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看历史上的冤案时,一代忠臣良将岳飞,被秦桧陷害,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难平。
在岳飞深陷临安大牢时,蒙受莫须有冤屈时,十万岳家军在哪里?
他们为何不伸出援手,将一代名将救出来?
一代忠良
岳飞出生的时候,正值北宋末年,朝堂非常混乱,君主只顾享乐,奸臣一心作恶,丝毫不考虑江山社稷。
这些臣子为了满足宋徽宗的虚荣心,除了大搞花石纲外,甚至还想将“燕云十六州”夺回来。
说到燕云十六州,这片军事重地之所以落入他人之手,还要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
在当时那个混乱时期,有一个沙陀氏的皇帝,名为石敬瑭。
他为了个人私利,将燕云两州的十六座军事重地让给了契丹,也就是后来的辽国。
等到赵匡胤篡取后周之位后,改国号为宋,也就是被世人所熟知的“北宋”。
从北宋初年历经七世皇帝,数百名贤臣猛将,一直未能将燕云十六州夺回来。
结果宋徽宗和一帮只会玩弄文字的奸佞小人,妄想夺回燕云两地。
但他们夺回来的方式竟然不是靠发展自身实力,而是选择玩弄“计谋”,通过和北方金国合作,齐攻辽国。
没想到,辽国真被打败了。
只是打败辽国的并不是北宋,而是更为强大的金国。
引狼驱虎,虽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最终会导致引狼入室。
金人南下后,不但贪恋北方的燕云十六州,他们还要南方中原腹地,于是发生了靖康之耻。
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岳飞已经是北宋军中的一名小官兵。
他眼睁睁地看着二帝成为金人的奴隶,这是岳飞一生之耻。
从此之后,他一生都在为救回二帝而努力,直到成为名震天下的北宋大将军。
他为了击败金国大军,跟过名将学习兵法,也曾与小人对峙营帐,愤而出走,孤身作战。
只要有一丝机会,他就不断地北伐,不停地作战,一直打得金国士兵都知道南方有一个猛人——岳飞。
就这样,靠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岳飞”这个名字被天下人所熟知,甚至连绿林好汉都以其为偶像。
于是,在积蓄好力量,准备北伐金军,将金人彻底赶出中原的时候,岳飞收到了十二道金牌。
十二道金牌到底有多可怕,如果置之不理会发生什么?
莫须有之罪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传递军令的“权威性”,所以传递军令时,往往让士兵拿着皇帝的信物。
而“金牌”有点像“尚方宝剑”的意思,代表着最紧急的军令。
所以当一位阵前将领听闻“金牌传令”,往往都是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比圣旨的等级还高。
可在岳飞北伐之前,他连续接到十二道金牌,每一封都在斥责他,让其尽快回朝。
这就相当于你在外出差谈项目,公司顶级大老板连给你打十二个电话,这事情该有多严重?
这次北伐,是岳飞策划已久的终极一战,据传闻金国皇帝听闻岳飞的威名,都准备逃离开封,回到北方了。
并且中原汉人砸锅卖铁,几乎是全家老小齐上阵,就为了支持岳家军。
如果岳飞临阵撤兵回朝,那些中原百姓必然受到金国的严厉打击,生命堪忧。
在他回朝的路上,千万百姓跪地阻拦,绵延数十里。
他们齐声高呼:“错过这次北伐,下一次岳飞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只能看到一堆堆黄土。”
殊不知,这次回朝,岳飞也回不来了。
他回到临安的时候,本来打算直接入宫见皇帝,想和赵构说清楚情况,自己从始至终都没有反心!
但是他还没进临安城,就被禁卫军拦住去路,直接押入大牢。
从被押入大牢的那一刻开始,岳飞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宋高宗赵构了。
无论他如何央求见皇帝一面,但都遭到了秦桧和万俟卨的阻拦,至死都没有见到宋高宗一面。
虽然历史上从未有过关于宋高宗参与谋害岳飞的描写,但这个半路皇帝真这么清白吗?
首先是“十二道金牌”,皇帝不点头同意,即便秦桧权倾朝野,他也不敢擅自发送军令,还是连发十二道。
而且在此之前,岳飞就因为多次提到过“救回靖康二帝”,遭到皇帝的嫌弃。
毕竟靖康二帝回来了,他这个宋高宗又该何去何从?
而且岳飞的名气越来越大,如果再放任下去,真让他夺回了中原腹地,将金国逐出中原,那他这个皇帝还能坐稳吗?
在赵构眼中,能握在他手中的天下才叫天下,如果不能,还不如让给金人呢。
至少金人可是谈和的,如果让赢得天下威望的岳飞攻占北方,并且自立为王,那他安居一隅的想法就破灭了。
所有岳飞被召回之事,赵构其实才是那个幕后黑手,而秦桧等人助纣为虐。
既然岳飞在临安已是死局,那他的十万大军在做什么?
有心无力
如果知道岳飞蒙冤入狱,十万岳家军调转方向,直逼临安城,肯定能将岳飞从狱中救出来。
即便皇帝再怎么纵容秦桧等人,这些人再怎么猖狂,他们始终都是手无寸铁之辈,怎么敢和十万大军作对?
如果放在其他朝代,这一想法还真有可能实现,但在宋朝是完全不可能的。
别忘了赵匡胤是怎么篡取的天下。
当年就是因为周世宗柴荣因病暴毙,幼子没有实权。
赵匡胤作为后周的大将,说是带兵打仗,结果刚出城就“黄袍加身”,转头就篡取了皇位。
夺取后周的天下后,他担心自己重蹈覆辙,立马杯酒释兵权,打压众将领。
“杯酒释兵权”也不是简单的坐一起喝杯酒,将领们交上兵权,就此了事。
赵匡胤为了镇压这群“武将”,直接在他们头上设立了一个“枢密院”,枢密院之首由文臣担任。
很多人说北宋是“重文轻武”,可以更严谨一点,可以称作“以文御武”。
这就是为什么北宋时期,虽然将门频出,猛将如云,但就是掀不起风浪。
因为众武将是由文人率领的,只要犯事,立马遭到罢黜。
但是实力弱小的文臣,放在其他朝代,早就被这群手握重兵的武将吓死了。
比如清朝时期的年羹尧,领兵在外,十分强势,满朝文官都不敢与之为伍,更别说命令他了。
出身行伍的赵匡胤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于是想了一个非常“奇葩”的办法。
既然武将容易拥兵自重,而且时间一长,这些士兵很容易对将领产生“崇拜心理”,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
他让各地将领驻守一地,不要随意迁动。
而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地方驻守,这导致士兵和将领之间的联系变浅。
很多人打仗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能率领多少兵,士兵战意如何。
而且经常大军迁徙,浪费了无数钱财。
这就是为什么北宋经济如此繁荣,猛将层出不穷,士兵数量也不少,但就是打不了胜仗的缘故。
就连靖康之耻时,将领们都不能主动调遣士兵支援,只能等待朝廷下令分兵,耽误了战机。
而岳飞被关入大牢的时候,他手底下的谋士和亲信早就被替换了,这些岳将军的忠良之士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还有一些投机取巧之辈,直接依附在秦桧旗下,进而为他提供岳飞“莫须有的罪证”。
而这些宋国士兵,早就被当时的宋廷洗脑了。
他们认为将领的更换是常态,既然岳飞走了,就会有新的将领任职,跟谁打仗不是打……
因此,岳飞在风波亭下仰天长叹时,这十万岳家军只能望江兴叹,什么都做不了。
岳家军和当时的几大军头的部队情况差不多,都是带有军阀色彩的聚合体,真正岳飞,岳云,张宪,牛皋控制的部队不算多,还有就是皇帝的态度是大义,没事谁会造反玩,连王贵这种岳飞的发小都赶紧出卖岳飞赶紧站队,因为岳飞犯了个天下大忌,屡屡上书宋高宗无子么赶紧选太子,岳飞自己手里又掌握着那么多百战部队,被宋高宗收拾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