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台手机是它吗?多少人用经典的“3310”发出人生第一条短信?这个曾市值超苹果10倍的商业巨头,如今却只能靠专利授权,在时代夹缝中艰难求生。

人们常说诺基亚是被苹果打败的,但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这个北欧巨头,前身是芬兰造纸厂,之后跨界橡胶轮胎、电缆等领域。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芬兰国内的工业严重,内卷橡胶木材电缆的利润早就卷到头了,诺基亚陷入连年亏损。
无奈之下,它孤注一掷投身通信行业,1979年涉足无线电话,1981年搭建蜂窝网络,1987年推出第一部手提电话 Mobira Cityman 900,定价高达上万美元。

发布没多久,恰逢戈尔巴乔夫访问芬兰,亲自使用,给莫斯科打了个电话。诺基亚一夜爆红,出道即巅峰。
初尝甜头的诺基亚又犯了 “样样通、样样松” 的老毛病,开始疯狂地并购。只要是跟电子有关的业务,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甚至是医疗设备,诺基亚都想要掺和一手。
结果1988年,诺基亚因为集团业务臃肿,管理层责权不清, CEO卡勒·雷瓦内拉因为长期压力过大,在临近圣诞节的时候自杀。

在动荡了两年之后,诺基亚迎来了自己的救世主约玛·奥利拉。奥利拉刚刚上任,董事会就给了他两个选择,6个月要么扭亏为盈,要么把业务卖掉。
但是那个时候手机市场是摩托罗拉的天下,摩托罗拉靠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问鼎全球,可是奥利拉却看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GSM,或者说【2G】。
这是欧洲主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因为GSM最大的变化是,把以前的模拟信号改成数字信号。
不仅通话更清晰,抗干扰能力也更强,而且它还能够发短信,甚至连手机上网的雏形都出来了,直接把手机从通话设备,变成了真正的信息终端。
在新的标准面前,曾经的霸主摩托罗拉瞬间失色,手机市场摧枯拉朽般地就被诺基亚给蚕食了。
1991年,芬兰总理用诺基亚手机拨通全球第一通GSM电话;1992年,全球第一款量产GSM手机诺基亚1011问世;1996年,诺基亚登顶全球手机销量榜首,并开启长达15年的不败神话。

诺基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押中2G风口,更离不开以奥利拉为首的 “五巨头” 决策团队。五人皆是草根出身,80年代加入诺基亚,从底层一步步打拼上来。
他们没有传统的上下级层级压制,而是拥有平等话语权,每周通过小会敲定决策,周一便迅速在全公司执行。所有人都知道公司要干嘛,自己该干嘛。
但巅峰也是下坡的开始。

成为了手机霸主之后,诺基亚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马上开始布局下一个战场——操作系统。
从2000年开始,他就开始尝试着构建自己的智能手机路径,推出了塞班S60平台,同时开始推动生态建设,一并推出了应用商店和开发者工具,试图要搭建一个诺基亚主导的智能生态系统。
要知道,这可比苹果的APP store跟安卓的Google play早了7年的时间,但问题是诺基亚的巨头包袱太重了,太想把系统控制权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愿意放权,也不愿意彻底地革自己的命。

从2005年的N70到2007年的N95,用户都要被诺基亚卡顿的塞班系统给搞崩溃了。来电响应慢半拍,打开菜单卡3秒,后台多开直接就黑屏死机。
可即便是这样,诺基亚还是有着大批的死忠粉来购买,但这个时候“五巨头”的老大奥利拉,退位让贤。曾经高效的决策模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相互掣肘的中层管理。

当iPhone横空出世,谷歌果断舍弃旧产品,对标iOS重新开发安卓系统;塞班也多次发出预警,坦言自身代码老旧、界面落伍、开发门槛高且闭源限制多,建议重新研发。
但这个时候诺基亚的高管,没有一个真正懂软件的,也不信软件,他们认为塞班系统不好用,就是因为塞班偷懒不研发,还想要再骗他们为研发新系统项目去投钱。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随后的几年,诺基亚手机市场份额从46%一路跌到31%;操作系统这一块,谷歌的安卓从2.8% 一路飙升到了33%,反超塞班,登顶全球第一。

2010年的时候,微软老将斯蒂芬·埃洛普接任了CEO,作为第一位外籍掌门人,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带来点不一样的。
埃洛普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放弃塞班和Meego,转投微软的Windows phone阵营,把诺基亚的未来完全压在了Windows phone这张从未赢过的牌上,但他实在是来得太晚了。
这个时候的苹果跟安卓已经建立起了自己强大的生态,开发者在这两个生态身上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也没有开发者再愿意去做Windows phone的APP,就连主流的一些APP都没有。
诺基亚用户面对着当时流行的切水果、神庙大逃亡,只有看的份。更致命的是它没有中低端机型的土壤,不像安卓那样能够铺量,也不像iOS那样能够抓高端。

整个Windows phone平台最终陷入了没人用,没人开发,更没人用的死亡循环。 2013年,诺家正式将手机业务出售给了微软,一代巨人正式落幕。
现在再回头去看诺基亚,是不是因为压错了系统?是不是触屏布局太慢?其实真正杀死诺基亚的不是技术判断,而是【组织变性】。
当年的诺基亚是靠着共识型文化生存的,少数人高效信任,组织跑得比趋势还快。后来的诺基亚陷入到了官僚型文化的陷阱,没有人拍板,没有人相信工程师,让懂得技术战略的人失去了发言权。
现在的某些公司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家公司真正的崩溃不是从做错开始的,而是从不敢承担开始的。当创新被视为洪水猛兽,稳定成为唯一追求时,企业距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本文来源@基地边缘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