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发文,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严防消费贷款违规入楼市

房价大数据 2023-02-17 17:40:35

这几天,总有粉丝在说,隐隐约约中,感觉房价似乎又要开始上涨了。特别“疫情三年,房价涨回来只用了一周”的文章刷屏网络之后,上海、北京、深圳的买房人开始行动起来了。突然发现,有些房子,上午看完,下午就被别人买走了。一些原本可以议价的业主变得越来越强硬,他们要等一等或者加价才能买了。

这事怎么说呢,在疫情期间,我就多次提醒大家,当解封的那刻,你最先做的不应该是进餐厅或电影院,而是售楼部、是二手房的看房路上。那时看房买房,选择面大,房价也合适。

不过,现在还不晚。对于北、上、深这种一线城市来说,小荷才露尖尖角。

如果不相信,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央妈大放水。央行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6% ,创近7年以来新高。2023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了273.81万亿元。

第二组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一月楼市数据显示,1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为36个,比上月增加21。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为13个,比上月增加6个。

是的,你没有看错,当你还沉浸在房价下跌之中的观念没有转变之际,一些城市的新房价格开始扭头向上了。

今年,是疫情放开之后经济恢复的第一个年头,各项政策叠加带来的经济增长无需担心。随着经济重回上升轨道,随着央妈货币宽松的落地,楼市风险正在成为过去。不仅如此,党媒开始进行预期管理。

这一周,经济日报连发两篇文章谈房地产。且都是着眼于稳楼市,不能房地产再次步入过热道路的友情提醒。一是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进一步提升精准度,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二是严防消费贷款违规入楼市,不可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

经济日报认为,新房售楼处看房的多了,二手房中介带看量大了,成都、苏州、天津等多城市商品房成交量也增加了。同时,站在房企的角度,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的有效落地,房企流动性紧张问题正在得到缓解,一些房企又开始拿地了。这种情况下,随着对刚需、改善居住需求的大力支持,楼市呈现出回暖态势。虽然还存在居民对住房消费信心偏弱、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精准调控还应体现有支持也有抑制,热点城市须避免引发新的泡沫风险。因此,经济日报特别强调,要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具体表述如下:

精准调控还应体现有支持也有抑制,热点城市须避免引发新的泡沫风险。当前,一些热点城市的热度迅速回升,可能面临新一轮房价上涨压力,应该谨防投机炒作风气卷土重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要防止房价重回过快上涨轨道。

2月17日,经济日报再次强调,严防消费贷款违规入楼市。

这是因为,当前银行信贷资金充裕,原来吸纳资金的大头房地产暂时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把放贷的重点放在了消费贷上面来。同时,前期的买房人由于买房之时正是楼市火热之时,房贷利率在LPR的基础上最高加了120个基点(6.2%)。这就和现在低至3.7%首套房贷率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一些买房人基于降低成本的原因开始提前还贷,在提前还贷的过程中,暂借一部分消费贷成为手段之一。

因此,这就与以前楼市火热之时发布的“不可违规使用经营贷买房”政策相违背。

在文章中,经济日报提出: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的用途是购房以外的日常消费领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严防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股市,要持续重拳出击“堵漏洞”。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