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五个知府肥缺,其中一个岁入二十万两,轻松超越各省巡抚

深情段落 2023-08-01 13:35:2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引言

爱看史书的都知道,在清朝出了一个大贪官和珅,这位皇上身边的红人,所贪之物,富可敌国,明收暗藏之量大的惊人。

和珅之所以成了这样的巨贪,除了有皇帝撑腰,可以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还得得益于清朝的官吏收入管理制度

满人入关建立清朝以后,在朝廷的官吏考核录用制度上,继续沿用了明朝的一部分管理办法,例如按照级别拿取俸禄。

但是清朝官员所得的俸禄,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少的。

康熙帝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固,在一些官员的收入来源上睁只眼闭只眼,从另一方面也纵容了朝廷官员的贪心,

给了他们投机取巧的机会,朝廷美其名曰“养廉”

一、残缺制度,催生陋规

正是因为皇帝的这种默许的态度,让朝廷命官后面的隐形收入逐渐变得合理化,甚至用“肥缺”来形容各个官爵收入外的灰色地带,在民间还出现了

卖官鬻爵的现象。

在朝廷里官员们甚至明码标价,

官位分为了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四个等级。

根据史料记载,

晚清时期有215个府衙,有29个被划为“最要缺”

征收商品过关税的税务官、盐务官和掌管土木、水利工程的工部,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这些都是让人垂涎的肥缺。

官员们为什么非要敛财,他们的开销就这么大吗?

这是源于清朝的陋制。

清朝官员的俸禄除了支持家庭的日常开销,还有很多额外的支出。但是官员们,

除了朝廷给的俸禄这一笔收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补贴和福利了

官员们的其他开支包括:

请幕僚的费用、师爷的费用、武将需要承担训练士兵的费用、给士兵的嘉奖。

甚至是如果是皇帝外派异地时,如果在外碰上紧急情况,需要和皇上飞马传书时,所经驿站产生的费用;文将如果作为钦差大臣,被派往外地下达谕旨,或者向皇帝递奏折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费用,都不从国库里出,都归官员自己掏腰包。

这一切庞大的开支往往会使官员们入不敷出,因此官员们就开始想办法创收,层层剥削,从而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陋规。

皇帝不是不知道官员们的窘境,但是皇帝不想影响他的国库收入,因此也佯装不知。

有人曾经估算过清朝大臣曾国藩的一年的开销,作为大清的两江总督,光在以上所列举的事项上,开销就在约六万两银子左右,而曾国藩的年收入仅仅有一万八千两。这中间有四万多的的亏空从哪里填补,只能向下级索取了。

但他们这些收取的方式,听上去真的非常的合乎人情。

二、陋规生财,源源不断

陋规里包含部费(使费)、钦差费、敬、三节两寿。

部费(使费)指的是省政府和县里之间发生的交际费用

钦差费就是当钦差到地方视察工作时,地方官员给钦差的费用

这笔费用一开始还是面对面的实物赠与,到最后都约定俗成的用银票的方式,直接给到官员指定的钱庄了。得了这笔银子的钦差,也在日后心照不宣得多多关照地方父母官,大家互惠互利。

一共分为三种,按照各种由头分为“别敬”--京官离开京城时送的礼品;“冰敬”--夏天送的财物;“炭敬”--冬天送的财物”。

礼物的贵重取决于送礼收礼双方关系的亲疏,官位的高低。

还有就是“三节两寿”

这是官员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人情往来。

每逢春节、端午和中秋时这三个传统节日时,还有就是官员本人和他的妻子过寿时,这是必须送的,按照级别都有固定的额度和规格,下级官员从来都不敢轻慢,否则官场必遭排挤。

下级官员每年都要向上级官员随这样繁多的礼,但是他们的收入也有限,他们从那里创收了?

三、陋规收入,年入二十万

以知府为例,知府一年的俸银只有105两银子和105石大米。作为知府要应对如此大的开支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知府也只能巧立名目,增加各种收入。

浮收勒折是他们常用的手段。

就是知县们向他所管辖的地区的乡绅们打白条,向老百姓压级压价,从中赚取差价。

浮收就是巧立名目,变着花样收取钱财,勒折就是把实物变成现金。

比如,按规定,老百姓交实物粮食就可以了,但是官方却不收粮食,让老百姓交现金,并且自己定价,其定的价格高于市场价,中间的差价知府收走,

中饱私囊,但是受害的是老百姓。

如此大的诱惑,让商人不禁都要花钱买官。

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浙江某商人,看见做县官可以来快钱,就想做官。但是买官的钱不够,就和几个朋友商量,共同出资捐官,并做好分配。

他们约定:买到官后,谁做县官、谁做师爷,谁管钱粮,谁管刑名

因此当时在朝廷里还流出了这样的说法,宁愿当县官,也不当高官。天高皇帝远,既不用有伴君如伴虎的担心,又过得逍遥自在。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知县管辖的范围涉及到税务,那就远远不止十万了,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二十万两。

四川的夔州知府的陋规收入排第一。

夔州知府的俸银不多,他的高收入得利于它的地理优势。

夔州位于重庆市的北部

康熙五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提议,夔州这里水运发达,商业贸易繁盛,应当设立税收。而且此项任务可以交于夔州知府办理。

康熙六年,京城议部同意并采纳这项建议。因此奉节的夔州关成为了全国第一大的上水大关。

凡在这条水路上经过的商船,都要向知府缴纳商税,而夔州知县得到的通关厘税,成为了四川省的第一财政支柱。

根据历史记载,夔州知县除去上交的定额、军督等费用外,多下来的都入他的小金库里,此项利润,每年白银二十万两以上。

其次是广州、潮州、浔州、梧州的知府。

这四个州可以排名第二,也是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

清朝实行的是一口通商的政策,

广州、潮州是沿海城市

当地知县的灰色收入居多也不奇怪。

在《啸亭杂录》中记载,

广东是天下最繁华的贸易城市

广西的浔州和梧州两个知府,因为靠着广东,凭着起独特的地理条件,在广东的商贸圈里也沾光,得到了不菲的陋规收入。

但是,朝廷却一直认为广西是贫穷蛮荒之地,每年还往里边拨入财政贴补,这两个地方的的知府暗地里还得到了双份的收入。

四、改革溯源,去除贪心

雍正年间,雍正帝曾经对决心对这一怪相实行过一场改革,规定将陋规的收入归公,用来增加官员的俸银,并规定将这笔收入定为养廉银。

但是谈何容易,历经几代皇帝,朝廷里早已蛛网暗结,最后官府多征的部分还是成为耗羡,纳入征税的范畴中,反而让陋规收入变得合理性。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甚至说

本朝无名臣,也不需要名臣。

上至京城的高官,下至九品芝麻官,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只要为官,就没有一个不给自己谋利。以致民间怨声载道,称知县是杀人的知县。

陋规的出现起初是源于经费不足,但是人心的贪婪,却让不合法的变为了合法。

要杜绝这一现象除了在制度上的不断完善,更加重要的还是要约束人心的贪婪,人什么时候没了贪心,腐败也就销声匿迹了。

12 阅读:8289
评论列表
  • 谈谈 13
    2024-01-26 14:09

    那个时候好像苏州府为天下第一大府

    戒你如烟 回复:
    广州府才是第一大府
  • 2023-08-09 14:39

    跟现在比如何?

    用户16xxx45 回复:
    有过之而无不及。
  • 2023-09-06 12:18

    要想避免住医院,还是需要人不生病,什么时候人不生病了,人也就避免住医院了。

  • 2023-08-03 04:11

    松江府和苏州府呢?

  • 2023-12-13 06:44

    那扬州知府呢

  • 2024-06-30 10:05

    扬州知府

深情段落

简介: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