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我...我没钱支付药费了..."
1987年上海的一场暴雨中,赵青山毫不犹豫掏出了工资给陌生姑娘买药。
五年后,当他在街头摊位挣扎求生时,一辆黑色轿车停下,女人摘下墨镜:"跟我走吧。"
赵青山没想到那次善举,竟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01
山东省东营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土地贫瘠得几乎寸草不生。村头的那棵老槐树,见证了赵青山家三代人的艰辛。
赵青山的父亲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教了二十多年的小学。他虽然身材矮小,却在村民眼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每当村里有什么纠纷,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来找老赵评理。
"青山啊,做人要善良、正直。"父亲常常这样告诫他,"人这一辈子,钱财是身外之物,唯有品德才是真正的财富。"
母亲则是村里出了名的能干女人。她不仅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还要照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女儿。家里微薄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还债和给妹妹治病。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母亲常常对赵青山说,"你爹当了一辈子老师,却还是没能带我们过上好日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走出这个穷山沟。"
在父亲的教导下,赵青山从小就养成了正直善良的性格。村里人都夸他是个好孩子,遇到困难总是主动帮忙,从不计较回报。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赵青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完成作业,然后继续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课外书籍。
寒冬腊月,家里没有暖气,赵青山就把脚放在装满热水的暖水袋上,双手不停地搓着,继续看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青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父亲破天荒地喝了两杯酒,母亲则在厨房里偷偷抹眼泪。
"儿子,你终于走出去了。"母亲红着眼睛说道,"记住,无论到了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1987年夏天,赵青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一家国营纺织厂当会计。对于从未离开过山东的他来说,上海就像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纺织厂位于上海郊区,工作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他被安排在一间集体宿舍里,和五个同事共用一个房间。夏天闷热无风,冬天寒风刺骨,但这些困难对于早已习惯艰苦生活的赵青山来说,都不算什么。
刚到上海的第一个月,赵青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他认真学习会计业务,熟悉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小赵,你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厂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以后有机会提拔你当科长。"
对于赵青山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鼓励了。他每月把一半的工资寄回家里,剩下的钱则省吃俭用,存起来准备改善生活。
02
1987年的秋天,上海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雨。那天下午,赵青山刚刚发了工资,准备去邮局寄钱回家。
刚走出厂门口,他就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吸引了注意力。一个年轻女子靠在门卫室旁的墙壁上,弯着腰,不停地咳嗽,看起来非常痛苦。
"小姐,你没事吧?"赵青山走上前关切地问道。
女子抬起头,脸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摇了摇头,努力平复呼吸:"我…我有点哮喘,需要去买药。"

"现在雨这么大,你这样出去太危险了。"赵青山犹豫了一下,脱下自己的雨衣递给她,"穿上这个吧,我送你去药房。"
女子感激地接过雨衣,自我介绍道:"我叫宋之琳,谢谢你的帮助。"
两人冒雨来到附近的药房,宋之琳向药剂师出示了医生的处方,需要购买一种进口药物。
"一共是120元。"药剂师说道。
宋之琳打开包,脸色突然变得更加苍白:"我的钱包…好像被偷了…"她慌张地在包里翻找着,但除了一些零散的物品外,钱包确实不见了。
"我…我没办法支付药费了…"宋之琳的声音中带着绝望。
赵青山看着她痛苦的样子,想了想,拿出自己所有的钱,递给药剂师:"这是120元,请把药给这位小姐。"
宋之琳惊讶地看着赵青山:"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接受。"
"没关系,健康最重要。"赵青山笑了笑,"你先把药吃了,钱的事情以后再说。"
这笔钱原本是赵青山打算寄回老家的,用来给妹妹看病。但此刻,他觉得宋之琳的情况更加紧急。
雨渐渐小了,两人在药房门口的屋檐下聊了起来。
宋之琳从包里取出一张名片,递给赵青山:"这是我的联系方式,等我回去取钱,一定会把药费还给你。"
赵青山接过名片,上面印着"上海外贸公司 宋之琳"的字样。
"不着急,你的身体要紧。"赵青山将名片小心地放进口袋,"你是做外贸的?"
宋之琳点点头:"我在一家外贸公司做翻译,工作压力有点大,再加上这鬼天气,哮喘就犯了。"
"你要保重身体,工作再重要也没有健康重要。"赵青山真诚地说。
"谢谢你,赵先生。你呢?在纺织厂工作?"
"嗯,我是会计,刚来上海不久。"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宋之琳的脸色渐渐好转,她看了看手表:"我得走了,真的很感谢你今天的帮助。"
"不用客气,举手之劳而已。"赵青山摆摆手,"你注意安全。"
目送宋之琳离开后,赵青山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帮助一个遇到困难的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并不需要什么回报。
03
1989年,国内纺织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受国际市场冲击,国内纺织品价格暴跌,许多纺织厂开始大幅裁员。
赵青山所在的纺织厂也不例外,作为新来的员工,他成为了第一批被裁的对象。
"小赵,厂里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只能先裁掉一批人。"厂长满脸歉意地说,"这是三个月的补偿金,你先拿着,等厂里好转了,我一定再把你招回来。"
就这样,赵青山失去了工作。他尝试联系其他工厂,但几乎所有的纺织厂都在裁员,根本没有招聘新人的打算。
无奈之下,赵青山只能另谋出路。他在宿舍附近的一家小餐馆找到了一份洗碗的工作。

餐馆老板姓王,是个地道的上海人,看赵青山做事勤快,就慢慢教他做菜。
"小赵,你手脚麻利,学东西也快,不如跟我学做菜吧。"王老板说,"这门手艺,走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
赵青山感激不尽,每天都认真学习厨艺。半年后,他已经能熟练制作十几种家常菜,味道还受到了食客们的好评。
"小赵,你现在的厨艺已经很不错了,何不自己出去闯一闯?"一天,王老板对赵青山说,"现在城里的工人们中午都要吃饭,你可以试试卖盒饭。"
赵青山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用积蓄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改装成简易的移动厨房,开始在工厂附近卖盒饭。
每天凌晨四点,他就起床准备食材,七点准时推着三轮车来到工厂门口。他的盒饭价格实惠,分量足,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工人前来购买。
"赵师傅,你的红烧肉太香了!"
"赵师傅,明天能不能多做点糖醋鱼?昨天我来晚了,没吃到。"
"赵师傅,你这手艺,比我家那口子做的强多了!"
听到这些话,赵青山心里感到无比满足。虽然工作辛苦,但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收入,他已经很知足了。
1992年,上海市开始大规模整顿街头摊贩,赵青山的盒饭摊自然也在取缔范围内。
"赵师傅,以后不能在这里摆摊了。"城管人员通知他,"你可以去租个正规店面做生意。"
赵青山只好停止了流动摊位的经营,用这些年攒下的钱,在附近租了一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店面,开始经营快餐店。
虽然店面小,但因为他的手艺好,价格公道,生意一直不错。赵青山心想,或许这就是他在上海落脚的方式了。
但是,好景不长。1992年年底,赵青山店面所在的区域被一家房地产公司收购,准备开发成高档商业区。
"赵师傅,对不起,这个店面下个月就要拆迁了。"房东满脸歉意地说,"我已经收到了拆迁通知,你得尽快找新的地方。"
赵青山再次陷入了困境。当时的上海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店面租金飞涨,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继续做生意。
最终,他只能重操旧业,再次回到街头摆摊卖盒饭,只不过这次他更加小心,选择了一些城管不太严格的地方。

04
1992年的冬天,上海迎来了罕见的寒潮。赵青山在一个偏僻的工业区摆摊,生意冷清。
正当他准备收摊时,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他的摊位旁边。车门打开,走下来一位衣着优雅的女士,她戴着一副墨镜,看起来气质不凡。
"请问,这里可以吃午饭吗?"女士问道。
赵青山点点头:"可以的,女士。我这里有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番茄蛋汤,您想吃什么?"
女士看了看菜单,点了一份红烧肉和青菜。赵青山熟练地把饭菜盛到盒子里,递给女士。
"谢谢。"女士付了钱,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赵青山突然觉得这个女士有些眼熟。他想了想,试探性地问道:"请问…您是宋之琳吗?"
女士停下脚步,转过身,摘下墨镜,仔细打量着赵青山:"你认识我?"
"您可能不记得了,五年前,在上海纺织厂门口,您哮喘发作,我帮您买过药。"赵青山解释道。
宋之琳愣住了,她仔细端详着赵青山的脸,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变成了惊喜。
"是你!赵…赵青山!"宋之琳激动地说,"天哪,我一直在找你!当时我回到公司后,发现钱包其实掉在办公室了,就立刻回去找你,但门卫说你已经下班了。之后我又去了几次,却总是错过你,再后来听说你离开了纺织厂,我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赵青山笑了笑:"没想到您还记得我的名字。"
"我怎么可能忘记!"宋之琳的眼睛亮了起来,"你知道吗?那天如果不是你帮我买药,我可能就危险了。医生说我那次哮喘发作很严重,如果不及时用药,后果不堪设想。"

"举手之劳而已,不必放在心上。"赵青山谦虚地说。
"不,对我来说,那不仅仅是一次帮助,而是救命之恩。"宋之琳真诚地说,"这些年我一直想找到你,感谢你,并还你钱。"
"您现在还在外贸公司工作吗?"赵青山好奇地问。
宋之琳笑了笑:"不,我已经离开那家公司很久了。现在我在施耐德电气担任中国区副总经理。"
赵青山惊讶地看着宋之琳,没想到当年那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家国际大企业的高管。
"那您呢?怎么会…"宋之琳欲言又止,显然她对赵青山现在的处境感到疑惑。
赵青山苦笑了一下,简单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
宋之琳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突然说道:"赵青山,我有个提议。你愿意来我们公司工作吗?"
"我?"赵青山愣住了,"可是我…我只是个高中毕业的会计,现在连会计工作都找不到了…"
"你不仅仅是个会计。"宋之琳认真地说,"你是一个聪明、踏实、有爱心的人。这些品质比学历更重要。我相信你在我们公司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赵青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犹豫了一下:"您确定吗?一家国际企业,会要我这样的人?"
"当然!"宋之琳肯定地说,"明天上午九点,带上你的简历,来这个地址。"她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赵青山。
"我…我会认真考虑的。"赵青山接过名片,心情复杂。
"我等你。"宋之琳微笑着说,"这是我的私人电话,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我。"
看着宋之琳离去的背影,赵青山感到命运的齿轮似乎正在转动。
那天晚上,赵青山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反复思考着宋之琳的提议,心中充满了不确定。
"我真的能在一家国际企业站稳脚跟吗?"他自问,"我的英语不好,没有相关经验,恐怕会给宋总添麻烦…"
经过一夜的思考,赵青山决定先去试试看。第二天一早,他穿上唯一一套还算体面的衣服,来到了宋之琳给的地址。
05
施耐德电气的办公室位于上海中心商务区的一栋高楼内,环境豪华,与赵青山以往的工作场所截然不同。
"赵先生,宋总正在等你。"前台接待员微笑着说,引导他进入一间会议室。
宋之琳已经在等候了,看到赵青山,她热情地招呼道:"赵青山,你来了!我正在和人力资源部的张总监聊你的事情。"
张总监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表情严肃,眼神犀利。她上下打量了赵青山一番,显然对他的着装和气质并不是很满意。
"宋总说你是她的朋友,有会计背景,想加入我们公司。"张总监直言不讳地说,"但是,我们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很高,特别是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你有什么特长吗?"
赵青山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宋之琳看出了他的窘迫,插话道:"张总监,赵青山虽然没有丰富的外企工作经验,但他非常聪明、踏实,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相信给他一个机会,他会成为公司的栋梁。"
"宋总,我理解你的好意,但我们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张总监委婉地表示反对。
"我们可以先从基层文员做起。"宋之琳提议,"让他先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我愿意担保他在试用期内的表现。"
张总监考虑了一会儿,看在宋之琳的面子上,最终点头同意:"那好吧,我们可以给他三个月的试用期。如果表现不理想,恕我直言,即使是宋总的朋友,也无法继续留在公司。"
"谢谢张总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赵青山感激地说。
离开会议室后,宋之琳带着赵青山去了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
"你真的不必这样…"赵青山有些过意不去,"我担心会给你带来麻烦。"
宋之琳笑了笑:"你当年帮我的时候,有考虑过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吗?"

赵青山沉默了,他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个雨天,自己确实是出于本能地伸出了援手,没有想太多。
"再说了,我是真的看好你的潜力。"宋之琳继续说,"你只是缺少一个机会,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对赵青山的背景感到非常意外,但在宋之琳的坚持下,他们还是为他安排了一系列入职测试。
"赵先生,您的英语水平有限,但基本的日常交流应该没问题。"测试官说,"不过,您需要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和专业术语。"
赵青山点点头:"我会努力的。"
就这样,赵青山正式成为了施耐德电气的一名文员,主要负责行政部门的日常工作。
赵青山的工作内容包括整理文件、复印资料、翻译简单的信函等。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对于从未接触过外企文化的他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最困难的是语言障碍。公司内部的大部分文件都是英文的,会议也经常使用英语进行。刚开始的几周,赵青山常常听不懂同事们在讨论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他利用午休时间学习英语,晚上则参加公司附近的英语角活动,和外国人练习口语。
宋之琳虽然是公司高管,但她并没有给予赵青山特殊照顾。相反,她更希望他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
"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曙光。"宋之琳偶尔会给赵青山一些鼓励,但从不干涉他的日常工作。
赵青山十分感激宋之琳的信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辜负她的期望。
06
赵青山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语言障碍。虽然他努力学习英语,但在正式场合中,他仍然感到力不从心。
一次部门会议上,经理要求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工作进展。轮到赵青山时,他紧张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I…I have…finished…the…reports…"他结结巴巴地说道,脸涨得通红。
会议结束后,几个同事走过来安慰他:"别担心,刚开始都这样,慢慢来。"
赵青山感激地点点头,但心里却充满了挫败感。
除了语言障碍,他还面临着技能不足的问题。公司使用的办公软件和系统,他几乎都没有接触过,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文化差异。外企的工作方式、沟通模式和决策过程都与他以往的经历大相径庭。
但赵青山并没有放弃。他每天比别人早来一小时,晚走一小时,利用这些时间熟悉办公设备和软件。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他就记下来,回家后查询学习。

他还主动向技术部门的同事请教,了解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慢慢地,他开始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赵青山的转机出现在一次客户会议上。
当时,公司正在接待一位来自山东的重要客户。客户对产品很感兴趣,但由于语言不通,沟通上存在一些障碍。
赵青山恰好经过会议室,听到里面传来熟悉的山东口音。他犹豫了一下,敲门进入。
"您好,我是赵青山,也是山东人。"他用家乡话对客户说道,"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客户眼前一亮,立刻用方言和他聊了起来。通过赵青山的翻译,双方的沟通变得顺畅了许多。
"小伙子,你们公司的产品不错,就是价格高了点。"客户坦率地说,"我们那边的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是关键因素。"
赵青山思考了一下,然后向销售经理解释了客户的顾虑。他还主动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考虑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的方案,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
销售经理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当场与客户达成了初步协议。
会议结束后,销售经理向赵青山表示感谢:"如果不是你及时出现,这单生意可能就黄了。"
这次经历让赵青山意识到,自己的方言和对家乡市场的了解,可以成为公司的一项独特资源。
从那以后,每当有来自山东的客户,销售部都会邀请赵青山参与接待。他的表现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开始参与更多重要工作。
半年后,赵青山从文员升为了销售助理,主要负责协助销售团队处理订单和客户关系。
又过了三个月,他被正式调入销售部,成为一名销售代表,负责华东地区的中小客户。
他的薪水也从最初的一千多元涨到了三千多元,还能获得季度奖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他搬出了合租的小房子,租了一套一居室公寓。
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赵青山感到无比充实。他不仅在帮助公司开拓市场,也在帮助家乡的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07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地区在上个季度销售业绩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地区。这个消息让他备受鼓舞,他暗下决心,下个季度一定要争取更好的成绩。
但是,就在赵青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挫折打破了他平静的工作生活。
一位重要客户投诉产品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退款。这位客户恰好是赵青山负责的,而且采购量很大,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公司损失,还可能影响他的职业发展。
"赵青山!来我办公室一趟!"销售总监李强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语气严厉。
赵青山心里一沉,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迅速整理了相关资料,走向销售总监的办公室。
"赵青山,你知道凯瑞公司的投诉有多严重吗?"李强劈头盖脸地质问,"这可是我们今年最大的客户之一!你是怎么搞的?"
"李总,我已经联系了技术部门,他们正在分析产品问题的原因。"赵青山尽量保持冷静,"我已经第一时间向客户道歉,并承诺尽快解决问题。"
"道歉?解决问题?"李强冷笑道,"你知道这次投诉已经上报到总部了吗?如果处理不好,整个销售部都会受到牵连!"
赵青山低着头,不知该如何回应。他知道李强说的没错,这次事件确实影响很大。
就在赵青山打算开口请辞时,办公室的门被人推开,宋之琳走了进来。
"李总,这是怎么了?"宋之琳看了看两人的表情,平静地问道。

"宋总,凯瑞公司投诉我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退款。"李强的语气缓和了许多,"这是赵青山负责的客户,我正在和他讨论解决方案。"
宋之琳点点头,转向赵青山:"情况怎么样?"
赵青山简要汇报了事件的经过,以及他目前采取的措施。
"我刚刚收到技术部的初步分析报告。"赵青山说,"问题出在最近新引进的一批零部件上,质量不稳定,导致产品在特定环境下性能下降。"
宋之琳思考了一会儿:"李总,这件事看来不仅仅是销售部的问题,采购和质检环节也有责任。我建议由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个协调会,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李强有些意外,但也松了口气:"那就拜托宋总了。"
宋之琳微微一笑:"没问题。赵青山,你跟我来一下,我们需要详细了解一下客户的具体需求。"
离开办公室后,赵青山对宋之琳满是感激:"宋总,谢谢你。"
宋之琳摇摇头:"不用谢我,这是我的工作。而且,我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这件事。"
"但李总似乎已经对我失去信任了…"赵青山有些担忧。
"李强是个结果导向的人,只要你能解决问题,他不会计较太多。"宋之琳鼓励道,"现在,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不仅要解决当前的投诉,还要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接下来的一周,赵青山几乎没有休息。他和技术团队一起分析产品问题,与采购部门协调更换合格的零部件,同时不断与客户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
最终,他提出了一个三部分的解决方案:首先,对已售出的问题产品进行免费更换;其次,对客户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最后,邀请客户参观新的生产线,增强他们的信心。
这个方案得到了宋之琳的支持,并最终获得管理层的批准。
当赵青山亲自带着解决方案去拜访凯瑞公司时,客户的态度已经明显缓和。
"赵先生,你们公司的反应速度和处理态度值得称赞。"凯瑞公司的采购总监说,"我们愿意继续合作,但希望类似的问题不要再发生。"
"我向您保证,这次事件后,我们已经全面改进了质检流程。"赵青山诚恳地说,"我会亲自跟进每一批产品的质量,确保不辜负您的信任。"
08
一个月后,凯瑞公司不仅接受了更换和补偿方案,还增加了新的订单。这个消息传回公司后,李强对赵青山的态度也有了明显转变。
"做得不错,赵青山。"李强难得地表扬道,"看来宋总没看错人。"
赵青山微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明白,这次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客户和同事的尊重。
凯瑞公司的危机成功化解后,赵青山的职业生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先后接手了几个重要客户,销售业绩始终保持在部门前列。他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使他逐渐成为公司的骨干员工。
1995年初,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组织调整,成立了专门针对国内市场的销售团队。因为赵青山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出色的业绩,他被任命为华东区销售经理,负责管理一个小型团队。
"赵经理,恭喜你升职。"同事们纷纷送上祝福。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赵青山谦虚地说。

1996年底,公司决定成立中国区营销总部,统筹管理全国的销售网络。基于赵青山过去几年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华东区域总监,直接向中国区总经理汇报工作。
这个职位意味着他将负责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所有市场活动,包括销售策略、渠道建设、团队管理等。同时,他也成为了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的一员,参与制定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
"赵总监,这是你应得的。"宋之琳在赵青山的晋升仪式上说,"你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赵青山心情复杂地接受了这个职位。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回报。
从街头卖盒饭到跨国公司的区域总监,这个转变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正是因为宋之琳当年的伸出援手,他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如此大的飞跃。
更令赵青山感动的是,宋之琳从未将他当作受恩人对待,而是真心实意地欣赏他的能力和品质,给予他平等的尊重和信任。
1998年,宋之琳接到美国总部的邀请,准备前往美国工作两年。临行前,她专门约赵青山吃了一顿饭。
"赵青山,这两年公司就交给你了。"宋之琳半开玩笑地说。
"宋总,你放心,我会把公司管理好的。"赵青山认真地回答。
"我当然放心。"宋之琳笑了笑,然后话锋一转,"其实,我一直想对你说一句话。"
"什么话?"赵青山好奇地问。
"谢谢你。"宋之琳真诚地说,"谢谢你当年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谢谢你这些年来对公司的贡献,也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
赵青山有些意外:"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如果不是你给我机会,我不会有今天的一切。"
"不,我给你的只是一个平台,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宋之琳坚定地说,"那天在纺织厂门口,你帮助了我;五年后在街头摊位上,我帮助了你。这不是恩情,而是缘分,是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赵青山深受感动,他明白宋之琳是真心实意地将他视为平等的朋友,而非施恩的对象。
"宋总…不,之琳。"他第一次直呼她的名字,"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记得你的话,记得我们的友谊。"
宋之琳微笑着举起酒杯:"敬未来,敬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
两人碰杯,酒香在空气中弥漫,犹如他们这段因一次善举而开始,又因彼此欣赏和信任而深化的友谊,醇厚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