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玫瑰的故事》,观众更偏爱谁呢?

安安的美好生活 2024-06-21 20:55:21

《玫瑰的故事》是当代著名作家亦舒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女主角黄亦玫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的成长历程与情感纠葛。原著与剧版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对故事的不同解读,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原著设定在1980、1990年代的香港,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黄亦玫展现出一种敢于挑战传统、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她的大胆出格,是对当时社会束缚的一种反抗,也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追求。剧版则将背景改为2000年初的北京,虽然在服造和道具上力求还原复古风格,但由于整体氛围缺乏年代感,导致观众在观看时可能无法完全沉浸其中。

原著中的黄玫瑰更加大胆、狂野,她不拘泥于传统道德规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这种设定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展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剧版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三观及影视审核标准,对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其变得更加保守和内敛。这种改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争议性,但也削弱了原著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色彩。

原著通过对黄玫瑰情感经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在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和成长变化。剧版在改编过程中,虽然尽量保留了原著中的关键情节和情感线索,但在表达方式上可能显得较为平淡和含蓄。这使得观众在欣赏剧版时,可能无法充分感受到原著中那种浓烈的情感冲击力。

例如玫瑰和方协文这段感情线,原著中,黄亦玫与方协文之间的隔阂如同难以逾越的山川,直至生命的尽头,两人也未能再见一面。黄亦玫的冷漠不仅让方协文心碎,更令他们的女儿对她充满了怨恨。而在她再婚之后,她对庄国栋的热情如火,与对待方协文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电视剧中的黄亦玫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形象。她不仅成功争取到了女儿的抚养权,还竭尽全力减轻离婚对女儿造成的伤害。然而,原著中的黄玫瑰却沉溺于恋爱之中,完全忽视了女儿的存在,十几年完全没有去看望过女儿一次,甚至方协文去世,她也没有出席他的葬礼,这进一步加深了女儿对她的不满和愤怒。

这与作者亦舒本人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亦舒曾表示,她不愿让自己的后半生再被儿子所牵绊,因此选择了与儿子断绝联系。而小说中的黄玫瑰也同样认为,方协文已经浪费了她宝贵的十年青春,她不愿意再为此付出更多。她只想享受物质和追求个人幸福,至于女儿,则早已被她抛在了脑后。

《玫瑰的故事》原著与剧版在时代背景、人物设定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是创作者对故事的不同解读,也是时代变迁对文学作品影响的具体体现。很多网友说因为喜欢剧中的黄亦玫一角,想去看看小说,结果看完小说就后悔了,原著太狗血了。其实对于喜欢这部作品的观众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原著或观看剧版,以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无论是原著还是改编后的电视剧,给读者和观众的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感。

0 阅读:10

安安的美好生活

简介: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