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热搜就被刷屏,《蛮好的人生》官宣孙俪当女主,评论区直接吵翻。不少人拍桌子喊:马伊琍才是上海剧“亲闺女”,凭啥输给孙俪?这场暗潮汹涌的选角之争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行业真相?今天就带大家扒开内娱选角的神秘面纱。
故事发生在纸醉金迷的上海,《蛮好的人生》主角胡曼黎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富美”。中专学历,从蓝洋集团前台干起,一头扎进竞争残酷的保险行业。靠着一股子狠劲,硬是从籍籍无名的职场小白,逆袭成销售圈响当当的人物。这种充满烟火气的“草根逆袭”人设,对演员的适配度要求极高。

提起上海题材剧,马伊琍堪称“金字招牌”。《我的前半生》里,她把罗子君从养尊处优到绝地反击的转变演活了,那口软糯的上海话,将小女人的娇嗔与坚韧展现得恰到好处。在《繁花》里,她饰演的玲子,开饭馆都带着上海滩特有的精致劲儿,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矜贵。这两个经典角色,让观众默认她就是上海故事女主的不二人选。
可导演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中孙俪。仔细琢磨,这步棋下得精妙。孙俪身上有股子“混不吝”的劲儿,在《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她把周莹从江湖少女到商界大鳄的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野路子”气质,与胡曼黎白手起家的打拼经历高度契合。没有学院派的精致感,却多了份真实的市井气,反而让角色更鲜活。

不过孙俪的演技也并非零差评。《乌云之下》播出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批评,直指她表演太“外放”,情绪全写在脸上,缺少细腻的内心戏。豆瓣上关于她演技的争议帖超过2000条,最高赞评论收获1.2万点赞,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但也有人认为,不是孙俪退步,而是观众的审美越来越“刁钻”,对表演细节的要求今非昔比。
《蛮好的人生》开播后,新问题又冒了出来。前四集里,上海话和普通话来回切换18次,切换生硬得像踩急刹车。上一秒还沉浸在吴侬软语的氛围里,下一秒突然变普通话,直接把观众从剧情里拽出来。网友吐槽:这语言切换,比过山车还刺激。

这场选角风波,本质是内娱选角标准的一次公开碰撞。流量和名气不再是唯一考量,角色与演员的适配度成了关键。就像拼图游戏,只有严丝合缝,才能拼出精彩画面。
追剧的我们,不妨放下演员的“光环滤镜”。演员需要突破舒适圈,观众的审美也在不断升级,这本来就是互相成就的过程。期待未来内娱能少些“非谁不可”的争论,多些像《蛮好的人生》这样大胆的选角尝试。下次再遇选角争议,不如静下心,从角色本身出发,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