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使用APP语音播报功能,随时随地收听历史故事
预计阅读本文需要8分钟
在中国商界的历史长河中,盛宣怀的成就如繁星般闪耀,在中国近代史的天空中留下了他的独特印记。他的名字与众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紧密相连,让人无法忽视其创新精神和改革魄力。
盛宣怀,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
例如,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点,为中国船舶运输产业开辟了新的篇章。他还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讯企业——天津电报局,让信息传输的速度从此有了质的飞跃。
另外,他创办的第一个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也推动了中国的金融行业迈向现代化。而他一手打造的中国第一个全国勘探总公司、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则让中国的采矿业和重工业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当然,也不能忘记盛宣怀打造的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芦汉铁路,它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中国的南北方,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此外,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内河航运公司,使得水路运输更为便捷。与此同时,他还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建立了第一所工业大学——北洋大学,第一所正规师范学堂——南洋公学,这些都是如今赫赫有名的交通大学的前身。最后,他还创办了上海第一个私人图书馆,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盛宣怀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企业家,盛宣怀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底蕴的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据说,在他巅峰时期,人们把他说成是“一手拿十六颗夜明珠”,以此来形容他所掌控的这些晚清经营的洋务企业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盛宣怀出生于1844年的江苏常州武进县龙溪,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天赋。他的父亲盛康是一名清朝官员,与当时的晚清名臣李鸿章有着深厚的交情。在盛康任职湖北盐法道期间,因为四川和淮北之间的引地争议持续发酵,18岁的盛宣怀主动提出了川、淮并行的建议,使得问题得到了迅速解决。
此后,盛康发现儿子聪明机智,便让他跟随著名经世派人物如曾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严树森等人学习,深受他们的影响,盛宣怀也逐渐立下了以救国济民为目标的理想。
1870年,盛宣怀被李鸿章看中,被招募进入他的幕府,从而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晋升到了正四品知府的级别。1872年,盛宣怀建议李鸿章采用建造商船的方式来筹集建设兵舰的资金,这一提议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并指定他在上海负责实施轮船招商局的项目。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
同年,这家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在盛宣怀的领导下正式运营,而此时,他还不满30岁,已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此后,盛宣怀的事业愈发蓬勃发展。1875年,他受李鸿章委托,着手处理湖北煤铁矿务,进而涉足矿业领域。1881年,盛宣怀又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的总办,投身电信业。后来,由于招商局陷入严重的亏损困境,李鸿章派遣盛宣怀回到招商局进行财务重组。
他向外资汇丰银行贷款30万英镑,从旗昌洋行回购船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整顿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减免漕运空返轮船税收等,从而使招商局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业务量增长迅速。
1892年以后,盛宣怀开始在上海主管纺织工业,并设立了华盛纺织总局,亲自担任督办。甲午战争后,随着李鸿章被撤销直隶总督职务,盛宣怀失去了支持者,转而投入湖广总督张之洞门下,接手汉阳铁厂。至此,他几乎总揽了关系晚清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
1895年,盛宣怀通过其他人向上呈报请求开设新的学校,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于是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立了。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学堂,也是今天的天津大学的前身。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外滩开设了中国通商银行,同时创办了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五所交通大学的共同前身。也正是在这一年,盛宣怀开始主持铁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1898年,盛宣怀创办了萍乡煤矿,并在1908年将其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此外,1905年,盛宣怀在上海创立了中国红十字会,这一慈善机构至今仍在活跃着。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里横跨多个领域的超级巨星,用实际行动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铁路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简直就是铁路界的先驱者,引领了中国的铁路事业走向繁荣。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从1896年到1906年的短短十年间,他就已经完成了21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这个成绩足以令世人惊叹!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所完成的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后来民国时期二十多年的总里程,可见他对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有多么重要。
盛宣怀的人生历程充满了起伏和挑战。在他的一生中,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低谷的时光。1900年,他策划了一场“东南互保”的行动,这场行动导致全国各地的军阀势力纷纷脱离清朝廷的统治,可以说这就是军阀时代的开端。然而,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1905年被迫交出了铁路大权,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巨大打击。
但是,顽强的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决心,重新赢得了朝廷的信任。仅仅过了三年,他就再次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被任命为正二品邮传部右侍郎,随后又升为从一品邮传部大臣。
然而,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年轻人了,他更加成熟稳重,知道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各地自行建立的铁路、邮政逐渐转向晚清政府的管辖之下,这让很多地方势力感到不满。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保路运动”就这样爆发了。
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收归“国有”
面对这场动荡不安的局面,盛宣怀表现得非常冷静,他命令各地加强镇压,这种做法显然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盛宣怀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批评,许多人指责他的收路政策引发了社会的混乱。盛宣怀因此被罢免职务,永远不得再任官职。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选择逃亡日本。
1912年秋,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盛宣怀就回到了上海,继续担任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的掌门人。虽然他曾经支持过保皇派和康有为的改革,但在二次革命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支持了袁世凯,希望他能够胜利。
当时的上海租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许多外国人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盛宣怀深知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的经营中,也非常注重与外国人的合作和交流。然而,就在盛宣怀在上海租界中继续忙碌着自己的事业时,日本却试图拉拢他。
日本希望盛宣怀能够支持他们的利益,并且让盛宣怀成为日本在中国的代言人。但是,盛宣怀并没有被日本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他的责任是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日本的邀请。
盛宣怀在日本期间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病逝于上海。他的葬礼极其盛大,用官保头衔大出殡,耗资30万两白银,一时轰动上海。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寓所(现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直达北火车站返归原籍,为此租界当局还专门安排了交通管制。这一极尽荣华的丧葬盛事,也为他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盛宣怀可以说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官的身份,巧妙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但同样也因为官的身份而给商业带来了不少风险。然而,这位官商合璧的大佬,却能在风起云涌的时局中游刃有余,最后成功转向,找到了救命稻草。
甲午中日战争后,盛宣怀的靠山李鸿章倒台了,他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此时,他敏锐地洞察到了政治优势的转变,注意到了张之洞的崛起。于是,他果断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与张之洞做了一笔交易。
当时,张之洞创立了湖北铁政局,虽然耗资六百万两却毫无成效,被各方责难。盛宣怀看在眼里,便主动找到张之洞,向他展示了两个奏折——一个是要弹劾他的,一个则是要保举他的。他巧妙地建议张之洞将重整汉阳铁厂的重任交给他,而张之洞则帮助他摆平了弹劾一事,并保举他担任芦汉铁路督办大臣。
张之洞视察卢汉铁路
这笔交易中,盛宣怀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为张之洞解决了难题,而张之洞则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为盛宣怀化解了危机。两人各取所需,完成了对全国路矿行业的垄断。
时局的动荡使得盛宣怀的官商之路充满了挑战。1911年,盛宣怀发起了铁路收归国有运动。然而,这一行动却引发了各省自行商办铁路的势头,使得盛宣怀的铁路和其他相关产业面临着瓦解的风险。
此时,他试图以一贯的以官治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自私的行为却直接导致了四川等地爆发反对铁路国有的保路运动。这一场风波对于盛宣怀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抛弃他。就在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在晚清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盛宣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角。他的名字在近代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成功的辉煌还是失败的痛苦,都无法掩盖他对权力和财富的执着追求。他的商业头脑敏锐,而且精通政治手腕,成为了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
盛宣怀雕像
盛宣怀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转折和惊奇,他在官场和商场之间反复摇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官僚和商人双重身份的独特魅力。在早期的事业中,他通过官督商办的方式一步步攀升,之后又和政府合作,直到最后成为了一名完全独立的商人。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不得不面对许多困扰,比如依附权贵和贪污问题等不利因素,但他始终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化险为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顺利过关。
即使这样,晚清政府里的人都清楚他的手段繁多且深不可测,尤其是贪污问题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但是他似乎得到了所有人的信任和支持,甚至连最高权力者慈禧也不例外。在那个时候,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必须依靠政治的支持,盛宣怀恰好抓住了这一点,通过灵活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在政商圈混得如鱼得水。
但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他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最终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东西。
拙文一篇,文笔不成熟,恳望列位看官见谅或赐教。谢谢!
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