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刷到一条朋友圈:
"为什么我拼命加班,还是不如那些富二代?"
配图是一张凌晨两点的办公室照片。
评论区有人安慰,也有人调侃:"因为人家投胎技术比你好啊。"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熟悉?
我们总以为,有钱人的成功是靠祖辈荫庇、资源碾压,甚至运气加持。
但读完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家书,我才惊觉:那些白手起家的顶级富豪,真正的财富密码藏在他们的思维褶皱里。
这个曾经时薪仅0.5美元的簿记员,在石油行业一片混沌时,用独特的思维方式撬动财富杠杆,最终建立起垄断全美90%炼油业的石油帝国。
而他留给子孙的38封信件,字字不提"钱",却句句都在揭示财富的底层逻辑。

目标思维:用望远镜看人生,而非放大镜
在第7封信中,洛克菲勒写道:
"大多数人用望远镜倒着看人生——把眼前的小土堆看成大山,却把十年后的目标缩成米粒。"
他年轻时便给自己定下"成为10万美元富翁"的目标(当时普通工人年薪仅300美元)。
为此他像棋手般推演:簿记员工作能积累财务知识,农产品贸易可锻炼商业嗅觉,最终在石油行业爆发前夕精准入局。
反观我们呢?
有多少人沉迷"30天速成理财课",却不愿花3年深耕某个领域,又有多少人盯着月度KPI绞尽脑汁,却从没想过五年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终到最后一事无成!
永远不要高估你一年可以做到的事情,却低谷十年能做到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制定长远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最后你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

风险思维:在恐惧中寻找机遇
"当所有人逃离火场时,聪明人会带着水桶赶来。"这是第13封信的核心观点。
1857年经济大恐慌,26岁的洛克菲勒反而大量收购破产炼油厂。他算的不是短期盈亏,而是危机后的行业洗牌机遇。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 2008年金融危机,巴菲特逆势收购高盛优先股;再例如疫情期间某火锅品牌抄底商业地产,现门店估值翻3倍。
风险对有些人来说是风险,而对有些人来说是机会,当你把眼光放远,把预备方案做足,那么风险就是你的机遇。

价值思维:人脉本质是利益共同体
第22封信彻底颠覆社交认知:
"试图用酒杯敲开金库的人,永远只能得到残羹冷炙。"
洛克菲勒从不参加无效应酬,而是持续做两件事:每月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共进午餐,将对话整理成"认知快报"
在行业协会主动承接棘手项目,把难题解决过程变成信任货币。
人脉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你有多少价值,才能够有多少人愿意帮你,所以日常生活中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社交应酬上,不如静下心来深耕自己。
当你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解题者,那么贵人自会带着答案来找你。
一个人的成就最终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想要养成富人思维,那么下面这本《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一定要读一读。那些被验证百年的财富智慧,或许就藏在某个你今夜失眠时打开的页码里。
END
作者:离雨微凉,一个能理性,能感性,喜欢用文字表达个人观点,给你带去心灵治愈,情感解惑,人生感悟的90后撰稿人。

为什么给你看 解释一下
偷看三十八封信 抓起来 证据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