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引领了元代的复古书法潮流,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楷模,虔诚地继承和发扬了他们的书法艺术,并从锺繇、李邕、宋高宗、吴说、智永等书法大家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成为一代书法巨匠。作为宋朝皇室的后裔,赵孟頫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受到优越文化环境的熏陶,少年时期便广泛涉猎文学和艺术,对书画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精湛的技艺。
成年后,尽管他被推荐入朝任职,但作为前朝皇族,在异族统治下为官,难免受到怀疑和排挤。官场的复杂斗争、勾心斗角以及同僚的不信任,加之宋朝遗臣对他的背叛指责,使得赵孟頫在官场中步履维艰,不仅面临生存的威胁,也对官场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在这种压力下,他不得不谨慎行事,感到身心俱疲。为了保全自己,他最终决定离开政治漩涡,回到江南。这一决定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关键转折点,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孟頫在二十多岁时创作了行书作品《杜甫秋兴八首》,这幅书法作品的尺寸为23.5厘米乘以261.5厘米,目前被珍藏在上海博物馆。在作品完成之初,赵孟頫便亲自署名。
然而,四十年后,他再次在作品上留下题记:“此诗乃我四十年前所书,今日观之,或许已无人能认出这是我的作品。子昂(赵孟頫的字)再次题记。至治二年(1322年)正月十七日。”
根据这段题记,我们可以推断这幅书法作品大约创作于元朝初期的至元十九年(1282年)左右,当时赵孟頫大约二十八岁。
这幅书法作品的笔触精致细腻,字体结构端庄而秀丽,笔法圆润,墨色润泽,线条饱满而富有力度,整体给人一种宁静致远、和谐明朗的感觉。
赵孟頫《杜甫秋兴八首》
上海博物馆藏(沈同樾捐赠)
请横向观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在28岁那年,赵孟頫挥毫泼墨,创作了《杜甫秋兴八首》。待到68岁高龄,他再次为这篇作品题跋,面对岁月的流逝,白发渐生,心中难免涌起无限感慨。
此卷书杜甫秋兴八首。款署:“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22)正月十七日。”
赵孟頫的书法笔触既老练又精致,字体结构既庄重又优雅,笔法圆润而墨色饱满,线条强健而富有弹性,整体呈现出一种宁静从容、和谐明朗的美感。这样的书法造诣,试问有多少人能在28岁时达到呢?
当我们审视赵孟頫的《杜甫秋兴八首》全文时,会发现实际上只有四首诗被收录。赵孟頫在作品的题款中解释了这一现象:“少陵秋兴八首,堪称古今绝唱。沈君请我书写,但因纸张尺寸有限,我只能书写四首。”在书法艺术的众星之中,赵孟頫既是技艺超群的实力派,也是备受尊崇的偶像派。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后世书法家的喜爱和模仿,尤其在朝鲜和日本,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广为流传,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