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那个割肝救子、感动中国的“暴走妈妈”,后来怎么样了?

小娱大扯 2024-01-22 15:07:14

在先锋村那个有些荒凉的路边,两个好事者正交头接耳,谈论着前不久发生的一起悲剧——一个常常漫步于此的人被摩托车意外撞亡。他们议论纷纷,言语中流露出对那条路的不安与恐惧。

但就在这时,一个女人从他们眼前匆匆走过,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她是谁?为何在这样的夜晚,独自走在这条众人避之不及的路上?

她心中默念:“我已无所畏惧,世间还有什么比失去至亲更让人心痛的呢?”随着思绪的翻涌,她毅然推开了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踏上了堤坝。

她的步伐虽小,但频率极高,仿佛在追赶着什么,又或者在逃离什么。天兴洲大桥的灯光投射下,她那单薄的身躯显得更加孤独和无助,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如同她心中的那份哀愁。

村民们疑惑不解,这个女人到底怎么了?她为何要选择在这样的时刻,走这样一条路?而她又失去了怎样的孩子呢?

从希望到绝望,再到曙光的抗病之路

叶海斌,他寄托了父母多少期望啊。从小,这孩子就显得比别的娃娇嫩,动不动就感冒、咳嗽。爸妈都以为他只是体质差点儿,多吃点、多锻炼锻炼就好了。可谁曾想,这背后竟藏着个大大的“雷”。

13岁那年,叶海斌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结巴得让人听不懂,走路也像喝醉了酒一样晃来晃去。妈妈陈玉蓉一看,心里那个急啊,火急火燎地带着儿子就往医院跑。

检查结果出来,陈玉蓉差点没晕过去:叶海斌得的是“肝豆状核变性”,这是啥病啊?听都没听说过!医生解释说,这病会让铜元素在身体里越积越多,最后把中枢神经系统都给搞垮了。哎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医生的话像锤子一样重重砸在陈玉蓉的心上:这病要是不治,叶海斌的小命可就悬了。可是,咋治呢?医生说,目前也没啥特效药,只能靠吃进口的贵药来拖着。这可得花不少钱啊!

陈玉蓉和叶国祥一商量,决定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得把儿子的病给治好。于是,陈玉蓉辞了稳定的工作,去了家私企当会计。虽然很累,但工资翻了一番,值了!叶国祥也去运油船上打零工,夫妻俩每天忙得团团转,就为了多挣点钱给儿子买药。

在他们的努力下,叶海斌的病情总算是稳住了。看着儿子一天天好起来,陈玉蓉和叶国祥心里那个美啊,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甚至开始幻想着儿子康复后的美好生活。

然而,2005年的一天,一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般降临:叶海斌的病情急剧恶化!这可把陈玉蓉和叶国祥给吓坏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母爱如山:陈玉蓉的艰难救子之路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叶海斌突然在家中剧烈咳血,这如同晴天霹雳般的场景让人心惊胆颤。紧急送医后,结果更是雪上加霜——肝功能衰竭严重,必须尽快换肝,否则生命危在旦夕。

“三十多万?”陈玉蓉听到异体肝脏移植手术的费用,顿时感觉天旋地转。这个数字对于陈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合适的肝源又在哪里?

在现实的残酷面前,陈玉蓉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她像照料花朵一样精心调理着叶海斌的身体,几年后,叶海斌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了下来,甚至还结婚生子。陈玉蓉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光,她以为儿子终于逃脱了死神的魔爪。

然而,命运却再次跟这对母子开了个玩笑。2008年,正当壮年的叶海斌在外地工作时突然倒下,被紧急送医。医生的话像一把尖刀刺进了陈玉蓉的心里:“肝功能已严重衰竭,必须立即进行肝脏移植。”

“我是他妈妈,我的肝脏一定匹配!”陈玉蓉泪流满面,她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来救儿子。可是,命运却再次捉弄了她——她患上了严重的脂肪肝,无法成为合格的捐肝者。

医生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陈玉蓉最后的希望:“您的肝脏情况无法进行移植手术。”她痛苦不堪,跪在地上哭诉着儿子的不幸。医生们也被这位母亲的深情所打动,他们私下开了一场专门会议,研究是否还有其它方案可供试用。

就在陈玉蓉即将陷入绝望的时候,一线希望重新点燃了她心中的火光。医生告诉她,通过合理的控制饮食和减肥,有可能改善脂肪肝的状况。

为了儿子,陈玉蓉决定放手一搏。她开始了艰苦的减肥之旅,无论多么艰难,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江岸大堤上的奇迹:一位母亲的暴走救子记

凌晨五点的钟声刚刚敲响,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55岁的陈玉蓉却早已穿好了运动鞋,准备开始她每天的“必修课”——在江岸大堤上暴走。这漆黑一片的堤坝,仿佛是她与命运较量的战场,而她,是这场战斗中唯一的勇士。

为什么她要选择这样的方式呢?原来,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斌身患重病,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然而,陈玉蓉自己的脂肪肝却成为了手术的障碍。为了救儿子,她下定决心,要通过暴走和节食来消除脂肪肝。

每天,陈玉蓉都要在这漆黑寂静的堤坝上走上10公里,去回各一趟。她的身影在微弱的路灯下显得格外孤独,但她的步伐却异常坚定。一双双运动鞋的鞋底不断磨损又更换,记录着她与命运的抗争。

而在饮食方面,陈玉蓉更是严格控制。每天,她只吃一个拳头大小的米饭团和一碗清淡的蔬菜汤。这样的伙食对于一个大运动量的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但陈玉蓉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母爱的力量,坚持了下来。

在长达7个月的暴走和节食中,陈玉蓉的体重从132斤降到了120斤,脂肪肝也奇迹般地痊愈了。2009年11月3日,她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手术。当她被推入手术室的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陈玉蓉将自己55%的肝脏移植给了儿子叶海斌。术后,母子俩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

当叶海斌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时,陈玉蓉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儿子终于得救了。

母爱如山:生死搏斗与不灭的希望

陈玉蓉用她的毅力和爱心书写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成为了2009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她的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引人入胜。那场持续两年的生死搏斗,她为了儿子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最终换来了儿子的新生。这份母爱如此伟大,如此深沉,让人泪目。

而她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公益电影《暴走妈妈》。电影在2012年上映后,好评如潮。观众们为她的母爱而感动,为她的坚强而折服。在电影首映式上,陈玉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从未想过,自己的故事能够感染那么多人,触动那么多心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玉蓉的生活逐渐回归平静。儿子叶海斌的病情一度稳定,工作生活规律,甚至还成家立业。陈玉蓉也终于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平静生活,偶尔还会在社区做一些志愿服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伟大的母亲。2022年,一个噩耗传来——叶海斌的肝硬化加重,必须再次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否则,他的存活期可能不超过1年。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陈玉蓉再次陷入绝望。

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的儿子还那么年轻,不能就这样离世。她坚持要再一次捐献肝脏,但医生告诉她,她年事已高,不宜再次大面积切除肝脏。这无疑是对她的沉重打击,但她没有放弃。

在漫长等待合适肝源的过程中,陈玉蓉的内心充满了煎熬和无助。她每天都在祈祷,希望儿子能够挺过这一关。终于,在医生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有一位热心人捐出了肝脏。

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叶海斌成功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陈玉蓉也在一旁默默地为他加油鼓劲,她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喜悦。手术成功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这让陈玉蓉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出院后,陈玉蓉对记者表达了她的感激之情。她说:“如果来生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做叶海斌的母亲,我会再救他一次。”这句话让人泪目,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此时的陈玉蓉已经老去,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而充满爱意,她的母爱从未变老,始终如一地照耀着儿子的生命之路。

这一次是社会各界的爱心让叶海斌重获新生,让陈玉蓉再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重生之后,爱的轨迹依旧绵延

时光荏苒,一晃眼,距离那个让无数人心颤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的故事已经过去十多个年头。如今,她的儿子叶海斌,就像一棵经历风雨洗礼后更加挺拔的树,不仅自己站稳了脚跟,还开始庇护下一代。

你瞧,67岁的陈玉蓉,早已不再是那个为了儿子拼命暴走的妈妈,但她的身影依旧活跃。清晨的公园里,人们总能看到她轻盈的步伐,只是现在,她的脸上多了份从容和淡定。她在家中的小院里种满了蔬菜和鲜花,她说,这是生活给予她的最好的回馈。

而叶海斌呢?他也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身体日渐康复的他,不仅开了自己的小超市,还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当提起妈妈,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感激和敬爱。他说:“是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会把这份爱,传递给我的家人和后代。”

经历过生死边缘的挣扎,叶海斌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他和妈妈陈玉蓉一样,都学会了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在于能够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爱。

如今的陈玉蓉,再也不想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她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睡一个好觉。在邻里间,她分享着自己的烹饪心得和美食,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美食家”。

这位普通的母亲,用自己的毅力和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不仅赋予了儿子第二次生命,还教会了我们所有人,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的奉献和坚持。陈玉蓉,这位值得我们尊重和祝福的母亲,愿她的晚年生活如她所愿,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直到白头。

0 阅读:311

小娱大扯

简介:小掰大扯,掰扯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