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卷的EPZK5一圈四铁耳机

poluozero 2023-04-07 22:24:53

当下我们经常会说到“内卷”这个词,在HiFi市场其实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千元以内的入门市场来说,以往占据主流的基本都是单圈或单铁的,偶尔能有个1圈2铁的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而最近到手的这条EPZ出的K5耳机,着实是把“内卷”精神发挥到极致了!

反正我第一眼看到K5,是打死也想不到这东西居然定价才699元!

首先就外观来说,K5采用典型的定制公模的样式,这在千元以内的入门价位产品中并不多见。毕竟这价位的产品还是以走量为主,而像定制公模这类为了追求耳道贴合而故意做成七扭八歪造型的,很显然是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制造,模具成本也相当之高。

不过EPZ这个品牌虽然在烧油圈知名度不算高,但其实也是一家历史相当悠久、并且生产规模不小的老牌大厂,尤其是在树脂耳机壳体制造生产方面,有着全套自主产权的DLP 3D打印技术,可以做到月产2万条树脂壳体耳机的规模,可见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而且更让人想不到的,是K5不但采用透明树脂壳体,并且面板上也采用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稳定木来作为耳机面板。倒不是说稳定木会对声音有什么特殊的加成,只是因为稳定木是用天然木材加工而成,所以每一片都会有其独特的纹理,因此每只耳机看起来都会有个性的差异。官方一共提供绿色、紫色、黑色这三种配色,就实物的做工来说,除了重量稍稍轻一些外,完全就是2、3千价位次旗舰之上的工艺水准。

不过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K5选择了相对要复杂很多的3分频导音管的结构。

要知道很多的圈铁耳机为了省事,往往会直接把动铁单元塞到出声导管内部,例如AKG的K3003就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省成本,但就限制了动铁发声单元的个头,毕竟太大就会塞不进去了。

而像K5这样的通过分频声音导管来分别将动圈、中音动铁、高音动铁的声音引导汇聚到出口处的做法,势必是要复杂很多,同时也耗费更多的成本。因此,眼下即便是2、3千价位的耳机,会采用分频声音导管的也不在多数,而放到千元以内的入门级耳机里,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但K5的惊喜还不止这些!

虽然说,入门级耳机没什么必要折腾换升级线,但很多刚入手的烧油还是会为了不同的耳机接口而选择去换线。而K5却更进一步,直接提供自带4芯可换耳机插头的14股266芯6N单晶铜耳机线,并标配了3.5mm单端、2.5mm平衡、4.4mm平衡这3种常用的耳机插头。这同样算是超规格的配置了,毕竟这么一套耳机线外加可换耳机插头,单拎出来卖也得要2、300元了,而K5直接把这当成标配,实在是不要太内卷了!

而且这条单晶铜耳机线的品质也不差,虽然不算粗壮,但胜在柔软,听诊器效应很少,声音素质也不差,基本不需要再折腾换线,完全可以一步到位了。

耳机本身还标配了一个质量相当不错的皮质硬壳收纳盒,以及3种类型一共9对的硅胶套。

K5本身提供2种不同的佩戴方式,除了像一般的入耳式耳机那样正常插入耳道深度外,还可以选择更接近于定制耳机的深插模式。所以会发现配套的硅胶套里,绿色内芯的哥套是正常佩戴用的,而白色套以及磨砂透明双节套的口径都比正常硅胶套小很多,其实就是为了深插使用的。

耳机深插除了能提供更好的被动隔音降噪能力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减少声音从耳机传递到耳膜过程中的距离,从而减少声音的失真。

而且这3种套的声音变化差异还挺明显的,所以对于用户来说,相当于K5能提供3条不同风格的耳机选择,极大地增加了可玩性。

这里就要说到K5的声音表现了。

K5采用1圈4铁的配置,其中8mm口径液晶生物振膜动圈负责低频部分,而4颗动铁按照两两配对的方式各自负责中高频及极高频。虽然就K5的定价来说,显然不会提供娄氏或者声扬这样国家大厂的动铁单元,但并不意味着K5的表现就会差。

K5本身并不难推,28欧阻抗对于现今的移动便携HiFi前端来说也都不是事。但耳机本身却比较欠煲,刚开始的声音不怎么好,但随着煲机到50小时左右,会有惊喜!

整体声音方面方面,K5有点偏监听向,风格比较直白、犀利。据朋友说,以往EPZ的调音风格会更锐利,相比之下K5已经算往韵味的方向做了相当大的让步了。因为我没听过其他EPZ的产品,自然无从判断是否如此,但跟手头上几条相似价位的耳机对比,K5的素质表现会有点降维打击,而韵味方面则要看配搭的耳套类型会有高低变化。

其中哥套的韵味会最足,代价是高频部分会压得更多一些,从而凸显中频的厚度。而白色小套的高频比较明亮,线条感以及解析都要明显强于哥套配搭,尤其是在弦乐表现上会更加突出。至于双节套的气氛最为浓烈,动态也是最猛的,但比较吃前端的控制力,以及选择的歌曲风格。

K5的高频表现出很不错的素质,对于细节的呈现十分到位。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会显得不够松弛,泛音偏少且收得太快,但随着煲一段时间后,整体会有明显改观。虽然整体还是偏中上盘为主,但“盘熟”后的K5高频部分无论是解析还是瞬态都明显是超规格的存在,并且跟中频的配合也会更加协调。

至于中频方面,K5的人声相对靠前,有一点贴脸,而且有一点点偏年轻化。这种偏明快的声音风格在多数情况下听流行歌曲以及小编制器乐都不是问题,除非你刻意去选一些偏成熟的男声曲目吧。真要说不足,就是K5的声场相对偏小,尤其是横向宽度会有点局促,导致在演绎大编制复杂场景时,会显得比较拥挤和凌乱。但对于千元以内的入门塞来说,这个要求多少有点过分了。

至于低频方面,K5配备的动圈单元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下潜不算出色,但对于量感以及呈现出来的松弛状态都不错,跟整体声音的配合也基本到位。

就实际表现来说,K5的整体协调性可能未必比得过一些使用高素质单动圈、单动铁的同价位耳机,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无论是各频段素质,以及对整体调音的把控都已经算非常出色了。尤其是在配搭R2R前端时,用Hiby的FC6驱动下的K5会显得更加细腻、温婉,甚至有点小仙气的感觉。

最后再加演一场不那么HiFi的测试。因为我偶尔也会喜欢拿有线耳机用来玩游戏的,所以我试着用K5配搭创新Blaster X1外置声卡。不得不说,创新SXFI声晰飞技术还是很强的,通过Blaster X1“拉宽”后的K5会显得更加大气,声场小、声音局促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如果平常也能有这样的素质,把价格翻一倍我也觉得能够欣然接受!

当然,如果EPZ把自家的招牌打得更响亮些,那么K5这条耳机绝对会让更多人都惊呼“真香”的存在。不过更过分的,是K5还提供定制服务,只需要加200元,就可以定制面板及颜色,真心是内卷到家了!

想要用入门级的价格,体验高端HiFi耳机的享受,这条EPZ的K5确实很值得推荐!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