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第14节珠海航展在一众军迷的期待中揭开帷幕,一系列国产四/五代机纷纷登场亮相,让人们大饱眼福。其中,除了中国最先进的歼-20隐身战斗机引人瞩目,中国综合战斗力最强的歼-16重型战斗机也同样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
美国刊物《军事观察》对中国歼-16与俄罗斯的苏-35进行了对比,他们认为歼-16的质量与产量都足以令苏-35相形见绌。
虽然这两款战术飞机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定位类似的机型,但是苏-35在俄罗斯显得极其“珍稀”,而歼-16却只是中国的一款低成本战斗机。
中国规模庞大的歼-16机群歼-16是中航工业研发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也是解放军目前综合性能最强的第四代战斗机。它作战半径超过1550公里,最大载弹量高达12吨,而且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辅助下具备半径150公里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歼-16、俄罗斯苏-35、美国F-15EX、法国“阵风”战机都是全球重型四代机里战力最高等的存在。
在歼-16问世后,它将会取代解放军空军序列里日趋老化的歼-7、歼-8系列战机,以及此前承担空对面攻击任务的歼轰-7。
美国《军事观察》刊文称,解放军在11月底曾经亮相一架编号为1013的歼-16战机,这意味着第10批歼-16大概率已经列装于解放军空军。据此推测,歼-16在解放军空军的服役规模很可能已经超过了300架。
实际上,从歼-16的产能来看,这个成绩只能算作“正常操作”。2016年歼-16刚刚进入空军序列服役,当时它的年产能大约只有20~30架左右;
但通过中航工业数年来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优化产线结构,歼-16的生产效率自然也会随着时间推移水涨船高。
按照美媒《1945》的推算,目前歼-16的年产能可能已经达到了70~80架的水平,远超世界上任何一款重型四代机,因此歼-16如今达到300架的服役规模并不需要“大惊小怪”。
俄罗斯苏-35的尴尬在中国空军序列里,歼-16是仅次于五代机歼-20的高端战力,而在俄罗斯空天军序列里,苏-35也是仅次于五代机苏-57的高端战力。然而,作为与歼-16定位类似的战斗机,俄罗斯苏-35却在两款机型的对比中显得有些相形见绌。
在战机性能方面,苏-35已经被“中国侧卫”歼-16所比了下去。
苏-35搭载“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按照俄罗斯航空制造联合体的说法,它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50公里,而且在机身两侧也安装了机翼雷达,理论上具有不亚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航电性能。
但从苏-35在叙利亚战场与俄乌战场的表现来看,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显然很不理想,而且其追踪锁定多目标的能力也远远不足安装了氮化镓T/R模块的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苏-35虽然名义上具备多用途战斗机的能力,但它的单座设计明显还是为空优机所准备的,因此在执行空对面打击任务时,单座版的苏-35显然比不过双座版的歼-16。
而在服役规模方面,苏-35更是难以与歼-16相提并论。美媒《军事观察》指出,目前俄罗斯苏-35的总产量可能在150架左右,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海外出口,而俄空天军所装备的苏-35总数也就在100架左右。
相比中国歼-16高达300架的产量,苏-35达到了歼-16一半的水平。从这里也可以体现出,中俄两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出现了明显差距。
美媒《军事观察》对此作出了总结:虽然苏-35与歼-16在两国各自的空军序列中定位类似,但歼-16作为一款可以有效执行多种战术用途、且产能充沛的重型战斗机,对于中国空军而言大约只相当于一款低成本机型;
而苏-35的羸弱产能被迫让俄空天军在使用这款战机时变得“小心翼翼”,否则每一架苏-35的损失都足以令俄空天军肉痛万分。
中俄“侧卫”系战机的前景不过我们也需要指出,当初俄罗斯航空制造联合体研发苏-35,本意并不是为了给俄军升级新机型,而是为了将“侧卫”系战机的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因此从研发目的来看,苏-35的性能升本就不会过于夸张。
只不过让俄罗斯大失所望的是,在西方施加大量制裁后,苏-35的出口成绩惨不忍睹,仅仅相当于苏-30系列出口量的15%左右。
为了避免这次研发血本无归,俄空天军只能无奈“接盘”,出手采购了上百架苏-35。到了今天,搭载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苏-35更是很难受到海外客户的青睐,因此它的未来前景可能比较黯淡。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歼-16受到中俄“侧卫”系战机合同的影响,不存在对外出口的可能性,但歼-16依然可以凭借低成本优势满足中国广袤国土的国防安全需求。
作为对比,美国F-15EX造价为1.1亿美元,俄罗斯苏-35造价为1亿美元,而中国歼-16的造价仅仅需要8000万美元。因此在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事的情况下,中国歼-16在规模、部署时间以及生产效率上都将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不得不说,“中国侧卫”超越“俄罗斯侧卫”这样的事例也从侧面证明,中国空军已然隐隐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空中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