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总要来一次有这么年代感的饭店,有祖父母辈的青春记忆

润诗说旅游 2024-12-28 04:26:50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不只有时尚光鲜的网红餐厅,古老而又有历史韵味的老建筑,也随处可见。

众周知,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随着不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各种风格的建筑也在这里落地开花,这些房子,见证了上海的一段繁华史。

在诸多优秀老建筑中,总有那么几栋老建筑,或许外表显得“古朴”,却总能勾起人们过去的回忆。比如说:位于黄浦区茂名南路59号的锦江饭店(老锦江),一座有着80多年历史的五星级酒店,也是新中国上海第一国宾馆。

自从1951年,董竹君将开设在宁海西路上的锦江川菜馆和茶社搬迁入茂名南路的59号华懋公寓,即现在锦江饭店北楼后,在几经沧桑后逆流而上,从一家小饭店发展到现在成为当今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酒店旅游集团之一。

锦江饭店,不仅见证了上海半个世纪的风云岁月,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开业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接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500 多位首脑,曾见证中共八届七中全会胜利召开、《中美联合公报》磋商等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曾评价道:“上海锦江饭店是我住过世界上最好的宾馆之一。”

锦江在打开自身知名度的同时,也将颇具有上海特色的小馄饨、蟹粉小笼、汤团、眉毛酥、肉汤圆等美食推向国际,让国际友人对中式美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锦江大酒店由北楼、中楼、西楼和小礼堂、南楼构成。因篇幅有限,这里只挑3个比较特色的建筑展开铺述。

锦北楼:原华懋公寓,老上海人记忆中的十三层。维多利亚建筑风格,它是上海第一栋超过10层的公寓大楼。

1926年由犹太裔人埃利斯·维克多·沙逊投资330万元兴建,公和洋行设计,王荪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9月竣工,1930年初开张营业。

大楼高57米,建筑面积21351平方米,为钢框架混凝土结构,平面呈一字形,北面凸出两部分,外墙为深棕色面砖贴饰,立面钢窗配白色窗框,内部装饰为英国古典式宫廷建筑风貌。

1934年国际饭店建成前,华懋公寓一直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大楼。1951年,公寓改为上海锦江饭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第一座国宾馆。

贵宾楼:老上海口中的“峻岭公寓”,又称十八层。由英国商人“跛脚沙逊”于1934年投资395万银元投资兴建,公和洋行设计,建筑以Art Deco装饰艺术为特色,与当时被誉为世界最新的纽约巴克利维赛大楼相似。1935年落成。

PS:Art Deco装饰艺术派风格以简洁的几何图案装饰,垂直向上的线条和塔楼,流线型的建筑造型,及大量玻璃和炫耀的灯光效果为特征。

全楼以防火材料砌成,贴以棕色面砖,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8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两侧渐次呈台阶式降至13层,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韵律感。

自开门营业以来,贵宾楼的规格就定得非常的高,这栋楼里的中式西式套房是真正的总统套房,只有国家元首才能够入住。1959年,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中,大部分的中央领导人都住在了这座贵宾楼。

小礼堂:曾经的“政治活动重地”锦江小礼堂,更因“中美关系从这里起步”的特殊历史性而被众人悉知。建成于1959年3月,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外形简朴大方。1998年10月锦江小礼堂完成重建,保留部分原建筑特点,建筑面积扩大至1万余平方米。

这是1972年,周总理和尼克松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地方。现在是上海许多年轻人喜欢的婚礼宴会厅。

尽管历经风风雨雨,酒店也几经修葺,但建筑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建筑特色。海派风格的装修,混合着30年代和60年代的布置,无处不在的历史气息,稳重典雅中的文化底蕴、浓浓的老上海风情……总能让前来的宾客有种亲切的熟悉感,勾起祖父辈们一代人的记忆。

春节计划来上海玩的朋友们,如果不想人挤人,经济预算充足的话,可以考虑去这家闹中取静,性价比极高的老牌国宾馆下榻,这里靠进淮海路,出行非常的方便。如果已经另有安排,路过茂名南路的时候,也可以去参观一下这座有着浓浓老上海风情的老牌饭店,(酒店大部分公共区域允许参观)那可是上海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