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最重要的一个信物当属小像。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何皇帝问甄嬛那晚在倚梅园带了什么物件许愿,甄嬛要含糊其词?又为何那晚的果郡王连甄嬛的脸都没看清,却要私自收藏那幅小像?
直到后面看到了苏培盛因不小心露出了槿汐送的那枚柳叶合心的璎珞,而被打入慎刑司受罪才明白,那幅小像果郡王及甄嬛一个不丢一个不说,都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剧中余氏被打入冷宫后,甄嬛为了彻底除去她,就跑去跟皇帝说起除夕那晚她在倚梅园祈福的事。
皇帝心喜,拉着她的手问:“那日在倚梅园中祈福,可曾带了什么心爱的物件?香囊、扇坠、珠花?”
甄嬛愣了一下回答说:“不过是女儿家喜欢的玩意儿罢了,四郎若喜欢,嬛嬛再做一个便是。”
全程没有提及小像!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甄嬛的幸运,要是这时的她一时嘴快说出了小像,那后面果郡王在宫宴上掉出小像时,说不定她跟果郡王就都得提前下线。
可事实上,这绝不是甄嬛的幸运,而是她的谨慎。
她在皇帝问她带来什么物件许愿时,就猜到了小像并不在皇帝手中,可它又的的确确丢了(倚梅园那晚后,甄嬛派人翻遍了园子就为了找回小像)。
这万一被有心之人捡了去,那就有口难辩了,所以她绝不能说。
这也是为何果郡王要擅自收藏那枚小像,且在发现余氏并非倚梅园佳人的时候不肯将真相告诉皇帝的原因。
有些事尽管清清白白,可就是容易越描越黑,索性还不如永远隐藏。
同样可以说明在宫中说话做事要十分小心的还有“滴血验亲局”。
那时甄嬛发现水有异样,毕竟六阿哥是谁的孩子她最清楚。
这时苏培盛立马上前扎破自己跟槿汐的手指,然后看着相融的血,一脸懵逼地说:“奴才没有生育能力,槿汐与温太医怎么会是奴才的孩子?”
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六阿哥,而要说槿汐及温太医?其实这也是苏培盛的生存智慧。
倘若他说的是“六阿哥怎么会是奴才的孩子?”那不仅不会逗笑皇帝,还可能引起皇帝的反感,毕竟他一个太监怎配与主子扯上关系。
苏培盛能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核心跟宫斗王者的甄嬛一样,都是在说话做事前把后面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想了个遍。
《甄嬛传》其实告诉我们最多就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话说绝。像夏冬春、丽嫔、祺嫔就都是死于“说好不过脑子”的性格。
封建的等级森严,在宫里求生就好比在峭壁上攀登。那些想穿越回去的人们可想清楚了,自己是否有那种走一步看三步的能力,若是没有,那还是乖乖留着这个言论自由的现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