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小婉君”金铭,那可是80、90后的集体回忆。
当年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不知道俘获了多少人的心。
可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再提起金铭,很多人可能都会问一句:她现在怎么样了?
还像小时候那么可爱吗?
答案可能会让你有点意外。
“小婉君”跌落神坛?
话说回来,金铭当年有多红?
1989年,《婉君》一播出,那真是万人空巷。
大街小巷,小孩们都在学小婉君转手绢。
金铭一下子成了国民级童星,走到哪儿都自带光环。
9岁试镜《婉君》时,她敢直视导演的眼睛,琼瑶阿姨都说她是“野生的小鹿突然闯进镜头”。
那会儿,她每天收到的观众来信要用麻袋装,还有军区大院的孩子都改名叫“婉君”,简直是不可思议。
可童星的光环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苦涩。
拍《雪珂》时,她高烧40度,裹着军大衣在零下十度的片场背台词,睫毛都结了冰碴。
那时候,金铭就是个“拼命三娘”,小小年纪就成了九十年代片酬最高的童星,单集片酬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工资。
豪赌!
她放弃了琼瑶按理说,金铭完全可以顺风顺水地走下去,继续在演艺圈发光发热。
可谁也没想到,1999年,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保送中戏,报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要知道,当时正值《还珠格格》筹备期,琼瑶阿姨还特意为她量身定制了“小鸽子”这个角色。
可金铭铁了心要跳出舒适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刷题,硬是把数学从30分提到110分,最终以超过录取线40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大。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觉得她疯了,放着大好的演艺前途不要,非要去啃那些枯燥的课本。
可金铭却说,她想知道摄影棚外的世界有多大。
大学四年,她过得像个特工,既要躲避狗仔队的偷拍,又要应付国际法、地缘政治等艰深课程。
最忙的时候,她同时修五门外语,现在还能用俄语背诵普希金的诗歌。
155cm,断送星途?
2003年毕业典礼上,有记者问她是否会重返演艺圈,金铭笑着说“当然”。
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电视剧《江山美人》试镜现场,导演盯着她155cm的身高直摇头:“女二号需要和183cm的男主搭戏。
”这句话成了她职业生涯的魔咒。
此后十年,她收到最多的角色是“女主角少女时期”。
身高成了金铭绕不开的坎,似乎大家都忘了,她不仅仅是“小婉君”,还是一个有演技、有才华的演员。
不过,金铭并没有因此气馁。
她转战话剧舞台,在《仲夏夜之梦》里演精灵,娇小身材反而成了她的天然优势。
连演30场后,有剧评人称赞她是“东方的朱丽叶”。
恋爱脑,人财两空!
事业上遭遇瓶颈,感情上金铭也没少吃苦头。
撒贝宁曾在《开讲啦》自曝暗恋金铭20年,这事儿还上了三天热搜。
可金铭却笑着回应:“他上学时给我写过情书?
可能混在影迷来信里没看见。
”
真正让她受伤的是两段现实恋情。
某任男友要求她婚后退出娱乐圈,另一任偷偷用她账户炒期货,赔光了她准备买房的积蓄。
“爱情不是人生的必选题”,金铭在直播里边插花边说。
现在的她,择偶标准变得具体而有趣:“要能陪我逛故宫讲冷知识,要会修古董钟表,要听得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粉丝都说这是“北大文学院招生简章”。
金铭现在住在北京顺义的别墅里,房子被她布置得像个迷你博物馆。
玄关摆着《婉君》的戏服,书房挂着北大学位服,地下室改造成老电影放映厅。
她保持着令人费解的作息:早上五点半起床练瑜伽,七点给院子里的三十多盆多肉浇水。
下午要么去福利院教表演课,要么在工作室策划新剧本。
去年,她制作的网剧《胡同往事》豆瓣评分8.2,却没什么水花。
她倒看得很开:“能让老北京故事被年轻人看到,比收视率重要。
”
总有人说她“毁在身高”,但看看她在做的事:为听障儿童编排手语舞台剧,在敦煌研究院资助壁画修复,主持文化类播客点击破亿。
这些事不需要身高标尺,就像她微信签名写的:“站在书脊上,能看到比高跟鞋更远的风景。
”
当年教她表演的中戏老师说过,“真正的演员要活成海绵,吸收时代又能拧出甘泉。
” 44岁的金铭或许没成为流量明星,但她把人生演成了开放式结局。
深夜的剧本讨论会上,她突然指着某段台词说:“这里加场雨戏吧,就像我拍《望夫崖》那天的暴雨,淋得人睁不开眼,但雨停后的彩虹,美得让人忘记所有狼狈。
”全场安静了三秒,然后响起掌声。
这大概就是时光赋予的魔力。
当年那个淋雨拍戏的小女孩,终于长成了能掌控暴雨的大人。
谁说“小婉君”就一定要活在过去的辉煌里?
金铭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一个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她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定义,活出自我,活得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这才是“小婉君”带给我们最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