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青黄不接”传承断档,年轻人的力量助力非遗出圈

世阳看健康 2023-05-12 15:10:02

众所周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遍及各行各业,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而让非遗活下来、火出圈,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者的坚守、传承和创新,但在当下,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有诸多非遗项目不得不面临更窘迫的传承断档甚至失传的现实,需要年轻人拿起非遗传承的接力棒,让“老”非遗焕发“新”光彩!

“老”非遗面临“新”问题

文旅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已高达63.29岁,40岁以下传承人不足1%,而60岁以上传承人的占比则达到了58.3%。没有太多悬念,“老龄化”正成为制约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当下,我国非遗常见的三种传承方式——家族式、师徒式、社会化传承,由于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大都难以为继。好在,这种“青黄不接”的传承断档,是很多非遗品牌传承人早就关注并付诸解决的。对于马明仁膏药而言,实现160余年无断代传承,离不开6代人的传承与创新。自1860年始创至今,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历代传承人秉承“仁心孝世”的祖训,独创“雪浸丹熔法”,融合太白山草医炮制技艺及道家炼丹术,在传统膏药制作技艺中别具一格、自成一派,将马明仁膏药沉淀为独树一帜的古方精品。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非遗焕发“新”光彩

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传递,改变传承人队伍老龄化及后继乏人问题,就必须多层次培养非遗传承人,确保非遗传承后继有人。首先需加大鼓励中青年,培养中青年传承群体。马明仁膏药的第六代传承人马绪斌先生建立了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传习所,每年接待数千人次慕名而来的中医药爱好者,为他们讲述中医药文化故事,传授马明仁膏药古法技艺基础技能,认识中医药文化。

其次要依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为了让想投身中医药领域的年轻人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马绪斌先生带领团队先后创办了马明仁传承学院和马明仁商学院,按照体系化管理原则,采取内部及外部两套师资力量,进行体系化及全程化的教学与培训。与此同时,马明仁还通过与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人才,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

此外,以展演、跨界融合以及文旅承载等多种形式,拆解出非遗的多种玩法,调动并激发年轻群体对非遗的热情。马明仁膏药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刷脸”,提高品牌认知度,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2018年,根据马氏家族在抗战时期的真实事件为原型改编的歌剧《太白雪》在西安终南音乐厅上演,沧桑古朴的钟楼、巍峨深沉的秦岭,将观众带入中华民族的苦难时期,关中名医马明仁、冯竹卿夫妇为抗战队伍送药的故事,展现了对信仰的坚守,让人们了解到非遗背后的故事。

相信有了青年传承人的加入,以现代化的形式包裹非遗内核,会给非遗注入持久吸引力,破局非遗传承难题,让非遗事业焕发出新活力。

0 阅读:12

世阳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