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28年4月,陈毅和朱德发动湘南暴动,在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率领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
在这里,陈毅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在此之前,他只透过蔡和森的介绍和毛主席发表的文章“见”过毛主席。
此后,陈毅和毛主席在碰撞中逐渐建立了信任。尤其在红军刚刚建立之初,毛主席和朱德在建军的原则、思想等方面产生了矛盾。
陈毅在红四军七大后,辗转抵达上海,不夹杂任何私情,实事求是地向中央作了汇报,说明了朱毛分歧的问题。不久后,陈毅带回了“九月来信”。
回到根据地后,陈毅便立即请回了毛主席,而朱德和毛主席也在一次次坦诚地交流中消除了误会和分歧。如果没有陈毅在其中大公无私的做法,那么,就不会有“九月来信”,不会有毛主席和朱德握手言和,更不会有在日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古田会议。
经过这件事,陈毅不仅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还更加信任并佩服毛主席的才能。毛主席在红四军的领导地位也在此后得到了巩固。
陈毅在支持毛主席的同时,毛主席自然也十分信任陈毅。尤其是在1942年的“黄花塘事件”,饶漱石向毛主席、刘少奇写去了长达1500字的材料,指出了陈毅的“十大错误”。
面对愈演愈烈的情况,陈毅带着忐忑来到了延安。没想到,毛主席十分信任他,并希望与他“交心”,这让陈毅十分感动。
在毛主席不断地做工作下,陈毅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毛主席所说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锻炼忍耐”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在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战火的淬炼下,陈毅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新中国成立后,为开辟新中国外交新局面,陈毅被调往外交战线。虽然外交工作复杂敏感,但陈毅接受命令后便没有想过退缩,他将自己战争年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运用到了外交工作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到毛主席的称赞。
1971年,陈毅因身患结肠癌住进了医院,手术后,他已经有很多天没有吃饭了。但在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的这一天,陈毅却交代女儿姗姗为自己煮面条吃。
临终之际,陈毅依然牵挂着毛主席,嘴里还念叨着“毛主席”……
1972年1月6日,陈毅病逝。1月10日下午,原本没有计划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毛主席突然对工作人员说:“立即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周总理收到消息后,立即就陈毅追悼会的规模进行了调整和部署,最后,他又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记得通知江青同志。”
汪东兴思索片刻后,紧急给江青的秘书打去了电话,叮嘱道:“请她先别动身,等我的电话。”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缺少取暖的设备,江青又怕冷,如果她提前去了患上感冒,或许会有埋怨。
因此,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汪东兴才再次通知了她的秘书“可以出发”。
毛主席和陈毅的友谊长达近半个世纪,他们不仅是革命战友,还是惺惺相惜的诗友。虽然有过矛盾、分歧和碰撞,但这些让他们的友谊更加闪耀。
历史小书生,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