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恒大集团因高额债务陷入财务危机,累计债务规模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不仅让恒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使其债务处置工作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恒大近期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要求部分在职及离职高管退还过往收益,包括理财产品佣金、推荐提成以及部分奖金。
一、恒大债务危机的由来
恒大集团的扩张策略可以说是“猛虎下山”,非常激进,直接选择了“借钱生钱”的模式。
在房地产市场一片红火的时光里,这种做法确实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资金如流水般涌入,而一旦市场稍微降温,资金链就立马变得像剪了线的气球,迅速泄气。
至于恒大的“多元化投资”,这简直就是一场“吃得太多消化不良”的经典案例。
除了房地产,恒大还“横扫”了旅游、健康、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仿佛在做生意时,看到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尽管从理论层面来看,资产多样化配置能有效减小风险敞口,而要实现将投资广泛分布于不同领域这一策略,显然要求投资者具备更为卓越的资本调配技巧与更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技能。
结果呢?某些领域的投资出了问题,拖累了整体集团的财务状况,最后的局面就是,资金链又一次紧绷。
在国家推行“房住不炒”政策后,房地产市场的“热气球”开始瘪了下来,房价不涨了,需求也减少了,这可让恒大这种依赖快速资金流转的公司头痛不已。
销售回款速度慢了,现金流紧张,市场的冷风吹得恒大的扩张计划开始变得“步履蹒跚”。
而这还不够,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本就萎靡的市场再添一把火。经济下行,居民消费能力减弱,再加上“限购令”让恒大的低价促销策略难以实施。
特别是它手里那些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居民本就经济状况较为敏感,购房需求低迷。
大环境不佳,恒大的销售也就跟着受阻,回款速度比慢车还慢。
资产负债率高得惊人,一直维持在80%以上,债务堆得像座小山一样;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下降,现金比率更低,基本上就是“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一旦资金链断裂,危机就如影随形。
二、恒大高管退钱的新进展
据最新报道,恒大集团旗下某地区公司接到了深圳经侦部门的正式通知,要求曾在恒大任职的所有员工(包括那些已经离职的员工)退还此前所获得的部分收入,特别是涉及金服(财富)佣金收入和推荐提成的部分。
依据此通告规定,凡是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于恒大集团及其遍布各地的子公司中担任过领导岗位的人员,含各项目公司负责人,均被要求退回其薪酬及奖金总额的15%。
这一要求无疑是恒大目前试图通过一系列行动来解决其日益严重的债务危机的重要一步。
恒大集团一直以来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其业务和市场份额,高管和员工也通过丰富的奖励机制和佣金提成,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尤其是在过去几年,恒大金服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关注,也为恒大的资金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恒大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试图通过收回资金来缓解现金流压力和偿还债务。
根据深圳经侦部门的通知,退还的资金主要涉及的是“金服佣金”和“推荐提成”,这些都是恒大集团通过其金融业务部门向员工发放的奖励和回报。
尽管这些收入对于员工来说曾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来源,但现在看来,这些钱已经成为了恒大集团为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之一。
对于恒大来说,这一决定无疑是试图通过更直接、更实际的方式来应对当前的财务危机。
特别是退还的款项将会专门用于偿还理财产品的资金,这对于那些投资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恒大集团曾因其理财产品所募集的大量资金而被质疑其偿债能力,而现在,部分高管的返还款项将帮助集团偿还部分投资者的资金。从而稳定投资者的情绪,减少外界对恒大集团未来偿还能力的质疑。
不过,这次退还收入的措施是否为强制性的,仍然是一个未解的疑问。
虽然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一退还要求似乎已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执行,但是否所有涉及人员都会积极配合、是否会有个别人员拒绝退还,依然存在变数。
如果有员工或者前高管对这一要求提出异议,恒大集团是否会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执行,尚未有明确的消息。
实际上,若发生拒绝归还资金的情况,恒大或将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来追回这部分款项,以确保整个债务偿还流程不会因此受到不必要的延误。
而债务危机的严重性决定了恒大几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通过这样的“自我清理”来为企业腾出更多的现金流。
考虑到恒大的负债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人民币,面对巨额的资金需求和不断紧张的资金链,恒大的每一步行动都显得至关重要。
所以,这种退还措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恒大集团在危机中采取的一种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