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之徒2.0,马吉翔和庞天寿向孙可望表忠心,孙可望的称帝闹剧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2-22 10:49:20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48

孙可望和他爪牙们的种种言行,多多少少也传到了身在安龙的永历君臣耳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永历皇帝身边的大臣也不再恪守臣节,开始向孙可望“暗送秋波”,表示忠心了。

文安侯马吉翔和太监庞天寿就是其中非常活跃的两位。

马吉翔,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南明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人物。

马吉翔之所以出名,一非文韬,二非武略,而是源自于他那出神入化、令人叹服的拍马屁功夫。温睿临所作的《南疆逸史》中把马吉翔与马士英、阮大铖等南明著名奸臣共同列入“奸佞传”,有人甚至说:“永历之有(马)吉翔,犹福王之有(马)士英矣。”

此人原本是北京城里的一个小混混,崇祯年间攀上了大太监高起潜,得以在锦衣卫里当了一个小官。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后,他跑到弘光皇帝所在的南京,宣称自己是锦衣卫指挥使,居然未没被人识破,被派到湖南前线监军。

到了前线,马吉翔开始大肆施展他那神乎其神的拍马屁功夫,把前线将领们一个个拍得神魂颠倒。以至于人人都心甘情愿地在向朝廷报功时附上他的名字,最后,马吉翔居然凭借“军功”升到了总兵。

不久之后,弘光政权被灭,马吉翔兜兜转转,又跑去追随永历皇帝。在马屁神功的帮助下,他成了永历皇帝身边的红人,入阁成了大学士。

在马吉翔的人生字典里,忠诚不过是一堆狗屎,自己的个人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他看出永历皇帝已经成了摆设,孙可望才是永历朝廷真正的掌控者以后,立即决定去抱孙可望这条大腿,来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

庞天寿与马吉翔俩人是老乡,都是顺天府大兴县人。他在崇祯年间就是御马太监,不过并没有受到重用,后来辗转在弘光、隆武两朝任职。

庞天寿是天主教徒,隆武皇帝曾经派他到澳门,希望通过他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兵。

庞天寿从澳门借来了三百名葡萄牙士兵和几门西洋大炮,可当时隆武皇帝已经遇难,庞天寿便带着这支小部队投奔了永历朝廷。

在永历皇帝四处漂泊的那段时间,庞天寿很是忠心,因多次护驾有功,深受朱由榔的信任,不仅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还负责掌管勇卫营。

此后,为了表达对天主教会的感激之情,永历皇帝的太后、皇后和皇子先后领洗入教,永历朝廷也由此成为明清时期天主教色彩最为浓厚的王朝。

现如今,永历皇帝早已经是明日黄花,庞天寿也就没有再忠心的必要了。他和马吉翔一拍即合,开始谄媚于孙可望。

在一次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秘密交流中,马吉翔对庞天寿说出了他的心声:“今日大势,已归秦王,我们须早日与他交好,为以后做好准备。”

庞天寿听了之后连连点头,深表赞同。

可是孙可望远在贵阳,怎么向他表达自己的诚意呢?

马吉翔和庞天寿想到了孙可望派驻在安龙的总理提塘官张应科。

张应科可以说是孙可望绝对可靠的亲信部下了,否则孙可望也不可能把监视永历君臣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走这条线来投靠孙可望再好不过了。

说干就干,马吉翔和庞天寿立即开始积极接近张应科,三个人相识恨晚,没过几天居然还拜了把子。马吉翔掏心掏肺地对张应科说:“秦王功德隆盛,天下钦仰。今日天命在秦,天之所命,人不能违。我等欲劝圣上禅位于秦王,请先生替我们向秦王表达此意。”

为了拍孙可望的马屁,马吉翔打算给孙可望送个礼物。

可是孙可望贵为秦王,一般的礼物估计很难入人家的法眼。马吉翔苦思冥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相信,这份礼物孙可望绝对会喜欢的。

马吉翔派自己的门生郭璘找到了兵部武选司郎中古其品。

武选司郎中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官,他那儿又能有什么奇珍异宝能被马吉翔看上呢?

原来,古其品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绘画水平相当高超,马吉翔想找他画一幅画。

马吉翔贵为文安侯,又掌管着永历朝廷的军政,怎么说也是古其品的领导。马吉翔相信,古其品会给自己一个面子的,再说,自己又没让他白画,郭璘还送去一副白绫作为报酬呢!

郭璘满怀信心地去了,然后又灰溜溜地回来了。

郭璘说,古其品听说文安侯让他画一张《尧舜禅受图》,二话不说,立即严词拒绝了。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谁是尧,谁又是舜,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马吉翔让古其品画这幅画的目的,也并不难猜。

古其品是忠于永历皇帝的,他虽然官不大,但是很有骨气,他宁肯得罪马吉翔,也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知。

没想到一个五品的郎中、芝麻大的一个小官居然敢这么不给自己面子,马吉翔出离愤怒了:好你个古其品,敬酒不吃吃罚酒!

气急败坏地马吉翔立即把这件事给孙可望打了小报告,按照他一贯的作风,添油加醋、煽风点火那是免不了的。

孙可望的回应也很干脆,直接派人把古其品押送到贵阳,用廷杖活活打死。

在孙可望看来,有了主动投靠的马吉翔和庞天寿,加上他在安龙安排的总理提塘官张应科、安龙知府范应旭,如此强大的阵容,足以将永历君臣拿捏得死死的。

为了给马吉翔和庞天寿名正言顺的权力,孙可望特意给永历朝廷下了一道谕令:凡是安龙小朝廷的所有机要事务,一律归马吉翔和庞天寿负责。如果有不法臣子,也全部交给马吉翔和庞天寿斟酌处理。

孙可望的谕令在永历朝廷公开宣读以后,就像扔了一枚重磅炸弹,立刻在安龙引起了轩然大波,震惊者有之,恐惧者有之,愤怒者也有之。吏科都给事中徐极、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林青阳、主事胡士瑞、兵部职方司主事张镌、工部营缮司员外郎蔡縯五人愤而上书,弹劾马吉翔和庞天寿“包藏祸心,称臣于秦”,还揭发了他俩的其他罪行:偷用御笔、私封伯爵。

看到奏疏之后,朱由榔非常生气,没想到他一直认为忠心耿耿的马吉翔和庞天寿居然私下里已经改投到孙可望门下了,欺朕太甚!朱由榔立即下旨召集百官,准备治二人之罪。

马吉翔和庞天寿是何许人也?长期从事特务工作的他们很快就听到了风声,心怀恐惧的二人急忙进宫,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朱由榔的母亲马太后求救。

马太后念在马吉翔和庞天寿之前曾经多次在危难时刻救驾的份上,替他们向朱由榔说情。朱由榔本来就不是一个雷厉风行、坚持原则的皇帝,又不好驳马太后的面子,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马吉翔和庞天寿的狐狸尾巴被这件事给暴露了,二人恨得牙根痒痒,发誓一定要把弹劾他俩的林青阳等人置于死地。从此开始一心一意地揣摩孙可望的心思,想孙可望之所想,急孙可望之所急。他俩甚至开始公然在永历朝廷里散布诸如“孙可望是天命所归、朱由榔应该禅位”这一类大逆不道的言论。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经被汉献帝晋封为魏王,享受着诸如“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等诸多特权。他名义上仍然是大汉的臣子,实际上却已经是说一不二的皇帝了。

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献帝,自己做皇帝。曹操见信哈哈大笑:“孙权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取代汉献帝自立。

此时的孙可望倒是很享受这种被部下放在火上烤的感觉。1654年五月,孙可望从贵阳返回昆明,准备正式登基称帝。他命人挑选良辰吉日,定在了五月十六日。

一切准备就绪,孙可望满心欢喜地等待这个良辰吉日的到来。

五月十六日,大雨。

史载:“是日自四鼓以至午时,大雨倾盆不住,站队兵士衣甲尽湿,街上水深尺许,丹墀内水及膝,各官侍立,朝服尽湿。”

看来孙可望的这种倒行逆施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特意在他精心挑选的良辰吉日下一场倾盆大雨,好好恶心他一回,顺便让他清醒一下。

孙可望之所以敢于废掉永历皇帝自立,是因为在它看来,永历皇帝已经没什么用了。

早在把永历小朝廷安置在安龙以后,他就曾经给朱由榔上过一封奏疏说:“人或谓臣欲挟天子令诸侯,不知彼时天子尚有诸侯,诸侯亦尚知有天子。今天子已不能自令,臣更挟天子之令,以令何地?以令何人?”

如今几年过去了,拥护永历皇帝的人越来越少,投靠和巴结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只怕他会更加认同这一点。

对于孙可望的这种看法,我只能说这是利欲熏心下的一种错觉。

没错,永历皇帝自从进入安龙以后,的确一没有兵马,二没有地盘,但是却并非毫无作用。

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抗清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要抗清就必须以恢复明朝统治作为号召,要恢复明朝统治,就必须统一在永历皇帝的大旗下。换句话说,永历皇帝就是当时最有用的抗清旗帜。有这面旗帜在,就能号召包括郑成功、张明振、张煌言、夔东十三家等所有抗清势力,也能团结原大西军的所有将领。

孙可望如果要强行称帝,不仅所有的抗清势力不会接受孙可望的领导,就连大西军内部忠于永历皇帝的李定国和刘文秀都不会答应。

所以,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像曹操那样,有没有皇帝的名号并不重要,有皇帝的权力就可以了。

曹操一死,他的儿子曹丕立即废掉汉献帝,建立了曹魏。作为汉朝存在的最大证据,汉献帝没了,刘备和孙权也就彻底失去了效忠的对象,二人马上按捺不住,相继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自此正式形成。

因此,对于反清复明大业来说,永历皇帝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面旗帜。

只可惜,孙可望永远都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登基称帝的闹剧虽然被一场大雨给破坏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孙可望从此就会洗心革面、弃恶从善。朱由榔和为数不多的拥护他的官员仍然像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啥时候就“被禅让”了。

而中国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但凡是被废黜的皇帝,基本没有能够善终的。

1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