大的限制性,而在此情况下又催生出了另一种形式的贸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贸易。

民间贸易又被称之为走私贸易,被禁止的物品一般是榷场之中不可以进行交易的物品,可是民间百姓的生活却需要这种商品,以至于即使统治者禁止也难以阻止这类贸易的繁荣发展。

总的来说,榷场贸易和民间走私贸易虽然相互对立,但彼此之间却弥补了双方的不足之处,平衡了北宋与辽朝之间的商品交易种类,加强了双方经济的联系性和依赖性。

现如今,很多人都说北宋向辽朝还钱购买和平很值,其实这样一种说法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岁币的存在不仅平息了双方的干戈,还带动了两国之间商品贸易的发展,这样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得后期双方很难再发生冲突。

毫不夸张地说,北宋在军事实力上虽然打不过辽朝,但是却可以用这种经济软实力达到军事冲突无法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种变相的平衡手段。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宋史》、《辽史》、《食货志》

0 阅读:2

如南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