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杨开慧生前的好友李淑一探望毛主席的时候,二人聊起杨开慧,毛主席一时深情,作了一首诗:“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这句诗不仅饱含了他对杨开慧满怀的思念,更是表达了深沉的爱意与敬佩。
世人嗟叹二人阴阳两隔,无法人间重聚,必然死同穴,但毛主席在杨开慧牺牲之时便宣布,不能让发妻葬入毛家祖坟!既然毛主席如此爱恋杨开慧,为何他不让妻子葬入毛家祖坟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1913年,年仅13岁的杨开慧在家中见到了一位学子,他眉目清秀,但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十分亮眼。而此人便是她牵绊一生、深爱一辈子的毛润之。
但彼时毛主席只把13岁的杨开慧当做自己的妹妹,直到1919年之后毛主席前往北平,再次重逢杨开慧,当年的小妹妹如今亭亭玉立,思想和视野更是开阔,这让毛主席感到惊叹。
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一来二去中逐渐产生了情愫,他们不仅志趣相投,就连革命的理念也颇为相似。
当时许多青年学生流行前往海外深造,学习国外革命的先进理念,只有毛主席愿意留守在国内,四处走访探查记实,深扎在这片土地之上。杨开慧无条件支持毛主席,极大的鼓励了尚为年轻的伟人。
不久后二人仅一辆黄包车、一间宿舍,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此时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起色,1921年毛主席更是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随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但建党初期,人手匮乏,杨开慧便担任了收集情报的工作,她不辞辛苦的四处走访,收集工人的意见,接待代表,甚至还组织了女工夜读的活动,教工人识字读书,普及教育。此时毛主席四处走访调查,杨开慧无条件的支持,二人不仅是夫妻,更是战友,是同志。
但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阴谋窃取了革命果实,将屠刀对准了无数革命党人,全国陷入了一场血腥的风暴之中。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毛主席为了全国的革命事业,他不得不离开家中拉起队伍,组织“秋收起义”。而杨开慧带着与毛主席的三个孩子匆匆回到板仓祖宅,躲避风声。
但国民党反动派并没有放过杨开慧,他们得知毛主席此刻与杨开慧夫妻分离,正是抓捕杨开慧的好时机,于是布下了天罗地网,伺机逮捕杨开慧。
而杨开慧并不惧怕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尽管此时她已经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可依旧秘密从事地下工作。
但事有疏忽,杨开慧的行动轨迹被国民党反动派注意到了,就在杨开慧回家探亲的时候,他们派出将近百人的武装队伍把杨开慧的屋宅围的水泄不通。随后凶神恶煞的反动派闯入家中,将杨开慧以及还年幼的毛岸英逮捕了起来。
此时的毛主席还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得知妻子被抓捕后坐立难安,但他深知国民党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拿杨开慧威胁自己,要来一招引蛇出洞。
如果现在贸然回到长沙,那么此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而杨开慧此刻在监牢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未做丝毫让步,始终正义凛然的拒绝提供毛主席的下落。
这让反动派气急败坏的要立即处决她,最后在各界党派代表人士的通力帮助下,反动派也不敢真的威逼太狠,便想出了一个计谋。
他们拿出一张脱离关系的证明,让杨开慧签字,只要与毛主席断绝关系,便可以带着毛岸英安然无恙的回家。
可惜反动派的算盘打得响,但杨开慧却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了,最终毛岸英由于年纪小的缘故得以被救出,而他的母亲杨开慧却被押往识字岭慷慨就义。
一声枪响,杨开慧年轻的生命终结在1930年的冬天,寒风猎猎,带走了她的英魂。毛主席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后,不由得失声痛哭,他知道自己欠了发妻太多,即便是百身也莫赎!
杨开慧牺牲之后,她的家人前来为其收尸,毛主席的族人也匆匆赶来。因此杨开慧安葬在哪里成了毛杨两家争议的话题。在商讨中,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向家里人递来的消息:“开慧葬在杨家,决不能将她葬入毛家祖坟!”
其实毛主席做这个决定,也是心痛不已,他当然想要与发妻生同衾,死同穴。但奈何形势不允许,原来蒋介石一直将他视为眼中钉。
当时封建迷信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国民党反动派竟然认为毛主席之所以能有这么多人信服,全都是因为毛家祖坟有“龙根”,藏着国家命脉。
于是蒋介石三番两次派人前去毁坏毛家的祖坟,乡亲们为了保护毛家祖坟,时常用杂草将其掩盖,毛主席担心如若杨开慧迁入祖坟,那么很有可能会被国民党反动派搞破坏。
更何况杨开慧一身胆色不逊于任何一位英勇的战士,她不仅是毛主席的妻子,同样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烈士,应当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丰碑。而后人为了纪念她,特意为杨开慧立碑,她的名字被独立记载于史册上,广为传颂!
对于毛主席没有将杨开慧葬进毛家祖坟的做法,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