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五大宗师,连金庸古龙都是他们的学生

历史成绩不好的小白 2025-01-08 21:50:22

武侠起源

中国的武侠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写了本书,叫做《五蠹》,字数不多,但是却提“侠”的概念,《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游侠,四处游荡的不安份子,利用武力来反抗君主立下的秩序,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武侠的理解,在于“反抗”“反叛”。

韩非子在《五蠹》首次提出了“侠”的概念,而且是褒义的概念

汉唐发展

到了汉代,司马迁写《史记》,《史记》中专门开辟了游侠列传的版块,像亡命天涯的郭解,刺杀秦王的荆轲,都是那时侠客们的代表,史学家赞扬他们的超人之举,大加赞扬。魏晋文艺青年不甘寂寞,很多人开始写小说,内容多是山精鬼怪,奇人异事,当时的大文豪陶渊明还参与过这种作品的创作,劳动人民日子过得不咋地,他们就把文学作品写得充满幻想和美好,在那个阶段里,他们对“侠”的认知是自己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一类人,而到唐代,唐人撰写唐传奇,把魏晋志怪更进一步,开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先河,金庸曾说,他觉得晚唐时候杜光庭所写《虬髯客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但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客,剑客层出不穷

日渐成熟

宋元时期,文言文就不太流行了,一是那么文绉绉的说话不太方便,二是不通俗,不易懂,阅读基础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白话文小说就成了趋势,到了明代,施耐庵写《水浒传》,为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家一看,都惊呼我去,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一回一回的,一章一章的,清军入关,明朝覆灭,文学也有改变,一批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的将侠小说风靡于世,内容有点像现在的古风电视剧,朝堂江湖加权谋,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下马之后,中国近代史趋于成熟,报纸业,出版业开始发展,向恺然,笔名叫做不肖生,更是创作出了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也就是《江湖奇侠传》。

施耐庵的《水浒传》。影响了明清两代很多小说家

北派五家

民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口子一开,各路大神可就都坐不住了,进入三十年代后,武侠小说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发的阶段,这个也写点,那个也来点,各种文人骚客都加入到武侠文学的创作中,动荡的年代奠定了深厚的武侠底蕴,一辈民国文人前仆后继,创作出了中国文学一个特殊的时代,“旧派武侠时代”,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在这个群体之中,尤为突出,足可代表那个时代的五位武侠小说作家,他们都在各自的武侠领域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写法,被称为“北派五大家”。

来到民国,武侠小说进入到了创作高峰期

“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原名叫做李寿民,祖籍是重庆,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重庆人,小的时候四处飘荡,三上峨眉,四上青城,祖国的大好河山被他玩了个遍,虽然他只上过私塾,但是常年“身体在路上”,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变化和气息,所以文化水平不低,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十九岁时和母亲移居天津,在当时的销量还不错的天津《大公报》任职,做一名工作人员,约等于今天的起点中文网编辑,借着这个文职,李寿民一路摸爬滚打干到天津市电话局局长秘书,这期间,他开始搞小说创作,成名作品《蜀山剑侠传》就是创作于此。

《蜀山剑侠传》一书还曾被改编为游戏,深受年轻人喜爱

他的作品奇幻瑰丽,内容多是天上神仙御剑飞,各种法宝显神威,敢想敢写,堪称作家界的神笔马良。他是民国荒诞怪异派的代表,他的写作风格对后世武侠作家的影响很大,古龙就曾经公开表示过,受还珠楼主影响颇深,现在网文中奇幻,魔幻的仙侠和武侠风格,也多半是受其影响。

“社会反讽派”宫白羽

宫白羽祖籍是山东人,父亲是北洋新军里的一名管带(陆军小队的长官),因为家里还算有钱,宫父就把小宫接来天津读书,读了一阵子,在天津待不住,又跑到北京求学,在此期间,受到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追求思想进步,是鲁迅的铁杆小迷弟,鲁迅一看这粉丝可以啊,自带文化素质,所以写作方面得到了鲁迅很多的指点,后期创作出《十二金钱镖》,这是他的代表作品。

北京书店早年间还曾发行过他的《十二金钱镖》

宫白羽是一位非常综合的武侠小说家,无论是武侠小说中的套路,招式,章法,还是故事中的山水,人物,思想,在他的笔下都有了很好的发挥,他早年喜欢读西方文学作品,大仲马,塞万提斯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作家,潜移默化,他的作品往往明着是写武侠,实则带有批判,讽刺的意味,社会完蛋我批判,官员不行我批判,制度黑暗我批判,这种批判思维亦为后世所学习。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郑证因是天津本地人,不仅会写东西,而且早点在武馆里学过武术,属于能文能武的类型,会用一手非常漂亮好看的九环大刀,属于又有文化又会杂技,一开始他和上一位宗师宫白羽一起搞联合创作,后来觉得我这么牛,我为啥和别人一起写,耽误时间啊这是,索性自己单干,创作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武侠风格。

郑证因的代表作品《鹰爪王》

他熟悉各种各样的武林规矩,了解各种门派啊,组织啊,帮会的发展和运作,所以在他的故事里,整个武林被他架构的是精彩纷呈,第二,是写武功,写武功那就更简单了,是因为本身他自己就是一位武术名家,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十八般兵器,说写什么就写什么,因为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东西嘛,像代表作《鹰爪王》,故事火爆,粗狂豪情,但是体系庞大,幅员辽阔,是中国近代武侠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张艺谋拍摄电影《英雄》的灵感,就来自于此。

“悲剧侠情派” 王度庐

王度庐算是这几位大师中过的最不好的了,他自幼丧父,全家生计靠民和姐姐替人打工维持,到了十二岁时,他自己也开始在外头挣钱养家,反正过的一直很惨,所以他是几位大师中最擅长写悲情武侠的,故事缠绵悱恻,十分跌宕,他用言情的视角创造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模式,他的作品简单直接,又十分朴实,看不到什么神奇的绝世武学,也很少有阴谋论的发生,在他的小说里,点穴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一门武功。

电影《卧虎藏龙》剧照,此片就改编于王度庐的武侠小说,在2001年奥斯卡上获奖无数

他的故事情节,例如成名作《铁鹤五部曲》,故事基调悲凉,说白了就是悲伤,难过,动不动就生离死别,嗷嗷哭啥的,虽然放到今天来看,这种悲从中来的描写手法可以已经落伍,悲剧结局也很难让年轻读者接受,但是他带给武侠文学,武侠生态的启迪,却是难以估量的,著名导演李安曾经翻拍过他的作品《卧虎藏龙》,并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奇情推理派” 朱贞木

朱贞木是浙江人,年轻的时候也在天津电话局工作,你说巧不巧,和第一位的还珠楼主李寿民正是同事,(没想到小小一个电话局里,干出两位宗师),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理由很简单,不是因为爱好,也不是迫于生计,而是看到李寿民写的热火朝天,觉得你行我也行,也是自己也开始写,没想到这一写,发现自己不比李寿民差,朱老师写作的特点是集众家之所长,他既吸收了奇幻派那种不着边际,大胆想象的超现实风格,也模仿学习了柔情派缠绵悱恻的江湖故事路数,不仅如此,他还吸收历史,把虚构的故事蹂躏进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他的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有些人甚至把他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第一人。”

朱贞木的诸多作品中,又以《七杀碑》最为出名

后世影响

因为篇幅受限,所以只能简明扼要的把五位武侠宗师介绍一下,也许他们在整个中国文坛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他们在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后世的作家,金庸,古龙,梁羽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这些作家的启迪和影响,武侠人爱把武侠时代,分为新派旧派,但实际上,百年以来,港台的武侠作家写来写去相较这五位宗师,其实并没有什么突破,所谓的新旧,不过是从地域和文化的角度所做的区分罢了,中国武侠自金古之后,停滞不前,当代年轻的武侠读者,只知《雪中》,不知《雪山飞狐》,爱看男欢女爱,架空故事,不求甚解,只图爽快,当代武侠作家,更是取武侠小说糟粕,去其精华,写来写去又恶又俗,看来,中国武侠,道阻且长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