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北等地的人,为什么“闯关东”而不是向南走

念姜尚古月 2025-02-12 10:08:35

网友“十方欢喜”提出,旧时代山东、河北人为什么“闯关东”而不是向“富裕”却气候温暖的江南去……?

我回答网友的问题。

旧时代,中国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下去,很多人不得不离井背乡去“开辟”新的生活基地。那时,出外另寻生活出路的,山东、河北等地就“闯关东”(辽宁、吉林、黑龙江);

山西、陕西等地人“走西口”(内蒙、甘肃、新疆);

福建、广东等地就“下南洋”(东南亚各国)。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被当地的困难生活所迫,为改变命运而采取的勇敢行动。当时的东三省和西北诸省地广人稀而且有很多地方是旧中国政府管辖不到,利于“移民”的个人作为。这时的江浙一带地少人多,农民的生活也很困难。他们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全家搬迁,所带的简单生活用具全靠背背肩挑,负重步行(下南洋主要是坐船)。这种情况下,就地就近寻找生路就是最佳的选择!

我现居烟台市下辖的海阳市,跟一些40多岁人的聊起往事,他们很多人爷爷那辈都是“闯关东”去了东三的。改革开放后,这里的生活好了,他们这辈人又携家带囗的返回故里。

“闯”“走”“下”都是动词,为何而动?生活所迫也!

今天谈起“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就是个回忆!而且,这些旧时代国人为生活所迫的所做所为将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

0 阅读:0

念姜尚古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