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后,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北方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的游击队则被改编为新四军,全力向敌后挺进作战。
但奇怪的是,同样属于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速度却截然不同。到1940年皖南事变前,八路军已发展至40多万人,新四军却只有6万余人,人数相差近乎7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所处环境、兵员素质等客观因素外,还在于主观的领导层态度不同。
新四军内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扩张,陈毅、叶飞等人甚至曾因发展队伍被军部批评过,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当初内部的阻力。
明明新四军是革命力量,为何跟中央“独立自主组织抗日武装”的指示唱反调?陈毅、叶飞他们又是如何突破限制的呢?
1938年10月,叶飞率领新四军三支队第六团从闽东赶往苏南,归于茅山地区的第一支队指挥。此处靠近国统区和沦陷区,叶飞刚到不久便感受到了诸多压力。
国民党对新四军的态度是合作加防备,既想新四军去一线抗日,又不让新四军壮大发展,这就使得新四军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
有一次叶飞收编了地方武装的30多名青壮,这本来不算什么大事,第六团在茅山经常跟日伪战斗、时有损伤,补充一下兵源无可厚非。
然而当地国民党军得知后,竟上报到第三战区,第三战区随即向新四军军部问责。如果是八路军,肯定会据理力争。
可新四军军部却一封电报直接批评叶飞和第六团,表示对第六团“不发枪、不发饷、不批准”。
叶飞看到电报内心郁闷,难道扩大抗日队伍、积极与敌人作战还错了?
为此他去请示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说第六团进入苏南以来,与日伪间的零星战斗就没停过,自身有不小伤亡。不努力扩军,难道就等着被慢慢消耗光吗?
陈老总跟军部想法还是不同的,他很支持叶飞,宽慰道:不要国民党发枪,也不要他们发饷,我们自己来解决。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人、枪、款继续放手搞,军部那边我会去解决。
没想到的是,不久后陈老总因为这番话,被军部批评是“人枪款主义”,要求他立刻改正。幸好陈老总顶住压力,该发展的继续在发展,这才让一支队扩大了生机。
真奇了怪了,新四军军部为何会配合国民党压制革命力量发展呢?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一个人——陈绍禹。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此人就给中国革命造成过巨大的损失,但因为有共产国际额支持,他不但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在抗战初期回国后,再一次掌控了大权。
1937年12月,刚抵达延安不久的陈绍禹召开了干部会议,将之前洛川会议定下的持久战、游击战、独立自主三大方针全部否决,还将跟毛主席走得近的人批了个遍。
会议的最后一天,陈绍禹在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拿出一份全新的政治局成员名单,遵义会议上选举出的委员大多被踢出。由于他背靠共产国际,没有高级干部出声反对。
不过陈绍禹也明白,自己留在延安最多能获取那些信奉共产国际的高级干部的配合,中层、基层指战员肯定更倾向于一路带领众人胜利的毛主席。
所以不久后,陈绍禹又跑到武汉去主持长江局工作,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当时毛主席的处境也是很尴尬的,他自己说过:“十二月会议后,(延安)中央已名存实亡”。概因陈绍禹抵达武汉后就以中央的名义发号施令,许多信息情报也只传递给长江局。
等陈绍禹稍微稳固住权势,就开始配合苏联鼓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等。
说到底陈绍禹始终还是把自己当成苏联代言人的角色了,苏联那时东、西两线都面临战火,在其看来,中国国力不强,唯有完全一体才能拖住日本。
如果国共两党有争端,或许会被日本逐个击破,届时苏联的远东就有危险。陈绍禹就是站在苏联的角度,下达一系列退让指示。
八路军还好,骨干是有过长征的老红军,明白独立自主建设根据地的重要性。且离开长江局较远,陈绍禹的长臂管辖不是那么有效。
但新四军不同,新四军实际指挥者项英在中央苏区时就是陈绍禹的支持者,即便吃了那么大亏还是没改变想法。在他的命令下,新四军这边想要发展,真是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阻力。
1938年9月的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陈绍禹因共产国际靠山米夫的倒台而倒台,中央层面总算有好转,但新四军军部还是很顽固。
1939年2月,周总理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指示,要求“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抗日武装”,积极“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这是陈老总一直在等的消息,他非常兴奋地部署叶飞率第六团前往常州以东地区,全力开拓革命力量。
陈老总与叶飞商议出一个计划,为避免国民党找麻烦,叶飞化名叶琛,其余第六团重要干部也采用化名,甚至部队也使用常州以东抗日武装“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
如此种种,已是最大程度退让,但新四军军部仍不予以批准。军部给陈老总回电“坚决反对东进”,主要是担心破坏统一战线,也怕部队会被日军消灭。
陈、叶看到电文沉默了许久,最后陈老总下定决心问:你们如果东进,会不会被敌人消灭?
叶飞短暂错愕,随即坚定回答:不会!不只是我,全团的营连干部在讨论时都说过我们能迅速扩大队伍站稳脚跟,我敢立军令状。
陈老总点头:好,那你们去吧,破坏了统一战线,我负责。部队被消灭了,你负责!因为陈老总的担当,第六团700余人终于踏上征程。
他们顺利抵达目的地,与本土武装会合后,很快建立起以阳澄湖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多次痛击日寇、壮大自身,最大胆的一战,甚至打到了上海周边、火烧虹桥机场的四架日机。
短短五个月,叶飞的第六团发展到了2000多人、江南抗日义勇军发展到了6000多人。机枪都搞到了200挺左右,这在抗战早期,属实是我党的强力武装了。
后来陈老总要求部队西撤,叶飞跟主力汇合后,反过来支援了近100挺轻重机枪,这都难说谁是主力了!
仅仅数月时间,叶飞就能将部队发展到这种程度,可见当时外部的阻力并不是那么大,新四军早期一直不敢放手去干,内部的束缚占比更重。
而这种情况,还是到皖南事变之后才得到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