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面恢复对乌军事援助,普京猜对了,特朗普果然没安好心

梦里花又落 2025-03-18 13:22:20

3月12日,美国官方宣布全面恢复对乌克兰的武器运输和情报共享,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

在过去两周的风云变幻中,美乌关系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2月底,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不欢而散,随后美国切断了对乌克兰的生命线。

如今军援管道重新打开,这种政策摇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普京早已指出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而这次军援恢复的微妙时机,似乎再次验证了他的预判。

——【·吉达谈判,再起波澜·】——

在美国近两周的极限施压后,乌克兰还是软了,与美国展开新一轮谈判。

3月11日,美乌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展开了持续9小时的密集磋商。

谈判前,乌方曾尝试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实施"部分停火",主要针对空中攻击和黑海区域的冲突,这一提案最初来源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建议。

可最终达成的协议,却完全体现了美方的主导地位,乌克兰被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立即实施为期30天的全面临时停火"方案,联合声明中完全回避了乌方最为关切的安全保障问题。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分析都指出,声明中缺少在停火期间为乌克兰提供具体安全保障的明确条款。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后的记者会上刻意回避了关于美方如何说服乌克兰接受方案的问题,只是简单表示乌方"表达了合作意愿"。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则采用了更为乐观的表述:"乌克兰方面已经认同这一提议,表明他们准备推动和平进程。"

在俄军战场攻势加强和美国援助中断的双重压力下,乌克兰实际上处于极为不利的谈判位置。

这场表面上的平等对话,实际上充斥着强烈的权力不对称。

美国巧妙地利用军事援助这一关键筹码,迫使乌克兰在停火条件和资源开发等问题上向美国利益倾斜。

不过令外界意外的是,在乌克兰接受美国停火提议后,华盛顿迅速履行了恢复军事援助的承诺,居然干了件“人事”。

3月12日,多个权威消息来源证实,美国已经重启了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和情报分享渠道。

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当天公开确认:"经由波兰热舒夫-亚西翁卡物流中心向乌克兰输送的美国军事物资已恢复至先前水平。"

同期,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茜·加巴德通过官方渠道宣布,此前暂停的美乌情报合作"已正式结束"。

包括常规炮弹、反坦克系统和HIMARS多管火箭炮弹药在内的关键军事装备将重新运往乌克兰前线。

这些武器系统对于乌克兰抵御俄罗斯军事压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观察整个事件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美国的外交策略。

首先通过中断援助创造危机,迫使乌克兰在关键立场上让步;随后迅速恢复援助,既展示了美国的"信守承诺",又为自身赢得了战略和经济利益。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复杂考量,和平进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非最终目标。

——【·普京识破表象,特朗普没安好心·】——

面对美乌达成的停火框架,俄罗斯采取了极为谨慎的应对策略。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3月12日发表声明,表示俄方需要时间评估美方提议的具体内容后才能作出回应。

他特别强调不应"仓促判断"停火提议的可行性,同时暗示俄美两国领导人可能就此进行直接沟通。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则更加直接地阐明了莫斯科的立场:"最终的和平方案将由战场态势决定,而非外部干预。"

一位接近克里姆林宫的高层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普京很可能会采取战略性拖延策略,以确保最终协议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莫斯科的核心利益。

这位消息人士明确指出,俄方尚未与美国对口官员就具体方案进行实质性沟通,克里姆林宫认为目前美乌达成的框架存在根本性缺陷。

美国恢复对乌军事援助才是这一轮外交行动的实质目的,停火议题仅仅是为这一决定提供政治掩护。

这些声音共同表明,俄罗斯决策层已经清晰地识破了美国外交策略的本质:

华盛顿并非真正关注和平进程本身,而是利用停火议题作为恢复军事援助的政治借口,同时为自身在地区争端中赢得更多战略筹码。

普京此前已多次明确表达了俄罗斯对短期停火的战略怀疑。

他在去年12月的公开讲话中强调:"俄罗斯需要的不是临时休战,而是能够确保俄罗斯联邦及其公民长期安全的和平机制。"

如果目的达不到,他几乎不可能答应停火。

在俄罗斯表现出战略耐心后,特朗普政府迅速升级了外交压力。

3月13日,特朗普在白宫发出警告:如果普京拒绝接受已获乌克兰同意的30天停火方案,美国将对俄罗斯经济实施严厉制裁。

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向记者表示:"从经济层面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俄罗斯极为不利的措施,甚至可能对其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我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这与特朗普此前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广泛经济制裁以回应其对乌克兰城市的远程打击的立场一脉相承。

白宫发言人证实,美国高级外交官员已经与俄方建立了沟通渠道,讨论停火方案的细节问题,并透露美国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将于本周访问莫斯科进行更深入的会谈。

这些外交努力的核心目标是说服俄罗斯接受美国主导制定的停火框架。

透过表面的和平姿态,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政策反映了更为复杂的战略目标,其中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考量占据核心位置。

特朗普多次公开强调,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的前提条件是确保美国能够获取乌克兰丰富的战略资源。

美国尤其关注乌克兰境内的稀土元素、铀矿、锂矿和钛矿等战略资源,这些物质对维持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和国家安全体系至关重要。

美乌联合声明中专门提到,双方同意"尽快达成一项开发乌克兰关键矿产资源的全面协议",目的是"扩大乌克兰经济基础并确保其长期安全与繁荣"。

声明直接将这一资源协议与"抵消美国援助成本"联系起来,清晰地表明了美国希望通过控制乌克兰资源来平衡其军事投入的核心意图。

尽管2月底的白宫会晤因双方分歧而未能签署矿产协议,但特朗普政府从未放弃这一战略目标。

鲁比奥在吉达会谈后明确表示,虽然当前会谈聚焦于停火问题,但矿产协议"仍然至关重要",美国财政部和乌方正就具体条款进行专项谈判。

这种资源导向的政策方针,反映了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危机实现经济战略利益的长期规划,也是美国对乌政策的潜在动力机制之一。

参考资料: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