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感叹中国无人机,炮轰F-35

陆大熊 2024-11-29 09:35:36

近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一段中国“蜂群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影像,并附上评论,讽刺称仍有“某些人”在执着于研发如F-35这类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并进一步表示F-35战斗机在“需求层面上存在问题”。作为特朗普时代被寄予厚望的美国政府效率提升部门负责人,马斯克此番对美国F-35战斗机的直接批评,充满了讥诮之意。

一、F-35战斗机:成本高昂性能平庸

一定程度上,马斯克的话没啥毛病。F-35战斗机项目从起始阶段便误入歧途,其初衷在于减少重复设计,故而过分追求三军通用性,然而,这一策略最终却适得其反。空军、海军及海军陆战队的需求本就差异显著,尤其是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需求,更是复杂,最后导致成品样样都通,样样疏松。尽管其名义上的单机成本有所降低,但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却远高于其他现役战斗机,仅次于已逐步退役的F-22。此外,F-35系列战斗机的维护与保养体系升级,也给美国军费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F-22的停产,F-35从原本的高低搭配中的辅助角色,一跃成为第五代战斗机的中坚力量。然而,此时的F-35既无成本上的优势,又在性能上存在不足,负面新闻频出且耗资巨大,使其在公众眼中显得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美军原计划生产超过3000架F-35,并预计其将持续服役至2088年。然而据美军估算,整个F-35项目的生产、维护及其他相关费用将超过2万亿美元。若再考虑未来机队老化导致的维护费用上涨以及美元通胀等因素,这一数字或将更为惊人。那么,真的不用生产有人战斗机了吗?

二、无人机崛起,有人机被淘汰?

诚然,无人机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进步,其应用领域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侦察和对地攻击,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断言无人机在空战中能够完全摆脱人类控制,仍显得过于理想化。从长远视角审视,无人战斗机取代有人战斗机似乎是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立即放弃所有有人战斗机,全面转向无人机制造。谁能预见新装备问世前战争不会爆发?正因如此,在军事装备的发展规划中,普遍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现成的装备可以迅速投入战斗。马斯克所倡导的激进装备更新策略,显然难以获得美军高层的广泛认可。

而且F-35虽然设计有缺陷,打大战兴许够呛,但作为和平时期战力震慑,其实是够用的,至于隔三差五掉链子坠海啥的,更多是人员操作问题,不至于一无是处。更何况在中国这样无人机研发领先的国家,仍未放弃有人战机的开发,新一代的隐形战机歼-35就是一个例证。目前看来,更为实际且成本效益较高的方案,是结合有人驾驶战斗机与无人驾驶战斗机的优势,实现协同作战。无人机可以承担侦察、火力支援等前沿任务,甚至作为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最后防线”,而有人驾驶战斗机则作为空中编队网络的中枢,对无人机进行指挥和调度。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有人机和无人机的组合运用才是更为务实的选择。既然如此,那马斯克为何还这样说?

三、马斯克炮轰F-35,意在打造新军工复合体?

马斯克利用无人机事件对F-35战斗机进行激烈批评,但这场争论的核心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深层次的政治博弈。身为商人与政治人物的马斯克,其言论无疑带有自我利益驱动的色彩。无论是他的星链项目还是Space X公司,都有潜力在军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星链项目,与无人机作战系统的结合更是天作之合。因此,无论无人机替代F-35的论点是否合理,马斯克都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更何况,截至今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连续14个月未能交付任何一架F-35。马斯克日益激进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他的野心:星链和Space X为何不能成为新的军工复合体?

0 阅读:11

陆大熊

简介:权威、有料、客观但不中立的军武自媒体人(红心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