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10子女同框的合影,女儿温婉如玉充满魅力,儿子气度不凡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02 22:50:38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白崇禧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他一共有十个孩子,七个男孩和三个女孩,他对儿子们管教得很严格,但对女儿们却疼爱得不得了。

他的三个宝贝女儿——白先智、白先慧和白先明,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个个才华横溢,成就斐然,从几个孩子的同框合影中能看到,七个儿子个个都英姿帅气,笔挺的西装让他们穿的很有型,三个女儿端庄秀气,穿着旗袍端坐着,充满了魅力和气质。

其中最令大众熟知的就是白先勇,白先勇是著名作家,三女白先明,前排左一,美国求学间罹患精神病,终身未婚,1982年因病去世,终年49岁。

白崇禧是桂林那边一个回族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特别聪明,爱学习,他不仅书读得好,满腹经纶,还特别喜欢研究军事,是个军事迷。

等他长大成人了,就一股脑钻进了辛亥革命的大浪里,开始在国民革命军里打拼,慢慢地,他就露出了头角,成为了一个让人不能小看的大将。

在战场上,他那叫一个英勇,什么都不怕,可你知道吗?他在感情方面,却是个特别重情重义的人,而且他的一生只有一个原配夫人马佩璋。

马佩璋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名门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不仅才貌双全,更有着一颗善良而坚韧的心。从小接受着优质的教育,成长于这样的书香环境中,使她不仅学业出众,还继承了家中的优良传统与道德观念。

她的端庄与学识在桂林女子师范学校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练,也使她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理想婚配对象。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马佩璋却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拒绝了多门亲事,只为等待那个真正能够让她心动的人。

命运的安排就是那么的巧妙,她和白崇禧相识相知,在互相了解互生情愫的情况下,他们准备走进人生的新阶段。

婚礼上,新郎新娘诵读了“清真言”和“作证言”,并在仪式完成后,向他们抛撒染红的花生,寓意着他们将生育男女,且孩子会像花生一样繁茂生长。

婚礼那天,白崇禧的母亲因为年纪大了,没能到现场看儿子结婚,不过没关系,几天后,白崇禧就带着新婚的马佩璋回老家看望母亲了,这时候马佩璋才算是正式给婆婆请了安。

他们这次回去,有三个打算:一来是想让没能参加婚礼的婆婆见见新媳妇;二来是想和丈夫家的亲戚们聚聚;三嘛,就是想感受一下农村的自然风光。

接下来的几天,老夫人发现,这个儿媳虽然是富贵人家出来的,但对长辈特别体贴,对家里的姑姑嫂嫂也很有礼貌,家里头氛围特别好,相处得很融洽。老夫人心里头激动又开心,连着好几个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一直夸儿媳贤惠。

婚后,马佩璋扮演着传统女性的角色,几乎不参与公共事务,而是致力于家庭与子女的教育和照顾。

那时的马佩璋正值青春年华,但她却是以家里为中心,对名利不感兴趣,也不爱出风头,她更喜欢把心思放在家里,照顾孩子,料理家务。

他们俩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感情特别好,年纪越大越恩爱,对白崇禧来说,家庭的温暖就像是困境中的一盏明灯,给了他很大的安慰。

马佩璋不像李宗仁的老婆郭德洁那样喜欢掺和政治,但她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家里说话很有分量,白崇禧对她特别尊重。

在嫁给白崇禧后,没过上几天太平日子,因为丈夫的身份特殊,自己的命运起伏与丈夫的荣辱休戚相关,能娶马佩璋为妻,实在是白崇禧之幸,在二人的晚年,更能可见一斑。

白崇禧曾夸马佩璋是“脂粉中的豪杰”,马佩璋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有啥本事,广西那边的好几个单位老想请她去当国大代表、妇女代表啥的,可她都客气地回绝了。

她说自己对政治那套不太感冒,人家请她,多半也是看在丈夫的面子上,马佩璋讲究的是,不是靠自己真本事挣来的位子,她可不坐。

在这样充满爱的家庭中,他们夫妻俩有着10个孩子,他们的孩子分别是:老大白先道、老二白先德、老三白先诚。

老四白先忠,不仅是美国工程院的院士,还是福斯特慧勒开发公司的老总,他老婆赵守偀还是张学良的外甥女呢。

1946年春末,白崇禧和儿子白先忠,追猎的时候拍下的一张照片,将军身披战袍,威风凛凛,而年轻的白先忠则身着潮流服饰,自信地握着猎枪,父子间的深厚情感与共同的户外爱好在那一刻凝固。

白先勇,白崇禧的第五个儿子,家里排行老八,他在桂林出生,是个回族人,他是台湾现在很有名的作家,还做昆曲,小时候因为生病没法上学,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

1963年的时候,白先勇和他父亲白崇禧拍下了一张照片,这时候的白先勇正打算飞到美国去学习,照片中的父子俩还挺像,一个西装笔挺一个军装革履,不过在照片中并没有马佩璋的身影,那是因为早在前一年年底就去世了,所以没能出现在照片里。

白先勇之前还因为妈妈的丧事,把去美国的时间给推迟了,可谁又能想到呢,这张照片竟然就成了他和父亲的最后一次合照,因为才过了三年,白崇禧就因为心脏病突然走了,那时候白先勇还在美国学习呢,都没能赶回来见父亲最后一面。

他们儿子白先敬说,他母亲是在床上走的,宣布死亡那一刻,父亲血压一下子就窜上去了,虽然白崇禧强忍着没表现出来,但心里头的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从马佩璋去世到下葬,再到后来每天去墓地祭奠,一共四十九天,白崇禧一天都没落下。

白先勇谈过自己的父母,说起白崇禧虽然性格强硬,但在妻子马佩璋面前就服软了,一吵架,马佩璋稍微撒个娇,白崇禧就妥协了,马佩璋不光是家里的精神支柱,还是实际的当家人,一大家子人都靠她照顾。

白先忠,就是白崇禧的第四个儿子,他在中国国民党里混得不错,当了个高级将领,而且还在美国工程院混了个院士头衔,现在是福斯特慧勒开发公司的总裁。

老六白先刚(白先勇的亲弟弟,也是个有名的作家)、老七白先敬(和他父亲年龄差得有点大,整整50岁),女孩们分别是老大白先智、老二白先慧和老三白先明。

1946年,白先智踏上赴美求学的旅程,原打算完成学业后即回国与家人重聚,不料因战乱连绵,她与家人被迫分离长达12载,直至多年之后,这对父女才得以在台湾重逢。

1958年的台湾机场,白崇禧庄重的迎接久别重逢的大女儿白先智,拍下了这样的一张照片,白崇禧紧紧搂着女儿,脸上的笑容快要溢出来,白先智也非常优雅的站着,嘴角带着微笑,不过白崇禧看上去还挺激动的,毕竟等着一天等了十来年。

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很容易忧郁,和父母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穿着打扮,考试成绩等,充满了无所不在的困扰,看着身边优秀的人,越发自惭形秽。

1951年,17岁的白先明被送往美国留学,她的2个姐姐都在美国,白崇禧因此很放心白先明在美国的生活,然而没过多久,白先明开始有了厌学情绪,因为跟不上学校进度,她万分焦虑,到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用逃学的方式逃避上课。最终患上了精神病,想必也是白崇禧心里的痛。

尽管马佩璋身为白崇禧的妻子,身份尊贵,但她的生活却充满了不安,总是处于担忧和恐惧之中。

北伐和抗战那会儿,她带着全家老小逃难,从九十多岁的奶奶到刚出生的孩子,浩浩荡荡八十多人,还有一次,听说白崇禧打仗牺牲了,她二话不说,冒着枪林弹雨从上海一路找到南京去找他。

到了台湾,白崇禧就没以前那么风光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淡淡也挺好,可惜1962年马佩璋因病去世了,这对白崇禧打击特别大。

在乱世中,白崇禧与马佩璋不仅坚守着彼此的爱情,更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担当,他们不仅相互扶持着走过了艰难岁月,更在关键时刻舍小家为大家。

在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积极参与了抗战事业。

他在战场上带着兄弟们拼命打仗,赢了好几场大胜仗,立了好多大功;而马佩璋,在家那边忙着组织大家捐款捐物,给前线的战士们送去急需的物资支援。

他们的行动不仅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赞誉,更成为了那个时代中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在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混乱局面,白崇禧也表现出了他的清醒和担当。他多次提出改革建议、呼吁加强团结;而马佩璋则在家中默默支持着他的决定和行动。

虽然他们没能改变历史的大方向,但他们一直拼命努力,坚持到底,真的让人看到了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里,他们有多么聪明和有责任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真正的爱情和伴侣之情都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和珍惜。

参考信源:

桂林市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白崇喜夫人--马佩璋 2021-06-07

抗日战争纪念网——白崇禧的子女生活状况如何?2018-10-25

0 阅读:2

叨叨小科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