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联合胶州市实验初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4月28日,为了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与胶州市实验初中联合开展了研学实践活动。活动中,胶州市实验初中的三百多名学生参观文化藏品、体验传统手艺,不仅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机的时候,古人为记录史料发明了拓片。它既是一种记录史料的工具,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4月28日上午,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的讲解员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客厅内珍藏的”清晚期唐玄宗“御撰御书”《纪泰山铭》的拓片,“这幅清晚期拓印《纪泰山铭》,传说当时动用了上千工人,搭起了很高木质脚架,花费了整整数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听着讲解员“老师”的讲解,学生们纷纷被这幅气势恢宏的文化艺术品和古代传拓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所震撼。
除此之外,讲解员还向学生们介绍了馆内其他汉唐时期摩崖石刻的拓本真迹、清中期北京知名寺院保存至今的法器石鱼、胶东地区古代先贤名人的珍奇字画和胶州百年老地图等珍贵文物古迹。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一直积极主动地和讲解员“老师”交流。
为进一步让学生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开设了传拓、版画、丝网印刷、藏品鉴赏与保护等可亲身体验的工作坊。
“今天我们进行花瓶的创意版画制作,请同学们先在素描纸上画出花瓶的大廓型,将它剪下来粘贴在底板上,然后用同样的手法装饰花瓶,层层叠加,接着用滚筒将油墨平涂在底板上,最后将宣纸铺在上面,轻轻按压,一幅创意版画就制作完成了。”上午十时许,在版画工作坊内,讲解员“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讲解版画制作流程。据讲解员介绍,版画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且相对于其他拓印手艺,版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研学,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亲身感受文物古迹气息,沉浸体验传统手艺制作,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胶州市实验初中七年级十一班班主任方新春说。
胶州市实验初中七年级十一班李承禧的家长说,“我认为‘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经常带着孩子外出开拓视野。在这次研学里,孩子学到了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希望学校能够多多开展这样优秀的研学活动。”
“我们目标是打造国内首个以汉唐文化为精髓,集研学、文旅、课后教育、美育传承为一体的文化平台,建设‘传统文化的殿堂、文化自信的讲堂、少年成才的课堂’,用艺术珍品建立文化讲堂,让更多学生零距离的观察、触摸,无限制亲近文物真品,通过研学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进而传承优秀中华文化艺术。”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负责人刘琳表示。(刘雨欣 摄影报道)
编辑 | 刘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