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傅育熙教授:以拔尖创新人才为抓手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 2024-08-14 10:50:21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强国师说》系列访谈栏目。

近日,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期间,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傅育熙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您有什么建议?

傅育熙:我觉得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我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比较关注计算机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针对计算机专业来讲,很多学校成立了拔尖班,即所谓的“图灵班”,大家都做了很多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个学校的事,从国家层面来说,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现在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国竞争日趋白热化,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我们不止要有能力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拔尖创新人才也要有能力为我们国家未来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

现在,世界上的大国竞争越来越多体现在教育层面的竞争,教育层面的竞争越来越多体现在拔尖人才方面的竞争,特别是第一名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体系要培养各个领域的第一名,要在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等各个行业里都有第一名,所以我们各个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时,也要考虑到全面性。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行业、很多学科都需要一流的人才,所以各个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特色,培养某一个领域急需的顶尖创新人才。所以我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也需要各个高校的具体执行。

此外,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来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抓手,这个抓手能够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有一支非常强的师资队伍,另外高校的后勤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也要能够跟上。这个抓手还能够带动我们整体的专业建设,甚至是学科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好层次发展进步。

创新人才培养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候需要适当停下来,思考一下、探讨一下,看看别人在做什么,然后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说非常重要,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来说也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上下一体的努力。但我相信,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大国教育,不管是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是对整体的人才培养来说都会有一个大的进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会。

中国教育在线:Saro、ChatGPT 给所有人尤其是教育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思考,您认为人工智能对于教育影响最大是在哪里?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傅育熙:事实上,每一项重大的技术进步,不仅有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对我们的教育提出挑战,特别是自从大语言模型出来以后,对教育的挑战更加严峻。

学校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的优势在于,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地交流,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能够随时停下来了解学生的情况,课堂是最好的教育。任何其他的教育,例如以前其他的技术带来的网络教育、线上教育等,都不会对课堂教育提出实质性的挑战。

这次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不一样,因为大语言模型最大的特点、优点,就是能够用自然语言和人类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在未来大语言模型完全可以来做课堂教育,可以把交流这个事做得非常好,甚至它的交流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可以24小时提供,这对未来整体的课堂教育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比如ChatGPT,现在它可以做的事情可能超出某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做的事情,技术进步非常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再强调技术本身带来的变化,它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内容方面的。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师都必须面临的是:未来的课堂上,学生在上课前可能已经事先学过了。教师在课堂上怎么教一门课,这是需要我们教育界认真思考,好好讨论的一件事情。

(以上为傅育熙教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强国师说”栏目的访谈实录)

本栏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策划、出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