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女孩给中国大使写信,我是郑和水手后裔,想来中国

闻史天绪绪 2024-11-20 15:12:55
肯尼亚的中国孩子

2004 年,肯尼亚女孩姆瓦玛卡·沙里夫怀着满腔的期待与憧憬,毅然决然地联系了中国大使馆。

她自称是郑和水手的后裔,希望能前往中国留学,没听错吧?肯尼亚与中国相隔千山万水,这样的认祖归宗之举实在令人感到好奇。

然而,郑和率领的船队当年确实曾抵达过肯尼亚,这一事实又为沙里夫的诉求增添了几分可信度与神秘色彩。

为了查明真相,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踏上了前往肯尼亚东北部海滨拉穆群岛的调查之旅。

在那里,他见到了沙里夫以及她的家族成员,沙里夫的外貌特征确实有亚洲人特征,肤色浅淡,嘴唇精致,头发微微卷曲,与当地那些有着典型黝黑肤色、厚实嘴唇和紧密卷发的非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她的家族成员也大多呈现出肤色较浅、眉眼间隐隐透着东亚特征的独特风貌。

当大使一行的到来,他们热情地予以招待,仿佛是在迎接久违的亲人,家族长辈们激动地讲述着那些口口相传的祖先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仰与追思。

随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展示出了世代相传的青花瓷碗碎片,这些明朝工艺青花瓷片,不仅仅是普通的器物,更是家族的精神寄托,承载着先辈们对遥远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

在拉穆群岛的西尤村,还有着更为确凿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沙里夫家族的身份,那里矗立着一座座有着汉字墓碑的圆锥形坟墓,静静地诉说着 600 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此后,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慕名而来,他们带着专业的工具和满腔的热情,深入探究此地居民与中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试图从历史的残垣断壁中拼凑出那段波澜壮阔的过往。

确有其事

当年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大明与海外国家的贸易往来,同时向世界展示国威,毅然决然地派遣了船队出海。

而担当此重任的郑和,虽身为宦官,却凭借着卓越非凡的航海技能与坚韧不拔的领导才能,率领着规模宏大的船队踏上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征程。

在长达 28 年的时间里,郑和的船队七次远航西洋,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及地区。

据普遍认知,其航海的最远端抵达了非洲东海岸,涵盖了如今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

或许在某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航行中,郑和的船队在途经肯尼亚麻林国(现今的马林迪市)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两艘船只在帕泰岛附近的海域不幸触礁沉没,二十多个幸运存活的船员们,在汹涌波涛的洗礼下,艰难地登上了帕泰岛。

然而,由于船只的损毁,这些船员们陷入了回乡无望的绝境,在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选择在帕泰岛内定居下来。

他们将华夏文明的火种带到了这片土地上,开始传授给当地居民耕田、织布、制陶等各种先进的生产生活本领。

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船员们与当地女子相互爱慕,结为夫妇,生儿育女,逐渐在岛上落地生根。

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中国根脉,在教育后代时,反复叮嘱他们不要忘记遥远东方的故国。

岁月流转,这些船员们带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走完了他们的一生。

他们的坟墓,按照故乡的习俗,一律朝向东方,那是他们心中永远魂牵梦萦的方向。

流落在外的中国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痕迹在肯尼亚的土地上逐渐沉淀,肯尼亚多地陆续发现了众多中国古瓷遗址及相关文物,这些珍贵的发现为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而在 2015 年,在曼达岛附近发现的人骨遗骸,经过科学鉴定,确定具有中国血统。

这一重大发现,无疑为郑和船队与帕泰岛之间的历史关联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让那段模糊在传说与猜测中的历史,变得清晰而真实起来。

沙里夫家族长辈们所讲述的故事,详细地描绘了他们的祖先如何在数百年前因郑和船队的意外而流落到这片土地。

那生动的情节、真挚的情感,让大使初步判断这个家族或许真的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为了确凿无疑地证实这一点,严谨的 DNA 鉴定程序随后展开,鉴定结果明确显示这家人确实拥有中国血统。

留学中国的梦想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从肯尼亚飞越重洋,传至郑和船队曾经的起锚地 —— 太仓。

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听闻沙里夫的故事后,民众们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为沙里夫捐款,希望能够助力这个对中国充满向往的女孩实现她的梦想。

太仓市的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经过慎重商议,决定全力支持沙里夫在中国完成大学学业。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久之后,郭崇立大使便带着令人振奋的消息找到了沙里夫:她获批了公费留学的名额,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踏上前往中国的求学之路。

为了这个梦想沙里夫可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她自小就因独特的外貌与家族中流传的故事,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对中国的向往之情日益强烈。

从 17 岁起,一颗坚定的种子就在她心中种下——一定要去中国,然而,对于生活在肯尼亚的她来说,这并非易事。

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成为了她前行道路上的巨大阻碍,但沙里夫没有丝毫退缩,她努力地节省每一分钱,想尽各种办法去赚取学费和积攒路费,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那个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度,她刻苦学习中文。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日夜苦读,她终于是获得了高中毕业证。

学成归国

2005 年 7 月,正值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年仅 19 岁的沙里夫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她首先来到了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都,在南京宝船厂,沙里夫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郑和船队扬帆起航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祖先们无畏的勇气和伟大的探索精神。

她怀着虔诚之心,默默地向先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努力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不辜负祖先们的期望以及两国人民给予她的关爱与支持。

随后,她来到了江苏太仓,那个郑和船队曾经出发的地方,当她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仿佛这里就是她灵魂深处的故乡。

在南京开启留学生活的沙里夫,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全新的环境,给自己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中文名字 —— 夏瑞馥。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自己的中国血统有了更深的认同感,毅然决定将名字改为 “郑华”,以郑和的姓氏来彰显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的中国血脉。

在学业的道路上,沙里夫坚韧不拔、奋勇前行,她从中医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赋,她顺利攻读完中医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并继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攻读中西医结合儿科硕士学位。

然而,沙里夫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肯尼亚国内妇产科医疗条件的落后,许多女性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饱受病痛折磨。

于是,她毅然决定考取同济医学院的妇产科博士学位,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所学,为家乡的女性同胞带来健康与希望。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与不懈努力,2018 年,32 岁的夏瑞馥终于博士毕业,此时的她,已经从一个对中国充满好奇与向往的肯尼亚女孩,成长为一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学专业人才。

但她心中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与初心,毫不犹豫地选择返回肯尼亚。

在家乡,她开设了一家中医诊所,将自己在中国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养育她的土地。

她的医术帮助许多患者摆脱了病痛的困扰,声名远扬,她并没有局限于诊所的舒适环境,而是经常不辞辛劳地前往偏远的村庄。

当地的人们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纷纷尊称她为 “神医”。

参考:

羊城晚报《肯尼亚“中国后裔”回国学中医》

中国侨网《夏瑞馥:我是非洲“中国女孩”祖先是郑和水手》

1 阅读:62

闻史天绪绪

简介:感谢关注,带你回顾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