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大林格勒投降的德国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元帅。第二张照片是苏联1949年老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保卢斯缴枪的镜头,这特型演员选得不错啊。
地勤人员为He 111轰炸机挂装货物集装箱。戈林调集来向斯大林格勒提供空运补给的轰炸机部队大都是采用这种挂装法,因为有投弹机构的存在,实际上不能直接利用炸弹舱装载散货,并且当时很多轰炸机的内部弹舱已经用来安装内置副油箱了。
1941年11月7日那次著名阅兵中的T-60坦克车队,受阅部队通过红场后直接开向前线。而T-60的火力和装甲实在太过羸弱,它们是真的一去不返了。
1942年沙漠战争中被击毁的英军瓦伦丁步兵坦克,乘员倒毙在旁。值得注意的是这辆车车体上分布颇均匀的弹孔,似乎是行驶过程中被某种高射速火炮侧射的结果,我想可能是50毫米反坦克炮或者37毫米高射炮之类的东西吧。
阿拉曼战役中拍摄的照片,澳大利亚第九师的士兵使用缴获的意大利47毫米反坦克炮(Cannone da 47/32 mod. 35)向轴心国目标射击。与其他战前装备的中小口径反坦克炮一样,这种炮也遇到了无法穿透战争中出现的新型坦克装甲的问题,但因为它发射榴弹攻击人员和工事的能力尚佳,在当时并非是不受欢迎的武器。
德国海军“黑人”人操鱼雷驾驶员进入座舱准备执行任务。所谓“黑人”人操鱼雷其实就是将一条533毫米电动鱼雷去掉雷头安装驾驶舱,下方再挂载一条同型号战雷作为攻击武器。这东西的问题是挂弹航行的最高速度只有4.2节,也就是一小时跑不了8公里,比骑自行车还慢。也没有压载水舱,所以只能水面航行,驾驶舱或者就说是驾驶员的头部始终在水面上。当时大多数类似的自杀武器或准自杀武器比如神风飞机、自杀艇什么的都是拼高速,驾驶员飙肾上腺素,轰的一下就过去了。而这东西只能慢慢悠悠飘过去,时间大把,对方只要发现一开火,任什么东西都能把那个有机玻璃罩子连同里面的脑瓜打个粉碎。所谓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这个驾驶员的心理素质真不是常人能为的,至少我是绝对不行。
在村庄街道上整备的615号四号J和535号豹式。这两辆车隶属于德军第130装甲师(装甲教导师),摄于1944年末该师准备参加阿登反击战时。当时该师的装甲团只有一个第二营,其中第5连和第7连装备豹式,第6连和第8连装备四号坦克。
日本海军八九式127毫米双联高射炮,日本人在塔拉瓦环礁贝蒂欧岛南部美军登陆时划分为黑一海滩的区域部署了两门。这种炮是当时日本大中型军舰上使用的主力大口径高射炮,照片是战役结束后拍的。
受伤后坚持返回机场的He 111H轰炸机,据说是执行夜间任务时防空炮火所为,整个后机身都给撕开了。可惜的是原图未标明其所属部队,以及具体的时间地点。
1943年的照片,两名苏军冲锋枪手占据了一个被炸飞的T-34坦克炮塔作为掩体。1941年和1942年生产的T-34坦克所用的楔型炮塔后部有个大型舱门,检修时可以从那里抽出火炮而不用起吊炮塔,如第二张照片所示,也就是下方那位战士趴着的切口。在上方战士身后的炮塔底缘平面上可见火炮垂直瞄准手轮,对应第三张照片红圈标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