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庆祝生日的?

思真娱娱 2024-04-20 08:10:21

文 | 栗頿

编辑 | 栗頿

生日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日子。我们不禁好奇,在没有生日蛋糕的古代,人们如何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呢?

殷商时期,华夏民族的先人们已经初步形成了生日的观念。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殷人对于生命的诞生充满了敬畏与尊重。

他们深信,每个人的诞生,都与天地间的神秘力量,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太阳的光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殷人选择以孩子出生时的干支作为命名依据,这不仅是对个体独特性的认同,更是对太阳的崇敬之情的具体体现。然而,当时的文献并未明确记录庆贺生辰的仪式。

魏晋之后,逐渐兴起庆祝生辰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生日逐渐成为普遍的风俗。据史料描写,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已经流行在生辰之日设宴欢聚,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失去了父母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感到过度的悲伤,其会照旧庆祝自己的生日。

不同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对于庆祝生日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古代皇帝的生日被称为极其尊贵的日子。

到了唐代,唐太宗极为珍视诞辰,特地将之定为降生庆典日。开元十七年,唐玄宗庆贺寿辰之际,于花萼楼设宴款待百官,盛宴之上,百官敬献万寿酒,并呈上金镜绶带与丝织承露囊以表敬意。

当时举国欢腾,皇帝更赐予民众三日假期。当日除了宴会盛况,君臣之间还以诗赋相和,共襄盛举。

元、明、清三朝,每当皇帝寿辰降临,均会举行庄重的朝贺大典。

到了清朝,皇帝的生日更被概括为八字:“普天共庆,万民大赦”,从而避免生日当天,遇人离世之不吉。

当天京城之中,皇帝所经之处,官府皆以彩画、锦绣、新筑之屋宇等物装点街道,使之五彩斑斓,歌舞之声不绝于耳。各地文武百官,亦会设立香案,朝向京城行大礼,共祝皇上长寿无极。

生日庆贺仪式

古人庆祝生日时,通常遵循一定的仪式:寿诞、寿礼、寿宴。

寿诞

为庆祝生日而举行的仪式,通常被称为“做寿”、“做生日”,通常指每十年一次的生日。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生日,都有着独特而富有深意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成长阶段的细腻划分,也彰显了性别角色的独特性,和社会对男女的不同期待。

悬弧之辰,专指男子的诞辰;悬诞之辰,则特指女子的生日。当婴儿满一周岁之时,家长会为其举行“抓周”的仪式。而幼儿的十岁生日这一日,通常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来米、衣物,鞋帽来表达祝福。

对于中青年人的生日,通常没有大张旗鼓地,请客庆贺的惯例,有句俗谚说“不三不四”,意指二十、三十、四十岁这些年龄,并不特别庆贺生辰。

当逢这些岁数时,家中只是增添一些荤菜而已。多数情况下,家人会选择简单地煮几个鸡蛋来庆祝,这样的方式被称为“小生日”。

四十岁不举办寿宴,是因为“四”与“死”发音相近,人们认为此时做寿不太吉利。

庆生仪式通常从五十岁开始受到重视,因为五十岁的生辰被视为重大的日子,代表着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到了六十岁之后,更是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若夫妻两人的年龄相同,那么这样的欢庆生日的仪式更是别具意义。

此外,有做七不做八的习俗,表明人们更倾向于,在七十岁而非八十岁时举办寿宴。

八十岁的寿辰,有时会推迟到下一年补办,这被称为补寿或添寿,也有的人会选择,提前一年庆祝寿辰。

此外,成年人在庆祝寿辰时,男子通常遵循“做九不做十”的习俗,即不按照实际年龄来计算,而是逢整十时,在虚岁是九的那年做寿。女子则是“做足不做零”,即按照实际年龄来欢庆生日。

有些地方则不论男女,都遵循“贺九不贺十”的原则。根据旧时的习俗,由于人们认为百岁太过圆满,满则易招损,因此不庆祝百岁的寿辰。

在古代,大规模举办寿庆的,大多数是大户人家,或者地位尊贵的权贵,而贫穷的百姓基本不办寿宴。

寿礼

庆祝生日的人家会预先为寿星,准备以米粉或面粉制作的“寿桃”,其大小随着寿星的年纪增长而递增,之后常由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出面分发给亲戚和好友,以此宣告家中某长辈即将迎来的寿辰庆典。

在这个庆祝过程中,女婿和女儿通常是主要角色,儿子和儿媳则起到陪衬的作用。

在富贵之家寿辰之际,家人们会特地布置一处庄严肃穆又充满喜庆氛围的厅堂。寿堂的南面墙上,常常悬挂着一幅精心绣制的红色绸缎,上面绣着精美的寿字。寿堂的两旁挂有寿联,上方悬挂寿幛,其他的寿联则可以挂在其他墙壁上。

寿堂的地面上铺设着红地毯,寿堂正面的墙壁下摆放一张方桌,桌上摆放着祝寿用的寿桃、寿面以及鲜花、水果等物品。方桌上还会放置寿烛,而寿堂的两旁,则摆放着供客人就座的椅子。

布置好寿堂之后,在寿辰的前一天晚上,红烛通明。寿星在焚香祭拜天地祖先之后,端坐于堂上,接受晚辈的叩拜之礼,此仪式俗称“拜寿”。到了寿诞的正日,清晨时分,鞭炮齐鸣,亲朋好友纷纷登门道贺,这便是“拜生日”。

寿宴

寿宴中面条作为一种独特的食品,人们称之为长寿面,这是对寿星最美好的祝愿。在许多地方,寿宴不仅仅是一家人的庆祝,更是全村或全族人的盛会。

主人家会邀请全村或全族的人,品尝这代表吉祥的长寿面。席间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对于那些因故未能出席寿宴的人,主人家也会特意将长寿面送上门去。这不仅是一份美食的分享,更是一份情感的传递。

吃寿酒时,众人纷纷向寿星敬酒,因酒与久谐音,代表着寿星可以长命百岁。寿星本人通常不会在正堂入座,通常会找几位年纪相仿的老者陪伴,坐在里屋另外一桌。

饭菜自然是愈丰富愈好,代表着多福多寿。值得一提的是,寿宴期间宾客得小心谨慎,以免打碎碗碟,此举被看作是灾祸的兆头。

寿宴完结之后,本人或由家中的儿孙代为出面,亲自登门向那些年岁高长、位分尊贵的亲族和前来祝贺的客人,表示深深的谢意,这一风俗被大家俗称为“回拜”。

家境殷实的百姓,在寿宴的晚上,还会特别邀请戏班前来,人员坐在棚内清唱,不化妆、不演出、也不上台展露风采,可是始终有鼓乐演奏,营造出一种别样的喜庆氛围。戏班所演唱的,大多是那些代表吉祥、充满喜庆氛围的戏文,如经典的《打金枝》、《九锡宫》等。

相比古代,现在人们过生日要简单得多,最多就是办一场生日宴,但无论如何,过生日时,常怀感恩父母之心,推己及人,会更合古意,更有意义。

0 阅读:9

思真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