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欧盟单方面破坏自由贸易,企图制造市场壁垒,用非经济手段阻止我国新能源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当前,中欧开始进入最后的谈判阶段,到了关键时刻。然而,就是如此时刻,商务部非常罕见的点名欧盟,话也是非常重,到底怎么了呢?
根据我国商务部网站的消息,在前几天的时候,中欧双方曾经举行过一次视频会谈,提出了代表行业整体立场的相关承诺方案,在此基础上,中欧双方经过多轮磋商,已经有所进展。然而,随后欧盟却不讲规矩,单独接触中国某个别车企,单独进行额外承诺,试图在中企中制造“内鬼”分化,分别拉拢,破坏中企整体行业的团结。因此,在10月28号,我国商务部指责欧盟行径,是在彻底破坏中欧之间的互信。
这话还是很重的。中欧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市场和市场之间的对接,更有地缘政治上、国际战略上的互动。如果中欧互信荡然无存,影响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事实上,中国官方如此看重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有前车之鉴。当年中国和国际铁矿石供应商谈判,就是有部分中国企业,只重视眼前利益,私下和国际供应商达成谈判,破坏大局,导致整个中国和国际供应商的谈判极为被动,出卖了整个国内钢铁行业,损失极其惨重。而这次新能源产业进入欧洲市场,一旦某个别车企充当“内鬼”,恐怕受损失的就不单纯是金钱方面,更有可能因为“不光彩交易”被彻底拿捏,导致关键技术流失、技术黑箱被破解,让中国整个行业再次丢失优势。
直观地说,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同,对待新能源产业进入市场,态度和利益诉求也是不同。中国现在和欧盟进行谈判,不单纯是和欧洲的本土汽车工业强国在谈判,也是在和美国的代理人在谈判,这样下去根本没完没了。很多时候,即便有所结果,也是欧洲的弱势国家牺牲自己利益,去维持强势国家的利益。唯一的结果,就是在欧盟的部分政策里面,获得一些支持。但更多时候,会因为强势国家的需要,而被牺牲。
这个情况下,欧洲人搞下三滥,那我们也完全不需要客气。欧盟喜欢搞分化,那我们也可以单独和欧洲国家进行谈判,“尖锐化”强势国家和弱势国家的矛盾,分化欧盟。因为欧洲本质上还是一个“非国家实体”,对成员的关税问题,手段也只能是建议和施压。只要利益足够大,欧盟的施压是可以无视的。虽然商业上都鼓励保持友好姿态,但是友好不代表就是毫无原则,有些时候,该出手还是得出手,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