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封控日记 广场来了不少外地援沪的医护人员
4月20日,第20天,晴转多云,最高温度25度,今晨抗原自检正常,今日无核检,体感一切正常。昨日数据:确诊2494,无症状16407,合计数约1.8万,目前有重症患者52例,昨日死亡7人,累计死亡17人,昨日出院确诊和无症状的共27093人。崇明、金山昨日实现社会面清零,大概的意思就是无新增,从数据上看,整体情况在好转。
今日志愿者工作仍旧是送快递,算上今天到达的电饭锅和面条,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储备的食物大概可以坚持一个月,曾经悬着的心现在妥妥的放下了,指望后续的快递进一步改善和保障生活所需,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是要有的。昨晚有专业人士介绍,核检显示“待检测机构上传”现象比较普遍,如该批次有异常会显示“待复查”,听到这个消息算是更加平静下来了。邻近小区的“羊楼”由医护人员到楼梯口核检,非羊楼居民则汇集到小广场做核检,来了不少外地援沪的医护人员,情况貌似很不乐观,好在我们这一块目前还是安全的。
一般来讲,如果小区门口停放着大巴车,通常则有二种情况:一是来拉“羊人”的,二是拉医护人员的。无论哪种都说明情况不妙。今天发布了虹口的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找了半天也没看到所在小区的名单,其实找到了也没太大意义,还是老老实实的过好每一天吧。
八十多岁、喜欢看新闻联播的父亲近期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来电次数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每次化解他焦虑不安的心情算是完成一件大事,子女们的平安对晚年的老人来说太重要了,每天清晨眺望东方,守望着那个有他儿女所在的城市传来好消息。近期也接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问候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目前很好,真的很好。
4月19日封控日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地人返乡,你怎么看?
4月19日,第十九天,晴转多云,最高温度24度,今晨抗原自检正常,今日无核检,身体状况正常。昨日数据:确诊3084,无症状17332,合计数二万冒点头,由于部分确诊是先前的无症状转归,实际新增数字不到二万,有七例60岁以上、未接种疫苗、且有严重基础病的死亡案例。正如前天所料,昨天出院23286人,第一次大于了入院数。
今日志愿者工作是送快递,之前在京东上订购的物品开始陆续到货,如果把其他快递形容为常规武器,这京东堪比超级炸弹、核武,快递数量一下暴增,生活物资的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啦。今天未查询到昨日核检结果,显示为:待检测机构上传。
究其原因可能有几种,由于是多人的样本混合在一起进行检测,可能是该批次人群中有异常,需要再次单独检测。不过和我同住、同时采样的一对情侣显示正常,今天也没接到复检的通知。希望是工作人员太忙忘记传了。即使有任何不好的结果,心静如水,毕竟在百分之一的感染率面前,不为出奇啦,只是会影响邻居和周边。
今天看到消息说是上海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地人返乡,圈内确实是有些人返回家乡,条件是24小时内核检正常,到达属地后由所在村、居委会来人接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自费隔离,我们一群人权衡利弊后还是罢了,但这个消息在官媒上没查到。觉得这个政策的优点是可以释放当事人的心理压力,也能给城市减负,上海的人口密度太大了,不能下楼闲得哪儿都疼,天天看到数据飙升,换做任何人也不好受。缺点是给目的地造成巨大的压力,增加疫情防控负担。
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上海,任何抵御新冠的手段都是苍白无力的,至少躲是肯定躲不过的,即使天天在被窝里也无法保证安全,依靠强大的信念吧。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酒精喷雾器不离手,经常屏住呼吸,朝口罩、眼睛上多喷几次,进门时从头到脚的再来几次。相信我们的保护措施做得好,病毒自然不会来到!
作者简介閤明利,安徽宣城人,祖籍湖北随州,上海志千里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因疫情封控在上海市虹口区赤峰路所居住的小区内。
闵行华漕纪王巷前3-9号封闭管理到现在,元宵节后出来就工作了半个月,前期说封2-3天,结果40天了,现在哪有钱,房租也缴不了,天天熬粥喝,人都没力气走路,后悔没在封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