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山西省阳城电厂汽机班工人在检查汽轮机转子叶片运行情况。中新社发 陈元梓摄
5月23日,安徽省芜湖市奇瑞新能源爱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人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组装作业。中新社发 肖本祥摄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6省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是继今年3月20日于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以来,中央层面再次聚焦中部地区。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会议强调,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实化各项任务,清单式推进落实。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
200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今年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20年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从近期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情况来看,中部省份近年来普遍取得了较大发展成绩,发展成果、发展质量、发展态势今非昔比。
以安徽省为例,该省经济总量从1.9万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7万亿元,十年间连跨了三个“万亿元级”台阶。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安徽省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如今,安徽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到今年3月,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6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
产业是观察中部地区崛起的一个重要维度。“中部六省各扬所长,不断打造新增长极。”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举例介绍,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领域抢占先机,江西专注于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锂电池产业表现亮眼,河南在生物医药和农业技术上不断突破,湖南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持续加码,山西也在转型中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陈耀认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不仅有利于东西融合、南北对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家整体竞争力。
中部地区崛起大有可为
如何认识中部地区崛起?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提醒,中部地区崛起并非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和人口占比的提升,而是基于其独特的基础和优势,注重功能性的崛起。国家层面根据这些基础和优势,赋予中部地区某些特定功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就意味着需要在其承担的特定功能上、特定领域里独树一帜,发挥独特作用。
谈及中部地区发展优势,王磊认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中部地区有基础,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在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衔接方面,中部地区有条件,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方面,中部地区有挑战,改革推进还不够快,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如何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这是当下中部地区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此外,王磊提到,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中部地区有特色。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中部地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流域的关键区域,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水资源丰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中部地区有潜力。该地区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大。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中部地区有作为。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忽视中部地区。
“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中部地区崛起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既面临挑战也有广阔发展前景。”王磊说。
在王磊看来,当前中部地区崛起正处于提速阶段:“在此之前,中部地区虽有发展,但速度相对平稳。”
“《若干措施》将为中部地区打开更大发展空间,中部地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王磊认为,“加快”二字凸显了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紧迫性,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若干政策措施”则意味着这些政策是基于广泛座谈和深入研讨后,对各方意见的具体落实和细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特别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新质生产力,这是中部地区在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最为突出的功能。”王磊说。
然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王磊认为,中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创新需要在开放环境中进行,中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创新。同时,中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大,民营经济相对较弱,地区市场活力不足。此外,政策措施不够精准。该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级和紧迫性有待提升,部分政策措施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
“推动科技创新,一方面需要资金,另一方面需要人才。” 王磊认为,在资金方面,由于风险投资市场不活跃,本土风投机构稀缺,高新技术企业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手段获得支持,发展受到限制。为此,需要激活和繁荣市场化的融资机构,特别是风投机构,以促进中部地区科技创新。
在人才方面,王磊指出,中部地区虽然科教资源富集,但科技创新成效仍不理想。应发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招聘研发人才,并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支持。从需求端出发,逐步对接供给端人才,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可行且可持续的路径。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作出了有益探索。以研发人才培养为例,作为一家产学研一体化的标志性企业,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承担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部分本科生教学的同时,成立了研究生院,指派企业导师,联合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等高级人才近300名。
“同时,公司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十余名。近年来,为支撑科技创新,公司陆续引进新材料、软件算法、无人化研发人才百余人;同时,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建立双职称评定通道机制,让员工实现多通道发展,加快培养造就了一支适应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的高技术人才队伍。”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上述负责人介绍,在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方面,山河智能与长沙工业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工程机械实习实训基地及校企产学研融合平台,目前已基本建立覆盖从实习生、新入职员工到高技能员工面授、实训、在线学习等不同形式、覆盖主要技能工种的多维培训体系。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