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霸业挑战者,究竟是如何行动的:齐顷公的野望和手段

伯虎 2023-10-09 09:37:35

周定王十五年(前592年),在经过长久的考虑后,晋国执政士会为了保持国内的稳定,和避免内讧局面的产生,毅然牺牲了自己和家族的眼前利益,正式向国君晋景公提出告老退休的请求,要求辞去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的位置,然后推荐后辈、已经被齐国君臣的羞辱激发了内心狂躁情绪的中军佐郤克接任自己的位置,出任新一任晋国执政。

晋景公当然也知道忠勤老臣士会此举的意思,同时晋景公对郤克确实也有愧疚之情,于是,晋景公同意了士会的退休请求,让士会荣休归家,并按照士会的意思,命中军佐郤克继任、晋升为新一任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接替退休的士会协助自己执掌国政。

士会退休的同时,晋景公为了酬庸老臣的公心,命士会的儿子士燮继承范氏(士会家族所在)的卿位,提拔其进入朝堂,就任下军将;晋景公就是以此来显示自己对士会的尊崇和优待。

而士会退休、郤克刚刚接任晋国执政之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划准备,要和死敌、大仇齐国(其实是齐国国君齐顷公本人)开战,以报复齐顷公当年带给自己的个人羞辱和慢待。

原本晋、齐两国之间是有着联盟约定的,但齐顷公虽然在名义上还维持着和晋国的盟友关系,其实暗地里早就和楚国进行了数次的私下交通,预备与楚国联手,一起对付晋国,以夺回当年先君桓公去世后、齐国中衰的霸业。

当时,在‘邲之战’获胜后,楚国的国势和威慑力就隐隐压在晋国之上,楚国国君、一代雄主楚庄王携‘邲之战’大胜之威,数年之间纵横捭阖,威压诸侯,将楚国的势力范围从南方大肆扩张到了中原腹地,已经对诸侯霸主晋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晋国在诸侯盟友中的利益和权势也被楚庄王侵蚀大半。

在这种争霸战争此消彼长的形势之下,刚刚即位不久的齐顷公也按捺不住,野心勃勃地准备恢复齐国霸业,而且楚国的暗地里支持,也是他敢于挑战盟主晋国权威的底气所在。

但事情恰恰就有这么巧——就在齐顷公明里暗里准备挑战盟主晋国䄉霸权、而齐顷公的仇敌郤克刚刚担任晋国执政后不到半年、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撺掇晋景公出兵伐齐之时,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春,南方诸侯霸主、唯一能让晋国君臣感到恐惧的大敌、楚国历史上最杰出、最有成就的国君————楚庄王熊侣,在其功业已经达到顶峰的时候,却突然患病、医治无效,随即带着巨大的人生遗憾,告别了诸侯霸主的宝座,在郢都黯然去世了。

楚庄王去世之后,因为继承人楚太子审当时只有十岁,年幼无知不能单独治理国政,所以楚国的王室贵族、异姓重臣们经过一番商议后,共同推举楚庄王的兄弟,太子审的两位叔父子重、子反担任辅政,协助新君治国理政。子重、子反随后拥立太子审继位,即楚共王。

之前,我曾在《陈国.夏姬篇》中详细写过——当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国内曾经一度被楚庄王的赫赫王威所压制、不得不表面上缓解的楚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就迅速地公开激化,芈氏王族和屈氏卿族(也属于楚国王族远支成员)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屈氏家族的首领屈巫(即申公巫臣、春秋第一艳妇夏姬的第三任丈夫)被子重、子反所逼迫压制,不得不主动放弃了在楚国的权力和地位,私下带着夏姬逃亡到了晋国;晋景公对巫臣非常重视、不但任命他为刑地大夫(或者是苗邑),还重用他为晋国行人(外交官)。

子重、子反得知屈巫(巫臣)离国叛逃之后,恼怒之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他尚留在楚国的屈氏家族近支宗族子弟全部诛杀,然后瓜分了屈氏在楚国的全部田土和财产(就连夏姬第二任丈夫连尹襄老的家族财富,也被一扫而空,连尹襄老之子黑要也被诛杀)。

得知留在楚国的宗族、财富被政敌子重、子反诛杀、瓜分之后,在内晋国的屈巫(巫臣)悲愤万分、痛心疾首,随后立即写信给子重,在问罪之余还发誓要向子重、子反报仇;在信中,巫臣诅咒子重说:

“一定要让你在疲于奔命之中死去!”

后来,为了在楚国的后方制麻烦、扶持楚国的敌人,晋景公听从了巫臣的建议,派他以晋国行人的身份出使楚国侧翼封吴国,随行还带着三十辆晋国兵车。

巫臣顺利抵达吴国后,使用高超的外交手段让楚国在南方的死敌吴国与晋国交好,建立了晋、吴联盟;此后,一心复仇的屈巫还亲自出马,教会原本不谙车战的吴人熟悉战车的使用方法,还让自己和夏姬的儿子狐庸(也许不是夏姬之子,但绝对是巫臣的亲儿子)留在了吴国,出任吴国行人(外交官),专门负责和晋国进行外交联络,然后共同策划联合攻楚的行动。

在以巫臣为主的晋国人士的大力支持之下,原本很弱小的吴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实力大涨、生机勃勃,并不断向楚国发起主动的侧翼进攻,配合盟友晋国对楚国的战略攻势。

此时的楚国执政的子反、子重,在面对吴军的不断骚扰时果然疲于奔命,一年之内连续出兵七次,和吴军进行激烈的交战,楚国不胜吴军其扰。而楚国的国力、军力也在和吴国的连续交战中,被耗费了大量的实力,楚国的国势因此而生衰落之像,小小的吴国也在晋国的支持下,开始慢慢地崛起。

如前所述,一代雄主楚庄王英年早逝之后,楚国国内立即发生了贵族内讧,掌权的王室贵族排除异己、抢夺其他贵族家族的私产和领地,以扩大自己的利益权位,由此导致了楚国再无暇他顾,楚穆王、楚庄王时期一度迅猛的对外扩张势头迅速地停滞下来,楚国的国势也开始下降,对依附楚国的各中原诸侯国的控制力有所松懈。

因此,因‘邲之战’获胜后,由楚国实际掌握的诸侯霸主位置,在楚共王即位后,开始有了不稳的迹象,对齐国、秦国等晋国之敌国、楚国之盟友的暗地里支持也难以为继。天道好还,当年,晋国在‘邲之战’战败后,国内因此出现的一些内讧、窘迫场景,现在又要轮到当初的战胜国楚国来默默承受了。

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夏,因死敌楚国连续发生国君新丧、贵族内讧,国家出现混乱不稳的内斗迹象,新任的晋国执政郤克感觉自己的复仇机会就要来了,于是再一次向国君晋景公提出了发动对外战争,稳固晋国霸业、夺回诸侯霸主之位的出兵请求。

晋景公在‘邲之战’后,很是过了几年郁闷日子,不但国内有叛乱(先榖之乱),而且外部还有宵小挑衅(秦国、赤狄、齐国的不断试探进攻),虽然都被一一化解,但晋国的霸主之位,可是摇摇欲坠了,再不采取措施,晋国几代先君奋斗而来的霸业,可就要断送在自己手里了。

因此,这一次郤克的出兵请求,晋景公很是痛快地同意了——最让人惊惧的大敌楚庄王已经死了,这使得晋国君臣如释重负,晋景公自认为也该是谋划新一轮诸侯争霸战争的时候了。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郤克所提出的、和晋景公所批准选择的第一作战目标,居然不是南方的生死大敌——楚国,而是这几年以来一直在上蹿下跳、明争暗斗,觊觎霸主之心不可抑制、想要挑战晋国权威的所谓盟友——齐国。

对名义上是盟友、其实是霸业觊觎者的齐顷公,晋景公对齐顷公这几年以来的轻狂挑衅、试探作死行为自然是深恶痛绝,一心想要好好教训其一番;可之前景、齐联盟又没有公开破裂,而且齐国还有楚国在背后的暗中支持(主要是楚庄王还没死),晋景公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没有冒着风险、在楚庄王在世之时出兵伐齐(要是这时候楚军趁虚而入的话,晋国四面受敌,形势太恶劣,那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而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晋景公身上的大敌楚庄王突然去世之后,晋景公便再也没有了之前顾虑,觉得是时候到了敲打敲打一下齐顷公这个不长眼的“盟友”的时候了,要不然,以齐顷公的尿性,这个狂妄之君的骄横气焰还不知道会膨胀到什么样子(要是直接和楚庄王所率的楚军立即展开对抗,晋景公还是要仔细斟酌的,不会轻易再犯邲之战时的错误;但楚庄王已经死了,那么晋景公可就‘不困了’)。

因此,卸下了心头重担的晋景公不但同意了执政郤克的‘出兵伐齐’请求,还兴致勃勃地亲自率军出征,并联合了忠实盟友卫国,组成联军一同讨伐齐国(此时的卫军主帅,是由卫太子臧挂名,而实际上的卫军统帅则是当年与郤克一起出使齐国、并被齐顷公同时慢待羞辱的卫国大夫孙良夫;而此次卫国能和晋国一起出兵伐齐,很有可能就是由孙良夫所鼓动的——要报仇一起报嘛)。

晋景公终于开始了迟来已久的‘伐齐之役’,可让谁也想不到的是——与齐国君臣(就是齐顷公本人)有着私仇大恨的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郤克,这一次却并没能随晋景公一起率军出征,而是被晋景公刻意地留在了国内,负责处理国君不在时的晋国日常政务。

晋景公这么做,可将一心想要对齐顷公报仇的郤克给憋坏了;而至于晋景公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久的将来,郤克就会知道了。

这一次晋景公率晋、卫联军出兵伐齐的理由,一是齐国“不赴断道之盟”、二是“齐侯羞辱外国使臣”,这些也都是事实;而晋卫联军出兵后,在晋景公的率领下连战连胜、兵锋直抵齐国境内的阳谷(山东阳谷);在这种战况不利局面下,已经失去了楚国在背后支持的齐顷公不得不主动向晋景公认怂,先是派出使者几次求和,随后为了保险起见,还亲自赶到缯地,和名义上的盟主晋景公会面(其实是当面赔罪,虽然齐顷公心中一直不承认晋景公的霸主名份,但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晋景公也是见好就收,顺势在缯地和前来拜见的齐顷公达成了新的晋、齐盟约,然后命齐顷公断绝和敌国——楚国的私下联系,以尽到作为晋国盟友的义务,齐顷公很是光棍,全部一一照办。

齐顷公如此的低姿态,让晋景公很是满意,于是在获得齐顷公的承诺后便宣布从齐国撤军,结束了这次‘伐齐之役’。不过,为了警告齐顷公不要再轻狂蠢动、挑衅晋国的霸权,晋景公还是让齐顷公安排齐太子彊作为人质,随同自己一起回国,以此来做为晋、齐盟约顺利实施的保证。

虽然;来势汹汹,但晋景公此次出兵伐齐的举动,还是有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积极态度,所以,他这次并没有带着和齐国有着私仇旧怨的中军将郤克出征,而对齐国的武力征伐也是点到为止,两国间并没有大打出手;晋景公这么做的目的,还是想着将齐国拉回到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盟中来,并顺势切断楚国对齐国的拉拢、交通渠道。

可齐顷公虽然一时服软、表面上向晋景公认怂,还将太子也送到晋国去当人质,可在心里面,他却从未真正地敬畏过晋国,觉得晋景公也不过如此,这一次与晋国的对抗之所以自己主动向晋景公示好、结束战争,主要是南方的盟友楚国没能及时出手相助,所以才造成了齐国的暂时失利;自己还是要在战争结束后,再度私下联络楚国、获取外力支持,然后再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第二次发起对晋国霸权的挑战,恢复先君桓公当年所创立的齐国霸业。

就在阳谷之战结束后两年,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野心勃勃的齐顷公又按捺不住心中的争霸欲望,再次出兵攻打晋国的盟友鲁、卫两国,二度发起对晋国霸主地位的挑战;这一次,晋景公没有再和齐顷公这个说话不算数的盟友客气,直接命晋军大举出动,二次伐齐。

而此次率领晋国大军出征伐齐的不是别人,正是上一次没能参与阳谷之战、被晋景公故意留在国内处理政务的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和齐国以及齐顷公都有不可调和私仇的郤克(可算是遂了郤克的心愿了)。

晋齐两国在春秋时期所爆发的空前激烈的大会战——‘鞌之战’,即将登场。

6 阅读:483
评论列表
  • 2023-12-10 08:34

    写得太精彩了[点赞][点赞][点赞]

    伯虎 回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