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战封神,四渡赤水(上)

青文与过去 2025-01-09 14:12:56

毛主席四渡赤水,一战封神,3万红军与40万敌军生死较量,以少胜多,若错一步便将改写历史!

196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名声鹊起的军事天才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期间,他盛赞毛主席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称其可与任何一场伟大战役相媲美。

可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才是他得意之笔。

那么毛主席为何在这场毫无胜算战役中成功造创了军事奇迹?

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又是什么呢?

下文,我与大家来重温一下这一军事奇迹: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中央红军决定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想法,先与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2、6军团汇合,然后再北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可是蒋介石怎么会允许红军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呢?

当蒋介石发现红军战略意图之后,紧急调集40万大军向红军合围,企图将红军主力歼灭在乌江西北地区。当红军意识到与红2、6军团汇合的战略意图实现不了,中央红军决定,放弃之前的战略意图,转而马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各部迅速向赤水土城一线集结,从遵义出发于是27日全部抵达赤水河以东地区,此时川军的郭勋祺已追上来,如果不彻底歼灭这股川军,将会严重影响红军渡过长江速度。

因此,毛主席决定,在赤水河以东地区,打一次歼灭战彻底消灭郭部。当时我军考虑到,其实可以利用土城有利地形设伏,而且根据译码情报显示,郭勋祺仅有4个团,6000余人,如果红军集结3个军团在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是完全有把握消灾郭部。

1月28日,土城战役打响,但结果情报有误,把“旅”译成“团”,导致川军越打越多,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红军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于是1月28日下午,毛主席在土地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果断决定放弃原定计划,迅速撤出战斗。

随即四渡赤水正式拉开帷幕,

当日,傍晚至次日凌晨,红军以少数部队继续阻击敌军,主力分三路向西一渡出水河,向四川南部推进,随后进入扎西,巧妙避开了敌军主力,这一行动显示毛主席善于从不利战局中找到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的指挥艺术。

蒋介石随即调动主力将扎西团团包围。

我军再次命悬一线,此时便迎来了四渡赤水的第一妙。

既然要突围,我们就要找敌军想不到的地方。

而蒋介石万万没想到,我们会回头。

二渡赤水直逼遵义,这个回马枪,让老蒋措手不及,这也是长征以来,我军取得首次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士气,也补充了枪支弹药。

说到底一渡、二渡赤水,不过是给我军争取了时间,其实真正能体现毛主席用兵入神还是第三渡、第四渡赤水。

到了遵义后,我们面临来处自三股力量包围,若再不采取措施,就要被敌人包饺子。

在众人都要红军主力打不是嫡系军队的王家烈时,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这也是四渡赤神来之笔,这神来之笔是到底到底神在何方呢?

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后继之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