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語録類編:教學篇
凡引書,須備舉其名,否則是剿說。襲人之言以爲己有,乃心術之害也。
心外無物,事外無理,事雖萬殊,不離一理。理具於心,心能應理,心存則理存,然後性情得其正。心不在焉則理隱,汩其性而縱其情者有之。
知寡過之指,知求己之道,知義利之辦,可謂知所嚮矣。由之而不懈,通經致用可期也。
不忍人之心,王政之本也。治《書》《禮》宜求之《孟子》。志孟子之所志,學孟子之所學,可矣。
此免禍爲言,則墮計較,非經旨也。(案:此説“明哲保身”。)
行權正貴斷制。
行捨者,謂行蘊中捨,簡異受蘊。忿欲惡法屬受蘊,不得言行捨,若言捨受則得之。
識仁,須是行仁始得。
仁是心之全德,孝悌是行仁之本。《孝經大義》可一寓目。
須是到李先生(案:指延平)静極而有覺處,便知“中”祇是形容字,非有一物也。“觀喜怒哀樂未發以前氣象”,亦祇是“涵養用敬”,非别有一法門也。
學者說:“吾未見剛者”章,胡氏曰“剛則己大物小,凡天下之可欲者皆不足以動之”,似不如說不以物爲可私。答云:剛則物莫能奪,不見可欲,所以爲大,大是以氣象言。欲則爲物所轉,以身徇物,不能宰物而制於物,所以爲小,凡私者必小也。胡氏“己大物小”雖有語病,下句却甚的當,非與物較量也。
書譬則鑰,心譬則鎖。置書案頭,日事諷誦,譬如鑰匙在手,然不與鎖發生關系,終無由開。故讀書貴能切己體究,方是鎖鑰合在一處,否則任讀多少,終是了無干涉。
命有全以理言者,有兼以氣言者,有全以氣言者。“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全以氣言者也。
徹上徹下,便是兩端皆竭。凡説理氣、性情、陰陽、本末云云,皆是對舉。至於一貫道理,則須自悟。
或問無明從何而起。應答之云:即從汝此一問而起。但彼不自體究耳。
——摘自《馬一浮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