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晚年相貌越来越像主席,买车时老板都不收钱,她该如何解决?

巨兔说 2023-09-21 10:43:09

您是李讷同志吧?您的相貌,简直是和毛伟人在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眉宇间多了一丝英气,眼神里藏了一份坚韧。

1985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在这座看似普通的三轮车工厂里,一位面带笑容的老人,以他那有些憨厚的口吻对面前的女士说道。那位女士仅是羞涩地笑了笑,不作言语,如同朝霞映照在晨露之上,温暖却又娇羞。

这位老厂长并未说错,这位羞涩的女士正是毛伟人的女儿——李讷。她此行的目的,仅仅是想买一辆三轮车。但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行为,却像鸟儿振翅在湖面,掀起了一阵涟漪。

“这辆车,如果您喜欢,我就直接送您了。别提钱,那可不是我要的!”老厂长目光坚定地看着李讷,语气决绝。

而李讷却只是摇了摇头,浅笑着说道:“这可不行,我不能占您的便宜。不管我是不是毛伟人的女儿,都不能这样。”

然而,老厂长的态度似乎已经超越了坚决,他坚决地摇了摇头,目光中的坚决更胜于言语。此刻的李讷,面对这样的坚决,竟显得有些无措。

那么,最后李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1947年,毛伟人在转战陕北时,为确保安全,将其原名更改为李得勝。这个名字蕴含了良好寓意,他颇为喜欢,因此以这个姓氏为他的两个女儿取了名字。

1940年,李讷在革命摇篮延安诞生,她是毛偉人最年幼的女儿。两人年龄差距47岁,然而,毛偉人对这个小女儿总是格外关爱。

彼时,毛偉人的两个儿子和另一个女儿李敏都远赴苏联深造,他们幼年时曾短暂离开过毛偉人。然而,李讷颇为幸运,她从小就在父亲的怀抱中长大。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偉人的工作繁重,但每当看到乖巧的女儿李讷,他都会精神焕发,然后把女儿抱在怀里,或者带她出去游玩。

有时,他会教女儿识字,给她讲一些小故事,并常常亲切地唤她“大娃娃”。而李讷则称毛伟人为“小爸爸”。这两人在一起的画面总是充满温馨。

当然,毛伟人对女儿的宠爱毫无疑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她的要求松懈。实际上,他对李讷的期望是相当严格的,对于她的学业认真读书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毛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坚定地要求女儿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然而,毛伟的严格要求并不仅局限于学业方面,他也在生活的点滴中体现出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李讷作为毛伟的骄傲,无论是家庭内还是社会中,她都备受瞩目。有些人甚至将她喻为“红色公主”,这种称谓不仅是对她的身份的一种尊重,也同时承载着对她成长的期望。

这种事情在毛伟人这里是不会被允许的,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打着他的旗号搞特殊。这其实也是毛伟人一直让女儿们姓李的原因之一,以便她们只是像个普通学生一样学习和生活。

除此之外,小李讷和她的姐姐李敏都是住在学校的住校生,每周末才可以回到家里。无论是去上学还是放学回家,毛伟人都不愿让她们搭乘自己的车,而是让她们坐公共汽车。

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淀之后,昔日的少女李讷逐渐蜕变为一位勇敢而坚定的女子。在大学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进入解放军报,从而开启了自己的文字编辑生涯。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青春如同明媚的阳光,总是在不经意间闪现出美好的瞬间。转眼间,李讷已经迈入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毛伟人,一个宽容到让人匪夷所思的父亲。他对女儿李讷的婚姻态度,宛如一股清流,冲破了世俗的桎梏,让人心生敬意。

他曾以慈父之心,对妻子耳提面命,不必为李讷寻找金龟婿,也不必寻找那些所谓的权贵之后。只盼有情郎对她真心实意,即便是一介平民,也无所谓。这种宽松的态度,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深情。

然而,毛伟人终究是深谋远虑的。他将李讷送至五七干校,让她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历练身心。如同孔明以策马来比喻育人,他意在培养李讷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

而李讷也如愿在干校期间找到了一位平民小伙,两人情投意合,终成眷属。婚礼简朴而真挚,无须繁文缛节,只以真心相待。

尽管公务繁忙,毛伟人无法亲自出席这场婚礼,但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了他的祝福。他送给了李讷一份最贵重的“嫁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份礼物无疑是对女儿深深的祝福和期许,希望她能在婚后仍然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李讷对这份嫁妆的满意溢于言表,她感叹:“还是父亲最懂我了,知道书是我的最爱!”婚后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也充满了温馨和幸福,李讷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时光荏苒,两人的感情终究还是走向了破裂,这段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

其后,李纳孤身携带稚子,生活过得举步维艰。终于有一日,她再也无法支撑下去,向来看望她的人,带着一丝无奈与尴尬,道:“还请您回去后,告知我父亲,可否请他施以援手?我急需一些资金来度过这个难关。”

闻此消息,毛伟人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与痛楚。他立即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取出一笔可观的钱财,寄给远在彼处的女儿。

李纳接过这笔钱,眼中泛起泪光。她深知父亲一生朴素,克己奉公,如今却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如此大的份额,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她的眼泪滑落,既包含着对父亲的感激,也包含着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辛酸。

每个父亲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过得幸福安稳,毛伟人也是如此。他希望女儿能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但终究未能如愿。

1976年,我们敬爱的毛伟人与世长辞,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作为毛伟人最疼爱的小女儿,李纳的伤心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生活总要继续。后来,在李银桥的牵引下,李纳结识了在陕西担任过警卫员的王景清。两人自相识以来,彼此间便有了深深的欣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人相濡以沫十分幸福的生活了几十年。

李讷与王景清,双双年华已逝,腿脚不便的李讷更是在生活上诸多受制。考虑到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王景清决定购买一辆三轮车,既可方便李讷去医院,又可在空闲时载着她四处逛逛。

于是,二人便一同前往三轮车厂挑选。刚一进厂,李讷那与毛伟人极其相似的面容便被车厂老板察觉。一经确认,老板即刻表示坚决不收钱。然而,受毛伟人教诲长大的李讷,自然不肯占人便宜,二人僵持不下。

此时,李讷巧妙地问道,“厂长,你们这除了这些外,还有更好的三轮车吗?”老板尴尬地挠了挠头,回答道,“我们厂所有的产品都在这了。”

李讷如释重负,道,“那就先这样吧,等你们这有了新产品,我们再来买。”说罢,便拉起丈夫走出了厂门,自此再未踏足。

李讷牢记毛伟人的教诲,绝不因自己是他女儿而接受他人的便宜。实际上,对于群众的这类热情帮助,她已“见惯不惊”,然而她始终坚持毛伟人的群众路线,坚决不拿群众一分一线。

举例而言,她和丈夫曾收到沂蒙山农民的来信,信封内竟然装了整整一叠的3000元人民币!李讷对此大为生气,不仅要求丈夫将钱退回,还在回信中严厉地写道:“你们的钱都是血汗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唯有你们过得好才是我父亲最好的回报!”

当然,除了金钱之外,全国各地的群众更是纷至沓来,寄送各类实用礼物给李讷。其中有些钱物更是匿名赠送,欲寻寄回之途无门,李讷无奈之下,一一捐出,化为公益事业的推波助澜。

李讷,一生秉持着毛伟人教导的优秀品质,无言胜似千言,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证明着。她身上所展现的道德风范,为人称颂,将会在后代子孙中代代相传,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历史故事#



7 阅读:1461

巨兔说

简介:喜欢的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