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彭德怀去看望罗荣桓,罗荣桓当面批评他:你糊涂啊!

小淇阅览过去 2025-04-01 10:05:18
前言:

1953年夏天,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老总刚刚和苏联老大哥开完会,就匆匆忙忙赶到了北戴河疗养院。

之所以那么着急,是因为曾经的好战友罗帅,因身体不好正在这里休养,而他正有一件事情要与罗帅商议。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要好,但让彭老总没有想到的是,刚见面罗帅就严肃的批评他做事糊涂。

那么,彭老总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惹得罗帅如此激动,不惜要当面批评他呢?

被委以重任“杀神”

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任何政党,任何团体,都是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派别。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这种俗称“抱团拉山头”的行为在军队中最为明显。

正是因为如此,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总指挥的人选成为了中央军委最头疼的事情。

要知道,战争开始后,中央军委会派遣至少30多个军,超过一百万的兵力入朝。

想要指挥这些来自不同军区的部队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力,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经过中央军委的慎重考虑,最终毛主席点了彭老总的将。

因为从红军时期彭老总就证明过,他可以无视任何“山头派系”,能够随意的指挥所有的部队,颇有点“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风姿。

彭老总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在朝鲜战场上把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打的落花流水,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

正是因为抗美援朝中彭老总表现的异常惊艳,在1952年4月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在政治局会议上提议把他调了回来,让其担任军委副主席,留任北京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周总理之所以力排众议给彭老总加这么重的担子,是因为他知道彭德怀这个人眼睛里面揉不进一粒沙子,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讲原则。

而且,彭老总当时的威望仅次于朱总司令,他坐在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位置上,也能够镇压住部队中的各位虎将。

彭老总可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除了朱总司令等少数的几个人,解放军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曾是他的下属。

这种情况下,让他去推行军队的改革和整编,会让工作简单不少。

那么,这一次彭老总交上来的答卷,能够让党中央满意吗?

捅出了个大娄子

同属于共产主义阵营,在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苏联给过我党很多帮助。

因此,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非常亲密,不管是中央还是民间,都亲切的把苏联称呼为“老大哥”。

这种称呼不但出于感激,更是因为当时苏联是毫无疑问的强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所以,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成为了新中国崛起的一条必经之路。

向强者学习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发展到最后渐渐变了味,很多人竟然想要全盘复刻苏联的一切行为。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个国家的情况完全不同,照搬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早就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见识过苏联“专家”本事的彭老总,是坚决反对这种事情的。

所以,他以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依据,在会议上公开驳斥了这种不思进取的行为,认为我们要有选择的去借鉴老大哥的东西。

彭老总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为了尽快把党中央交予的任务完成,他带头去研究苏联军队的各种制度。

这一研究,还真让他发现了点感兴趣的东西。

让彭老总感兴趣的东西,是苏联1941年在军队中实行的“一长制”。

最初,苏联红军推行的是“政工干部负责制”,这个“政工干部”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政治委员。

因为这种制度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非常有好处,所以,中国中农红军刚刚组建起来的时候,也借鉴了这种全新的制度。

但万事有利就有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一旦遇上完全不懂军事,还喜欢胡乱指挥的政委,这种制度就会起副作用。

在1939年苏联和芬兰的战斗中,“政工干部负责制”的弊端就尽显无疑,致使苏联输的体无完肤。

因此,1941年开始,苏联军队就取消了这种制度,全盘推行“一长制”。

彭老总是非常纯粹的军人,几十年的战争生涯里面也确实见过,或者听说过不少的死脑筋政委。

所以,他看到“一长制”的时候,觉得这种制度确实有可取之处,能够避免不少的麻烦。

虽说心里面很认同,但彭老总没有着急着就去推行,而是尝试性的修改了《内务条令》,先减弱了营连级指导员的责任。

这么推行了一段时间后,彭老总开会的时候又表示,团一级部队里面完全没有必要设立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有一个政委就足够了。

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彭老总是要在解放军当中推行“一长制”。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一下子就把彭老总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老战友的批评

罗帅是个老政工干部,1927年三湾改编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红军队伍里面担任党代表了。

他非常清楚毛主席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党领导枪”的理念有多么的正确。

在得知彭老总想要推行“一长制”后,他非常生气,觉得彭老总这是走上了“邪路”。

当时身体不好在修养的他甚至不顾自己的病情,就想要回北京找彭老总好好的说道说道。

结果还不等他动身,彭老总就亲自送上了门。

虽然罗帅是政工干部出身,但战火中走过来的他也是个直脾气,看到彭老总的瞬间,他就气急败坏的批评道:

“老彭,你糊涂啊,怎么能推行‘一长制’呢?”

知道老战友脾气的彭老总也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把激动不已的罗帅拉着坐在了沙发上,然后两个人畅谈了起来。

在罗帅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述下,彭老总渐渐也明白了过来,觉得自己这一次真的是有些太想当然了。

“政工干部负责制”确实有一定的弊端,但“一长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弊端更大。

要知道,绝对的权利就会催生绝对的自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那么会打仗。

万一军队的负责人是个愣头青,打仗的时候只知道一味的往前冲,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委拉着,整个部队可能都会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且,军队的灵魂就是思想教育,一旦军队里面没有了政工干部,那么人民解放军和军阀的队伍又有什么两样呢?

想到这里彭老总直接被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紧紧的握着罗帅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回到北京的彭老总深刻反思了自己,然后和周总理、各军队负责人多方讨论,最后提出了“党委集体(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这种制度既不同于曾经的“政工干部负责制”,也避免了“一长制”中的一些弊端,是最适合人民军队的制度。

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如今人民解放军依旧在沿用这个制度,由此可见,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眼光有多么的长远。

结语:

老一代革命先驱都有着非常高尚的情操,他们从来都不把个人的得失和荣辱放在心上,一心为国为民。

正是因为如此,罗帅在知道彭老总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后,才会不留情面的批评他。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指责,彭老总也没有摆自己上级首长的架子,而是虚心的接受了批评,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就是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地方,不管过去多久,他们纯粹的奉献精神,永远都闪耀着最璀璨的光芒。

参考资料:

苏振兰.彭德怀与苏联军事顾问[J].文史春秋,2010,(07):8-13.

《罗荣桓传》《罗荣桓元帅》《毛主席与十大元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