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百年变未有之大变局下,深圳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8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其定位是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大概的意思是深圳园区将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和汇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将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粤港澳的大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将在这里转化。
其目标分为2025年和2035年两个关键节点,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深圳未来将再次起飞,因为国家发布的这份规划对深圳园区有了非常高的定位,可以说是国家顶层设计,之前河套合作区还是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文件里的,而现在直接把深圳园区单独拎出来说了,可见其使命和重要性,说白了明确要把深圳园区打造成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高地。
短短20多年,深圳从最早承接香港外溢的制造业开始起飞,到如今将和香港携手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难以想象一座城市能有如此快速蓬勃的生长力。
想想以前,深圳是香港传统产业的加工厂,那时候,深圳的外贸以服装、玩具等传统工业产品以及电子代工为主,而如今,深圳的外贸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为主。
据海关统计,1997年,深圳对香港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11.6%,而到了2021年,比重为74.7%。
前些年,一些传统制造业不断从深圳迁出,唱衰深圳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这也是深圳腾笼换鸟的必经之路,因为深圳本身的定位是国际科创城市,以金融、互联网以及高端制造业为主,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深圳地价和成本上涨后,离开也是正常的经济规律。
以前深圳是香港的加工工厂,而现在深圳园区已引进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五所香港高校共10余个优质科研项目,变化不可谓不大。
这份文件还提到了支持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国际科技组织在深圳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与全球主要创新高地的创新创业直通车,实现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支持深圳香港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深圳园区共建卓越研究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平台、数字经济与金融超级计算集群、“量子谷”,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深度融合。协同香港引进国际顶尖研发型企业,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深港及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基础研究能力跃升。
这让我想到了今年一月份,国家明确了将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举措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鼓励和引导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创新高地布局建设更多外资研发中心。
而深圳和香港打造的河套合作区无论是科技创新的土壤还是制度的开放和改革,都是吸引外资在此设立科技创新机构的巨大优势。
要知道外资研发中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在的深圳在引入外资的时候早就没有盯着普通制造业了,而是盯着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研发。
引入外资研发中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加速推动引入海外人才,美国的科技创新为什么厉害,因为美国在全球招募创新思维人才的能力非常强,这也是美国在全球高技术市场中最大的优势。
文件中还提到了研究引入穗莞深等城际铁路,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进一步南延至深圳园区等项目建设,实现深圳园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创平台的轨道交通连接。
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走廊啊,这让我想到了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途径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多市,一个是轨道交通、一个是高速公路,一个在大湾区,一个在长三角,这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两个地区。
综上所述,一水之隔,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组成的河套合作区,未来将成为我国面向全球的重要科技创新高地,拭目以待吧。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