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二桃杀三士”!敲中国竹杠的后果,是把列车卖回你老家

卿文 2024-08-17 14:34:07

中国基建近年来增长迅猛,我国高铁建设里程更是在世界范畴为首屈一指,是毫无疑问的高铁强国。

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高铁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遭遇过从自研逐渐转向“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转变,最终才创造如今的高铁建设成绩。

而在中国高铁面向全球各大厂商进行招标过程中,为保证我国最大经济效益,曾采取“二桃杀三士”计策收获巨大成功,甚至被写入斯坦福大学的经典谈判案例之中。

德国企图敲中国竹杠,我国的回应是将高铁卖回德国!

那么对于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来说,其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难以及辛酸,是什么原因推动中国高铁行业的发展,所谓的“二桃杀三士”计谋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一、中国高铁建设需求

促使中国进行铁路建设提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基建项目的建设要求,以及中国为适应制造业发展从而产生的交通建设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廉价的水电资源,吸引全球各国的代工厂前来中国大陆建厂,为我国民众提供大量优质的工作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但当时大量的代工厂仅仅在我国重要城市建设,三四线城市的外来人口打工受到交通发展阻碍,难以令我国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因此对于交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再者则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外出打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展以及基建项目建设完备。

但每到年关,我国由于交通铁路线路的建设不完备,往往会产生大面积的春运难题,令中国老百姓无法与家人团聚。

在社会群众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建设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对于铁路提速以及高铁项目建设的需求愈发迫切,但是我国高铁技术的水平却难以达到国际平均标准。

这是因为中国火车生产技术起步较晚,在全球普遍发展电车时期,我国连基本的内燃机车都难以量产,对于外国进口有着严重依赖。

但西方对于内燃机等相关精密器械有着严密的专利保护,这使得我国难以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

为尽可能加速中国交通基建水平建设,我国推进“干线大提速”工程,并且数次提高高铁时速。

但由于步子迈的太大,从而导致技术不够硬,接连出现高铁交通事故,为我国自主研发高铁事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我国意识到想要通过自主研发的路线可能存在困难,于是开始进行政策调整,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向西方企业进行招标,并且通过“二桃杀三士”的计策,最终实现中国高铁技术的腾飞。

那么所谓的“二桃杀三士”计策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呢,对于我国高铁行业的发展起到何种重要促进作用呢?

二、中国高铁“二桃杀三士”事件

2002年之时,我国平均火车时速在50km/h,这一成绩在当时的国际铁路市场而言,属于绝对的“吊车尾”,其中日本在1964年便实现新干线的通车,时速高达210Km/h。

而像是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铁时速,甚至突破了300km/h的大关,令我国感到十分羡慕。

于是在2004年6月17日,我国铁道部发布了一则招标公告,面向世界范围内的铁路动车组企业进行项目招标。

尽管这是一份招标书,但其内容却十分特殊,对于招标企业做出了诸多的限制。

其中明确规定,要求招标企业在中国国内进行合法注册,并且具备生产200公里/小时时速列车的制造能力,企业类型可以是中国制造企业,或者是中外合资企业。

这则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里面暗藏玄机,其中明确规定进行竞标的企业必须是中国企业或者是中外合资企业,而西方企业想要获得竞标资格,便必须在中国开建工厂,或者是与中国建立合资企业。

再者则是对于技术水平有着明确的要求,而且竞标企业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得到中国的印证。

因此竞标企业便必须与中国政府签署技术转让协议,本质上是一种利用中国市场来换取外国高铁技术的商业行为。

那么面对技术专利可能被中国掌握,外国企业不会拒绝参与这次项目竞标吗?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这是因为我国此次招标的列车组高达140列,无论对于任何一家外国动车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天价贸易。

而且在竞标过程中,我国还采取了“二桃杀三士”的计策。“二桃杀三士”最早出现于中国《晏子春秋》之中,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计谋之一。

该故事原型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婴为实现政治目的,从而设计陷害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三人,拿出两个桃子奖励给其中两人,最终令三人自相残杀的故事。

彼时全球动车制造能力出众的企业有四家,分别是来自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新干线、加拿大的庞巴迪以及法国的阿尔斯通。

其中加拿大的庞巴迪实力最弱,因此在与中国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最为听话,很快便跟中国达成合作。

另外三家企业发展水平相差无几,我国为获得谈判主动权,只为三家企业提供两个招标名额。

一旦成功竞标,势必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从而令其发展更上一层楼,逐渐占据国际动车市场竞争主动权。

三家企业为获得中国项目招标资格,纷纷拿出压箱底的动车技术进行竞争。

但西门子却对于自身技术过于自大,甚至狮子大开口,开出的价格远远超过我国政府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

西门子开出方案预算累计高达520亿元,其中每辆列车费用高达3.5亿元,远超市场价,俨然是将我国视为“冤大头”。

2004年的7月27日,最终我国拒绝西门子的竞标方案,而是选择与阿斯斯通、日本新干线进行合作。

后续依靠日本新干线、法国阿尔斯通提供的技术,我国实现高铁技术升级,实现多方共赢,与之相对的则是德国西门子贸易开展的逐渐冷清。

那么面对德国西门子企图敲竹杆的行为,我国进行怎样的应对,如今中国与德国高铁技术发展呈现何种景象呢?

三、中国与德国高铁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与日本新干线、阿尔斯通、庞巴迪逐渐达成合作,令我国高铁网络铺设更为完备,逐渐对于高铁速度提出新的要求。

2005年的6月份,我国再度开启300公里动车组项目招标工作,此时西门子学聪明了,不再漫天压价。

其将列车价格降低至2.5亿元每辆,并且技术转让费也大幅缩减,最终得到了我国的青睐,双方签署60列时速300公里/小时的列车订单。

而中国铁路部此次谈判,堪称世界谈判史上的经典案例,体现出我国古人的智慧。

也因此得以被斯坦福大学收入到谈判学的课程之中,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进行学习。

随着我国获得西方动车技术专利,推进我国高铁项目建设进步,目前中国高铁建设总里程已经长达4.5万公里,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是世界上高铁交通网络铺设最完备的国家之一。

除此之外,中国基建更是不断走出国门,在世界范畴内取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与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帮助东南亚国家进行铁路建设,令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基建的实力,并且帮助世界各国推动交通线路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与中国高铁基建欣欣向荣发展相对的,则是德国列车发展逐渐遭遇瓶颈,随着中国列车的强势崛起,令德国列车性能优势逐渐消散,市场份额被我国侵占。

甚至我国还将列车买到了德国,2018年中国与德国就柏林调车机项目达成合作,将推动中国与德国高铁行业的进一步深度合作。

结语

中国高铁建设历程不断推进,现如今已经是全球高铁网络建设最完备的国家之一。

但我国高铁行业发展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其中西门子更是想要借机趁火打劫,漫天要价,但最终被我国“二桃杀三士”计策巧妙化解。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全球领先的高铁项目基建水平,中国高铁更是走出国门,帮助东南亚国家提高交通基建建设水平,甚至卖到西门子老家德国,未来将持续推动中国与德国的高铁贸易合作以及发展。

11 阅读:4063
评论列表