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馆长微鉴作者/馆长微鉴“你们倒是享受啊,自己坐在里面吃饭,让毛主席在外面站岗!”
1971年周总理请客人在北京全聚德吃烤鸭后,曾这样批评饭店负责人。那么周总理为何要这么说呢?饭店负责人真的让毛主席“站岗”了吗?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拜,就开始有了建造毛主席塑像的行为。到60年代后期,这种塑像修建行动达到了高潮,甚至出现了互相攀比的现象。
大家互相比较谁的毛主席塑像修得更宏伟,更逼真,并引以为傲。甚至有的贫困乡镇,为了修建一座气派的毛主席塑像,也不惜投入重金,结果造成发展资金不足。
如此乱象引起了中央的注意,眼看各地将这么多资源都投入了塑像修建上,毛主席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痛批道:“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

于是在1969年,中央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宣传毛主席形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毛主席的形象宣传作出了七点规定,其中就专门提到了毛主席塑像的修建。文件规定各地不得再建造新的毛主席塑像,已建成的塑像也要拆除。
这份文件下发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北京的许多毛主席塑像都被拆除。但也有部分场所反应太慢,或是根本不想拆除,就这么拖着,比如开头提到的这家烤鸭店。
1971年伊朗阿什拉芙公主一行人访华,为两国建交作准备,周总理选择在全聚德宴请他们,让他们体验纯正的北京烤鸭。本来双方聊得不错,周总理心情很好,但在看到全聚德门口的大型毛主席塑像后,周总理不禁皱起了眉头:距离中央下发文件已经两年时间了,相关人员应该早就收到通知了,这塑像怎么还在这里?

不过考虑到这毕竟是外交场合,还有外国客人在场,周总理并未发作,而是微笑着陪伊朗客人吃完了这顿饭。不过等客人离开后,周总理就把饭店负责人叫来“算账”了。
周总理严肃地问:“前年中央下发文件,要各地拆除毛主席塑像,你们知不知道这件事?”
饭店都负责人赔笑道:“总理,我们本来是想拆除的。但您也知道,大家都很爱戴毛主席,很多人不同意拆除,我们也没法拆啊!”
周总理批评道:“你们这是爱戴吗?你们在里面吃饭,让毛主席在外面给你们站岗,这是什么行为啊?你们把毛主席当门卫了吗?”

其实周总理也知道大家不拆这些塑像,也是出于对毛主席的热爱。但他更知道个人崇拜的危害性——这也是毛主席一再强调不能犯的错误,因此这些塑像非拆不可。只不过如果跟他们讲那些政治上的大道理,他们不一定听得懂,很可能口服心不服。因此周总理只能用这种“站岗”的比喻来让这些人明白,从而自发拆除雕像了。
果然,饭店负责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久后就将门口的塑像拆除了。这件事传开以后,几座当地一直拖延着不肯拆的毛主席塑像也被拆除了。

毛主席向来是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个人崇拜的。
毛主席作为见过斯大林,也始终观察着苏联政局的领导人,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的。因此他一再强调个人崇拜的危害性,反对说空话大话,主张落到实处。对于人们对他的赞美和歌颂,毛主席也始终保持着谦虚,强调革命过程中人民的重要性。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写过名为《反对党八股》的文章,猛烈批判形式主义。他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建国后毛主席同样如此。他多次指出应该把精力用在实事上,不要老想着怎么搞崇拜。

当时非常流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毛主席时不时就会听到几句“万岁”,但他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并非满意,而是无奈和担忧。在与警卫和秘书们的谈话中,毛主席经常强调:“人总是要死的,哪有活一万岁的?秦始皇就算活到现在,也只有两千来岁嘛!”
因此在面对“万岁”的呼声时,毛主席总是回应道“人民万岁!”因为在毛主席看来,没有哪个个体是能永恒存在,能真正“万岁”的,他也不例外。只有人民,只有代表着伟大群体力量的人民是能永远存在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才能称得上“万岁”。

在《七律·到韶山》中,毛主席就曾写道:“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句诗就完美表现了毛主席的历史观。与寻常文学家不同,毛主席所赞叹的并不是某个王侯将相,而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即便是收割庄稼的农民,在他看来也是英雄。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毛主席如此反对个人崇拜了,因为在他心中,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他是一位彻彻底底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一直坚持着人民史观。
而在1968年,毛主席禁止各地再建造毛主席塑像的前一年,他就曾下发过另一份反对形式主义的文件。这份文件就规定:不要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禁止在瓷器上复制毛主席像;不要搞早请示、晚汇报等形式主义活动。

前面几项还容易理解,“早请示晚汇报”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项活动。“早请示”指的是一早上起来就要对着毛主席画像请示自己这一天的工作或学习任务,这是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晚汇报”指的就是晚上工作完或放学后,回家以后要对着毛主席画像汇报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套流程还要更复杂,有着一系列规定好的步骤,每一步都必须按规定来。但毛主席本人其实对这一套很不感冒,他曾表示不用搞这种活动,“请示”了他也听不到,可惜各地还是有不少人跟风,因此毛主席才会在1968年要求不要再搞这些活动了。

归根到底,毛主席是一位真正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领导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自己受到多少人的崇拜,而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没有改善,困难有没有解决。从那个走出韶山冲的少年,到为一国掌舵的领导人,毛主席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