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多肉组培日记,高原紫外线利用,创业对比实验录,灭菌流程要严格

锄禾午后 2025-02-24 05:24:34

法师多肉组培日记,高原紫外线利用,创业对比实验录,灭菌流程要严格

法师多肉是多肉里的独特存在。它品种繁多,像黑法师,叶片黑紫,像穿着黑色的铠甲,在阳光充足时,会从叶尖开始泛紫红色,特别好看。很多人觉得法师多肉适合放在各种场景。像办公室,它看着能给单调的空间添点绿意。但很多人会遇到问题,就像我有个开咖啡厅的朋友,他店里摆了好多法师多肉,可有的长得好,有的却很快枯萎。

在组培法师多肉方面,不同的地域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我在华北有个朋友,他尝试组培法师多肉。他在做的时候发现,组培的基质很关键。而且灭菌流程必须严格,他第一次做的时候没有彻底灭菌,结果好多苗都感染病菌了,前功尽弃。

我还在网上看到有在西藏那边做法师多肉组培的。他们利用高原紫外线比较强的特点。比如有个小基地,那里海拔高,紫外线强。他们把组培苗在特定的环境下,适度接受高原紫外线照射,发现这能让法师多肉组培苗的发育速度比在普通环境下快一些。大概15天左右,组培苗的形态上就有更明显的积极变化,比在普通紫外线环境下更快地呈现出健康的生长态势。

在对比不同品种的法师多肉种植难度的时候,我发现像翡翠冰法师、玉露法师这些比较冷门的品种和常见的黑法师有很大的区别。翡翠冰法师它的叶片晶莹剔透的,像玉石一样。这个品种在居家环境下种植,就比较娇弱。我邻居家就种了一盆,大概3天的时间,如果浇水多了,叶片就开始发皱,好像缺水的样子。而常见的黑法师相对来说皮实很多。

玉露法师就更有特点了,它的叶片顶端是透明的,在办公室里养,要是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用不了一个星期,透亮的部分就会变黄。我就看到网友们分享过,有人把它放在阳台,以为和普通多肉一样养护就行,结果不到一个月,整盆就没有之前的那种美感了。

我有个做创业研究的朋友,他专门做了法师多肉组培的对比实验。他在华南地区的两个不同的场地,一个场地是按照常规的组培方式,在普通的实验室环境,温度保持在20 - 25摄氏度,组培苗接受柔和的补光灯照射,每天都正常灌溉营养液。而另一个场地在靠近山上的一处半开放空间,每天会有大概3 - 4个小时能接受到较强的自然光,周围的环境温度大概在18 - 23摄氏度,他发现虽然前7天两个场地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差不多,但是从3个月左右开始,靠近山上半开放空间的组培苗生长得更加茁壮,根系也更为发达,在组培成功率上后者比前者高了约20%。

组培法师多肉,培养基的选择非常重要。常见的有MS培养基、B5培养基等。不同品种在不同的培养基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我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在华北的一个小组培室,他们尝试用MS培养基培养法师多肉。对于紫羊绒法师来说,初期生长还比较稳定,大概15天左右可以看到叶片慢慢展开一些新的叶片,但是到了30天左右,部分苗的生长好像停滞了。后来他们换了一种改良后的B5培养基,发现从第45天开始,之前停滞的苗又重新开始健康生长。

在组培的过程中,消毒是重中之重。就拿我之前看到的一个华北地区的小型组培案例来说。工作人员在处理法师多肉的外植体时,第一次消毒用普通的酒精擦拭,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最后进行接种。结果在培养了一周左右,发现这些外植体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后来他们改变消毒流程,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的氯化汞浸泡8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经过这样严格消毒后的外植体,在组培过程中的污染率大大降低。

还有,不同品种的法师多肉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像月影法师,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下,比如南方的一些梅雨季节,如果通风不好,在居家养殖或者办公室小盆栽的环境下,一周左右就会在叶片上长出霉菌斑。而像晚霞之舞法师相对来说在湿度稍高一点的环境下还能适应得久一些,大概有10天左右。

我在研究组培法师多肉的时候,看到北方有个组培基地。他们利用当地的气候特点,在冬季,把组培室的温度控制得比较低,大概是10 - 15摄氏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生长,减少外植体的染病几率,而且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组培苗也能生长,不过生长速度会变慢,大概每个月只能长0.5 - 1厘米左右的新叶,而春夏季温度正常的时候,每个月能长2 - 3厘米的新叶,这样一年下来新叶的积累数量相差不大。

从成本上看,不同规模的组培场,在组培法师多肉的时候差距很大。我有个朋友在上海开了一家小型的组培工作室,他一次最多就接几十盆法师多肉的组培订单。他的设备都是小型化的,组培效率不高,成本降不下来,一盆法师多肉组培苗的成本能到10元左右。而在深圳有个大型的组培场,他们订单多,设备都是大型自动化设备。他们组培同样的法师多肉苗,因为规模效益,成本能降到5元一盆左右。

对于新手来说,尝试组培法师多肉真的是充满挑战。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有个网友说,他从网上买了一些法师多肉的接穗准备组培,在家简单弄了个培养箱,用家里的一些营养液来浇灌。结果一个月左右,所有的接穗都烂掉了。其实他就是在灭菌、光照、湿度这些方面都没有把控好。

法师生多肉组培的环境光质也很重要。在有蓝光比较多的环境下,法师多肉组培苗的叶片会更薄一些,在华北地区有个做组培的公司,他们发现蓝光比例比较高的LED灯组照下,大概20天左右,法师多肉组培苗的叶片薄度比在普通白色光组下要多5%左右。而红光比较多的环境下,会促使叶片变厚,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叶片厚度能增加8% - 10%左右。

在不同海拔地区组培法师多肉时,对光照时长的把控也很关键。比如在云南的一些低海拔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我听说有的组培基地每天给法师多肉组培苗光照12个小时左右,生长还是比较正常的。而在高原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在对当地的紫水晶法师组培时,每天光照8 - 10个小时为宜,这样能更好地利用高原的环境优势,使组培苗生长得更好。

我们都知道法师多肉在不同的地域养护难度不同,组培其实也一样。像在福建这样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组培法师多肉,在夏季的时候,即使有降温设备,因为湿度问题,组培苗还是容易滋生细菌。但是如果是在甘肃这样的干旱地区,组培的时候除了要做好防风,水分的控制就相对没那么难,不过也要防止过度干燥影响生长。

再看不同品种法师多肉组培时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像熊童子法师这种比较热门的品种,在组培过程中,对于生根剂的浓度就比较敏感。我有个朋友在组培的时候,用了0.1%的生根剂,大概半个月就有根长出来。但是换成原始大法师的时候,同样0.1%的生根剂,一个月都没有明显的长根迹象,最后提高到0.2%才慢慢开始生根。

从组培苗的移栽到后期养护,也是充满各种细节问题。我有次看到网友分享,他的法师多肉组培苗从实验室移栽到花盆后,直接就暴晒,结果还没过三天,叶子就掉了一地。其实刚移栽的组培苗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先放在散光的地方缓苗7 - 10天左右,然后再慢慢增加光照强度。

在不同的气候地区,组培法师多肉时病虫害的防治重点也不同。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组培法师多肉容易得叶腐病。我在广东有个同学做组培,他就发现那里的法师多肉组培苗很容易在组培后期的养护中得这种病。而在北方,特别是冬季低温的时候,可能会因为通风不好,存在介壳虫滋生的风险。

总之,法师多肉组培是一个需要考虑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稍微有一点差错就可能影响最终的成果。那大家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关于法师多肉养护或者组培的小经验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