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华南F3拜山祭祖有多拼”等话题 又冲上多平台热搜 (华南F3:网友对“广西、广东、海南”的简称) 在祭祖这件事上 华南F3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传统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这种硬核操作外 还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看点 ↓↓↓ 今年各种扫墓方式推陈出新 无人机、电子狗齐上阵 抬烧猪变得省力又高效 网友表示 “这人工智能的风还是吹给了太公” 每年清明 “华南F3” 祭祖大戏便准时上演 成为一场融合自然挑战 与文化传承的独特盛宴

GPS定位太公 机器狗无人机运送祭品 为了祭拜祖先 人们需要翻山越岭、披荆斩棘 甚至潜水穿越河流

有的扫墓路线往往堪比户外探险 赛过“铁人三项”

面对年复一年的“荒野求生” “华南F3”的后辈们开始玩转科技

广西来宾的韦先生 从2021年开始 用无人机帮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 把鸡鸭鱼肉等祭品运上山 卫星地图标注祖坟坐标 割草机开辟山路 无人机吊运祭品 这些现代工具与罗盘定位、砍竹搭桥等 传统方式形成奇妙碰撞

汉堡加奶茶 供品也紧跟潮流 “创新”完祭扫模式 年轻人还要“创新”供品 香烛、纸钱、水果、鲜花都是老款式

奶茶、可乐、炸鸡、汉堡 主打给太公太奶们“尝尝鲜”

走完了祭拜仪式 这里就成了最佳的露营地 就地来个野餐

来到已故亲人的身边 和他们说一说最近发生的事情 虽然是阴阳两隔 也共同拥有了一段新的记忆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 祭祖的核心 对祖先的敬意与家族的团聚 始终未变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 “太公们当年披荆斩棘开拓岭南 如今我们跋山涉水祭拜祖先 这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电子版族谱 给传统纸质族谱“备份”“扩容” 祭祖背后是寻根渴望 族谱则是这份渴望的文字承载 这些年 修谱热潮重新在民间兴起 很多人将修好的族谱 送到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

在深圳 不少年轻人另辟蹊径 转身开始建立电子族谱 他们利用专业制作软件 将家族成员信息数字化录入 还配上老照片、先辈事迹音频等

这种集体记忆的凝聚 也在广东的祠堂中得到体现

作为中国著名的“寻根地” 广东南雄珠玑巷各姓氏祠堂 每年清明挤满寻根之人 在不少广东人心中 珠玑巷便是其始祖桑梓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 广东约有2.3万座祠堂 从祖坟到祠堂 从纸质族谱到电子档案 “华南F3”的祭祖仪式形成完整闭环

这三重载体作为跨代际的情感传递桥梁 让宗族不再是抽象概念 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也让年轻一代 完成对“我从哪里来”的文化追问 作家史铁生说过 “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 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 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清明 是后人取出心中的镜子 反射那些曾经的光亮 告诉前人 “我们没有遗忘,我们还在前进” 的最佳时刻 别着急离开 DV君有重要的温馨提醒带给大家
来源:综合南方日报、南方+、广东民生DV现场、天府新视界、温州晚报、广东最生活、网友评论等,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往期精选 热门视频推荐
做就做大点,要是只做一天200的梦,那找太公干嘛,那不是纯属怀疑太公的实力吗[呲牙笑]
我晕车了,从广东一路吐到广西,但是晕车挡不住我祭拜太公太婆的步伐,我容易吗我……[笑着哭]
风水宝穴的科学释疑:地球是有磁场的,有好的磁场,当然也有不好的磁场。过去讲究土葬,先人埋在宝穴里,好的磁场通过人体骨骼空腔产生共鸣,而共鸣则会通过骨骼的dna传递,影响到和他的dna最接近的人。
[跪了]我全家去广西了,就剩我自己[抠鼻](主要是晕车)
很好,最近这几年,大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了,像我这边,早几年前清明根本没什么人归乡祭祖,都是在家的人上山扫墓,近几年,每年清明都会重现过年期间堵车的现象,反倒是那些被资本宣传的情人节圣诞节,现在没什么动静了
你们华南F3就不能把太公埋公墓里吗?一定埋这么偏远干吗?😓
为什么称广东、广西、海南为华南F3?F3是什么意思呢?
时代再怎么变,香火纸钱、祭品炮竹都不可以少…… 但你们是不是遗忘了些东西,麻将、美女,俊男……太公太婆还惦记着呢
电子祭拜是智商税
试过一次,500多公里堵了27个小时才到家。怕了,所以每次都只能提前提前再回去[静静吃瓜]
[点赞][点赞][点赞]
太爷爷太奶奶们是真的会埋!我太奶奶还好,本镇,6公里外。我太爷爷埋哪我都不知道了,没人带我去过[狗头],反正很远很远就是了[狗头]只知道大概率是市内,小概率是省内[狗头]
上年不知那个衰仔在坟头放了个太阳能唱机[捂脸哭]今年我们是最早去整理的,开路到那里就时不时听到咚咚锵,整个山头就我们三个最早去的,他调的那个声音又不大又刚好能听到,当时吓到起鸡皮疙瘩,这衰仔是真的损[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就是一个呵呵,我今年就不回去了,看自己![流鼻涕]
直接把太公搬回家里得了那么赖,拜先人讲的诚心,就像孙悟空取西经,为什么孙悟空明明可以飞但要用走呢?
人在时孝敬好比任何隆重的祭拜有用!!
虚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