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19时10分,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在哈密伊吾工业园区坠落身亡。讽刺的是,就在事故前一天(3月6日),自治区刚召开危化品领域事故警示教育会,严令强化安全生产。这场“会未散、祸已至”的悲剧,暴露出地方政府与企业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已至危险边缘。

此次事故是伊吾工业园区15天内第3起生产安全事件。此前,3月1日某化工厂因设备检修违规操作引发泄漏,3月4日另一企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致人重伤。密集事故链背后,是安全管理“纸面落实”的残酷现实——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隐患排查敷衍了事、违规操作屡禁不止。

面对监管失效,自治区安委办罕见祭出重拳:对“3·7”事故提级调查并挂牌督办,要求哈密市10日内查清原因、追责到人。这一动作直指核心矛盾——部分企业将安全投入视为成本负担,地方政府则存在“重招商轻监管”倾向。此前广汇新能源2023年闪爆事故中,企业因未清退施工人员致1死6伤,最终被罚99.9万元,多名高管遭重处,但显然未能形成足够震慑。

伊吾工业园区承载着新疆能源转型的战略使命,仅广汇系企业近年投资便超百亿。然而,高速扩张与安全管理严重脱节:2023年5月,广汇新能源气化炉闪爆暴露压力管道11年未检测的致命漏洞;此次涉事企业同样存在高空作业防护缺失、岗前培训缩水等问题。当“发展速度”碾压“安全底线”,悲剧注定重复上演。

自治区挂牌督办释放明确信号——不再容忍“事故-整改-再事故”的恶性循环。但真正破局,需将安全纳入政绩考核“一票否决”,对违规企业实施行业禁入,并以智能化监测替代人防漏洞。否则,伊吾工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声,终将成为安全生产失守的刺耳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